9月6日,美联储副主席费希尔,以个人的因素提出辞呈。他的辞职,使得原来已经出现的三个空缺的美联储,出现了第四个空缺,再加上总统特朗普一直不断的放话,要换掉现任的主席耶伦,导致美国的中央银行,未来在新的理事会上可能会有五个新人。 以现在的经济局势而言,大家一方面认为中央银行作为经济上宏观调控的主要机构非常关键,另一方面也对于特朗普总统的用人风格充满了好奇心,所以费希尔的辞职,引发了有关谁会接掌美联储的人事议题。少有人注意到费希尔这个人,本身就足以代表一个时代,而他的辞职,更是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计量经济学专业发展的一个终结。因此,我们有必要来看一看费希尔这个人,以及他在经济学上所代表的意义。 史丹利·费希尔,1943年10月15日,出生在非洲。他出生的地点,当时叫做北罗得西亚,现在叫做赞比亚。他来自一个虔诚的犹太家庭,目前他是以色列跟美国双重国籍的公民。1962年,费希尔得到英国奖学金到伦敦就读非常有名的伦敦政经学院的经济系。他在1966年取得了学士与硕士学位之后,就到了美国的名校麻省理工学院,简称MIT,并且在1969年取得了经济学的博士。得到博士学位的费希尔,立即到了芝加哥大学任教,1977年,他受聘回到母校MIT担任经济学教授,直到1988年。 1977年,费希尔以一篇题为《理性期待与货币供给规则》的文章名噪一时,并因此成为了新凯恩斯学派的核心分子。懂经济史的人都知道,凯恩斯理论在经济学中的最主要含义,就是透过政策的力量,不但可以影响一国的经济,甚至于可以超越国家的范围,将这个政策,用在世界银行跟国际货币基金这种国际组织里。经济的理论的充分发挥,透过政治的力量,可以影响世界所有人的经济。这个观念的盛行,不但影响了整个20世纪经济全球化的观念,还间接地让上个世纪战后经济学展现了专家政治的理念。 专家经济学,说良心话,是一个非常神奇的题目。在20世纪初,物理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发展,这一般人可以理解,因为人面对大自然的奥秘,不得不听物理学家经过计算所产生的规则与定律。但是经济学却是调查人心,而不是研究自然的。“人心不可测”,是一句再通俗不过的话,而这也说明经济学家能够准备预测经济秩序的企图,其实是有一定限制的。果然不错,战后一度盛行的经济学者,却在70年代,出现了发展的迟缓,货币的不稳以及通货膨胀不断上升的问题。 当时,许多人认为,凯恩斯理论中透过经济学,以及加上政府的力量,对于市场进行的调控模式,远远不如市场本身那一只不可见的手。凯恩斯的理论只是短期有效,但是长期必然失效。费希尔直接面对这个问题,挑战了一般人的悲观想法,认为这种命定论式的神秘主义,可以透过理论加以改善。因此,费希尔提出了他的理论,这个理论就是后来称之为「新凯恩斯学派」的基础。这个学派中最重要的关键点,就是费希尔在1977年写的论文,让经济学的专业形象重新恢复了声名,也构成了上世纪80年代,一直到最近的一个经济专家主宰一切的时期。 他在这篇论文中说明,长年期的契约,可以避免让薪资与价格,因为经济局势的改变而受到快速的调整。他接着强调,如何避免薪资与价格在经济动荡的时期,不发生改变的主要关键,是在专业人士的手中,可以用政策的力量,让失业率不至于快速上升。而这就构成了新凯恩斯主义的大纲,也是所谓的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派的主要立场。 本身就是MIT教授的费希尔,他麾下的学生目前有欧洲中央银行的德拉吉,前美联储的主席伯南克,以及日本银行的行长黑田东彦。不夸张的说,MIT学派就是世界中央银行行长的制造厂,连费希尔本人都曾经在以色列中央银行任职八年,而且在他任职期间,度过了以色列建国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费希尔的贡献,就是在经济学专业遭到质疑的时候,重新肯定了量化经济学的政治效益。不过今天的伴随着世界主要国家中央银行行长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大多数,都是以MIT学派为主轴的情况之后,新凯恩斯学派的也逐渐面对如下四种问题。 首先,就是美国上下对于维持世界银行体制失去了兴趣,尤其是特朗普总统。他并不认同这种拿金钱援助外国经济的理想主义;其次,中国的崛起,发展出一种经济模式与政治制度结合的结果,成为了另外一种而且很不同的选项。第三、计量经济学的数学模型,让人很不容易理解。这个不接地气的结果,导致经济学专业不能够有效地在平民大众中展示学术的权威性。最后,当然就是在民主社会中,面对选票压力的时候,想尽一切办法追求选票的政客,必然的会将压力转到经济专家身上,受压力的经济学家,一旦做出迎合政客的决策时,这很自然地会导致民众对于经济专业的怀疑。 这四种因素彼此之间是呈现连动的关系,让经济学的专业,最近受到不少质疑。或许我们也可以解释目前专业经济学所面对的困难,成为费希尔辞职的理由吧?!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