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国期货行业的高素质人才十分匮乏,这也是制约我国期货行业发展的一个短板。期货从业人员的流动性很高,不利于人才的知识积淀与行业的人才储备。随着期货市场的稳定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新业务的推出,市场越来越急切地呼唤着专业投资者的参与,CTA业务也将应运而生。同时,CTA业务的复杂性也将加剧期货行业人才特别是尖端人才的短缺。因此,期货市场人才建设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一、CTA业务中人才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期货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人才短缺一直是制约我国期货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不仅表现在人才数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而且人才队伍的质量、结构也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速度。据统计,我国注册的期货从业人员不足一万人,仅为美国期货从业人员的七分之一。2009年,我国期货行业发展迅猛,交易品种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期货市场服务现货市场的功能不断加强,其作为一种投资手段的作用也更加受到投资者重视。在这样的情况下,市场对于从业人员,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二、国外CTA业务发展中的人才建设 国外CTA业务发展的如火如荼,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良好的人才体系。从业务层面来看,国外期货行业的人才建设系统非常完整,各组成部分各司其职,共同保障着管理期货业务的正常有效运转。在美国,CTA一般不直接受聘于个人,而是受聘与某个期货投资基金的商品基金经理(CPO)。CTA是期货投资的专家,对期货投资基金进行具体的交易操作,决定实际的期货投资策略。商品基金经理(CPO)负责基金的开发、组建、募集和管理。CPO通常要聘用一位交易经理管理基金的日常交易事宜,交易经理通常作为CPO的一个附属机构负责交易员(CTA)的选择和监管,以满足投资目标的顺利实现。基金运作期间,交易经理还要确保交易员按照交易规则进行交易并有权在交易员之间调拨资金,必要时可以报请CPO撤换交易员。此外,还有期货代理商(FCMs)在不同交易所根据商品交易顾问的指令做出执行、结算或者持有等操作,以及向客户提供期货管理基金从而使客户的投资组合更为多样化等。 三、我国CTA专业人才的培育 就我国而言,发展CTA业务应依据自身情况,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体系,在为CTA业务尤其是期货行业的长远发展培育专业人才的同时改善投资者结构,提升市场流动性,促进市场的健康繁荣。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1.体制建设 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一项长远的任务,既要求期货公司的大力支持,更需要在我国CTA业务的筹备阶段就得到监管机构的重视。一方面,相关监管部门应及时制定一些法律法规、操作指南以及研究报告等文件或材料,利用现有手段或媒介进行有效宣传,引导相关主体积极配合管理期货业务的开展,使得管理期货业务可以良性、顺利地发展。另一方面,CTA或CTA机构作为管理期货的关键环节,对CTA人才如何选拔、评价和培育,应逐步建立起相应的体系和规范。此外,根据境外CTA的经验,激励机制也是促进高效服务的一种方式。Fernando Diz通过研究发现,激励佣金变量从10%上升到20%,年收益率业绩就会平均上升6.58%。因此我国期货公司也可以考虑这一因素,将从业人员的培养、进步与公司的整体发展同步考虑,充分发挥从业人员的主人翁意识,使其产生个人成长动力,推动公司的全面发展,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2.人才选拔 对于我国现阶段CTA人才的选拔范围,可在划定在现有的期货经纪人和私募基金交易员人群中,通过资格、资质、资信审查,初步选拔出符合要求的交易员。然后,通过结算系统调出上述交易员的历史账单和交易数据,并对这些交易业绩记录进行分析和诊断,从而考察出该交易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判断出其所隶属的交易风格和特点,如该交易员是以风险大收益也大的单边投机为主要交易策略,还是以风险小收益稳健的套利交易为主要交易策略,并对其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在上述基础上,组成不同的CTA交易员团队库供选用。最后,根据客户的不同投资偏好和收益要求,匹配合适的CTA交易员为客户进行投资服务。 3.人才培训 人才培训的前提是要做好人才的职位规划,这一步主要依托于期货公司。要摆脱目前这种业务模式单一,从业人员分类少的状态,期货公司必须为员工做好职业规划,基于不同的工作种类,进行相应的培训,并设定相应的上升机制、通道,做到专人专岗,这样才能有完善的人才结构,提升整体的服务质量。对于CTA这种要求比较高的业务来说,从业人员的职位规划更为重要。 4.人才引进 鉴于我国CTA人才的极度匮乏,发展初期,我国可以向境外成熟的市场学习,通过人才引进、国际交流等方式,快速地学习国外市场的经验和体制予以消化,帮助我国的期货市场尽早完善人才体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