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产业&金融精选

马云眼中的阿里巴巴未来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7-10-23 09:04:44 来源:辉常观察 作者:孟永辉

每一年,马云都会以致投资者的信的形式来回顾一年以来公司的发展情况以及对于未来市场的判断。今年也不例外。在阿里巴巴美国上市的第三年,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北京时间10月17日晚间发出了一封致全体投资者信,“我们真正的使命,是用好技术和创新的力量,让世界经济更加普惠共享,可持续发展和健康美好”。


对于未来的发展,马云表示,“到2036年,我们希望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们希望通过这个新经济体,能够让全世界的年轻人和中小企业做到全球买、全球卖、全球付、全球运和全球游;让更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和年轻人分享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快乐,能够分享科技进步带来的创新和机遇。”


随着“新零售”概念的深入人心,阿里巴巴将会以此为突破口通过“五新战略”持续发力,为社会领域创造更多新的应用形态。作为阿里巴巴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蚂蚁金服同样是其信件当中提到的重点。马云表示,新金融将会完善和提升过去三百年的金融体系,蚂蚁金服会担当起打造21世纪金融体系的责任,未来金融的关键能力是数据、信用和基于大数据的风控体系,蚂蚁金服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引领金融创新。


从马云的信件当中,我们可以看出金融服务作为行业的支撑性存在,始终在阿里巴巴的战略发展当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马云有关蚂蚁金服的定位以及未来金融发展的预测同样让我们看到了未来新金融发展的些许端倪。那么,我们能够在马云的信里读出哪些金融行业发展的新方向呢?


大数据时代来临,金融数据化将会成为主流


互联网对于人们消费习惯和行为方式影响的突出表现就是数据化表达时代的到来,通过数据,我们能够分析过往的数据,并预测出未来的用户行为。作为一个与数据密切联系的存在,金融行业的数据化将会未来行业发展的主流。


数据将会提升金融行业的运作效率。互联网金融时代的金融运作效率是依靠线下用户向线上迁移来实现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低门槛化、去中间化是提升金融行业运作效率的主要手段。通过这种方式,很多在传统金融时代被拒之门外的用户有机会加入进来参与金融行为,这让金融行业在数量上发挥了极大优势,并发掘了草根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促使金融行业获得了飞速发展。


随着海量用户与海量项目聚集在同一个金融平台上,投资者与项目之间的对接效率开始出现下降的情况,必须寻找和借助新的方式来提升投资者与项目之间的对接效率才能让互联网金融时代海量用户和项目带来的金融运作效率下降的势头得到遏制。


数据作为一个产生于投资者和项目的存在,能够对投资者与项目方的画像进行精准描画,通过精准地推荐和对接,减少了投资者与项目在对接上的效率问题。通过分析投资者的数据,我们能够了解用户的财务情况、投资情况、投资偏好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能够对投资者投资进行指导;通过分析项目的数据,我们能够了解项目风险、项目优势、项目分析等诸多方面的情况,实现对于项目更加多维、立体的了解。借助这样一种方式,金融行业的对接将会从互联网的手段和方式进入到一个更加智能,更加具有“数据眼”功能的存在。


数据将会改变金融行业的呈现方式。传统金融的呈现方式可能还是用货币的形式来呈现的,进入到大数据时代之后,人们的金融行为将会被数据更多地取代,金融的表现形式也会更多地以数据的方式呈现出现。数字货币的出现正是这种现象最为直接的体现。


随着数据对于金融行业影响的加剧,无现金城市、手机支付,甚至未来的人脸支付都将会成为一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金融的呈现方式同样将会发生本质性的变化。以数字货币、人脸支付等数据支付方式为主导的支付方式将会改造当前的金融呈现方式,从而给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发展可能性。


未来,我们的金融行为可能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投资者的收益可能会以数据的方式来呈现,投资者参与投资的方式会以数据的方式来表达,投资者之间以及投资者与项目之间的联系通过数据的方式来实现。


数据将会优化金融行业的流程和逻辑。正如马云在信中所提出的那样,基于大数据的风控将会成为未来金融行业的主要风控方式和手段,并将会逐步建立基于大数据的风控体系。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一种趋势,主要原因是由于数据将会优化金融行业的流程和逻辑来决定的,正是由于优化了传统金融的流程和运作逻辑,所以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全新的金融运作体系才得以最终确立。


基于大数据为基础的风口体系的建立将会逐步优化原有的金融风控体系,将原有金融体系下以人为主的风控方式转变成为以智能科技为代表的全新的风控方式。这种风控方式不仅能够解决当前风控当中较为孤立和片面的问题,将风控更加多样和全面,而且能够通过加入人工智能的元素,减少人工因素在风控过程当中出现的概率,将风控从传统时代带入到以大数据为主的时代。


传统的以调研和资料收集为主的风控方式将会被数据时代的以智能化、数据化为主的风控方式所取代。这种新的风控方式不仅能够优化原有的金融流程,提升金融行业的运作效率,而且能够从另一个更高的维度来提升金融行业管控风险的能力,从而让金融行业的发展带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们不断将关注的目光聚焦在了以大数据为主的金融科技时代,随着大数据成为未来金融行业的主流,金融行业的诸多方面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一个以大数据为主要驱动力的全新金融发展时代将会来临,在这样一个时代,如何发展才能实现上文提到的那些改变呢?


赋能数据,大数据时代的金融行业如何切入?

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必须借助数据的力量来促进金融行业的发展。通过将数据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来强化数据与我们生活的联系,从而找到数据与金融行业结合的可能性。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我们应当如何发展才能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呢?


建立以用户行为和消费方式为基础涵盖海量数据的大数据系统。想要发挥数据在金融行业当中的作用就必须建立以大数据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数据系统,只有建立了这种大数据系统,我们才能够及时提取到相对应的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将投资者和项目全部都置于同一个平台之上,实现投资与项目的无缝对接。


当前,以阿里巴巴、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通过他们在电商领域、社交领域的数据积累逐步建立了富有自己特色的大数据系统,并有针对性地建立了数据仓库,需要什么样的数据,直接去数据仓库里进行提取。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找到投资者与项目对接的更简单直接的渠道,从而让大数据真正演变成为一个连通投资者和项目的纽带,促进金融行业的效率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另外,所谓的大数据必然是打破了行业的限制的存在,即我们能够通过各种从不同的行业来获取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建立一个又一个的数据仓库,再通过投资者和项目将这些看似无关的数据进行联系,从而找到它在金融行业的应用。


找到金融相关环节的数据化的表达方式。尽管大数据对于金融行业的影响日益显现,但是如果我们找不到金融与数据结合的最佳方式,金融数据化同样将会是一场空谈。以蚂蚁金服为例,它通过将人们生活当中不同的行为都聚集在支付宝上面,再通过将这些行为进行数据化的呈现,从而就找到了金融与数据联通的方式。


同样的,我们同样要能够找到众筹、P2P、信贷等金融形式当中与数据能够产生深度联系的方式,借此,金融与数据之间的壁垒和障碍就得到了消除,让金融与数据产生了一种深度联系。比如,项目的评估以数据的方式来进行、项目的运行情况以数据的方式来呈现、项目的收益以数据的方式来呈现……找到金融相关环节的数据化的表达方式,我们才能将金融变成数据,再将这些数据与投资者端口的数据产生联系,才能让金融行业变成一个由数据联通的存在。


大数据风控、大数据运营、大数据分析等都是金融行业的数据化的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共同作用才最终决定了金融环节的数据化、实时化,这样金融与数据之间的壁垒才能得到消减,变成一个统一的存在。


建立以金融为基本模块的数据化的分析系统。金融元素始终都是金融之所以被称作是金融的关键,因此,我们同样要建立以金融为基本模块实现数据化的运营。只有建立以金融为主要联通要素的模块才能让金融运行与数据形成一种有机联系,从而让金融在数据的促进下获得更加高效的运转。


数据化的分析系统是金融数据化以及数据有机促进金融行业运转的关键所在。通过智能技术、全新的数据模型和分析方式,以金融为主要底层联通模块的分析系统将会真正成为一个联通整个行业的关键所在,并将会实现金融运行的实时、高效。


每一年,马云给投资者的信件都会透露出阿里巴巴未来的一些发展方向和目标,今年同样如此。从信件当中,我们同样读出了新零售、新金融、新物流将会成为未来阿里深度发展的全新动力源泉。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金融的数据化将会成为一种潮流,只有紧跟潮流,找到自身发展与趋势之间的结合点,才能真正抓住风口,实现全新发展。


附马云致投资者信全文


亲爱的阿里巴巴股东们:


一个月之前,阿里巴巴刚刚庆祝了18岁生日,这是一次关于未来的相聚。和过去相比,我们强大了许多,但和未来相比,我们才刚刚成年。对于未来,阿里巴巴有无限可能,充满了想象力。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18年前,我们开始创业、许下承诺。三年前上市时,我们更加明了自己的使命,阿里巴巴应该有赚钱的能力,但绝不应该成为一家因为赚钱而存在的公司。过去三年我们在资本市场上的一些表现,也实现了一些财务上的短期目标,但我们真正的使命,是用好技术和创新的力量,让世界经济更加普惠共享,可持续发展和健康美好。


未来30年,技术将改变今天的世界。互联网将不再是互联网公司的互联网,是所有公司的互联网。我们看到在各个领域,变革正在急速的发生,互联网的相关技术已经成为所有行业变革的驱动力。18年前,我们相信社会商业环境的变革会带来巨大机遇;今时今日,我们更加确信技术和创新对改变和完善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无限可能性。


今天的阿里巴巴已经不是按照一个普通商业公司在发展,作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我们必须为推动世界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作出努力和贡献。我们在18周年庆时明确提出阿里巴巴要打造一个互联网的经济体,这个经济体将会让全世界的发展和欠发展国家,中小企业,年轻人和妇女能参与到普惠共享的经济全球化。为此,阿里开展的很多业务和方向会与众不同,我们致力于打造这样一个经济的商业基础设施,因为我们必须是一家带着巨大理想和愿景的企业。


我们看到商业正在发生变化。电子商务正在蜕变为“新零售”,不再存在所谓线上和线下的区别,它们最终都将为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而存在。在中国,我们已经开始了以“新零售”为突破口的“五新”建设,并为之在阿里巴巴集团成立了专门的组织保障体系,我们在为未来十年乃至几十年储备能力。


“新零售”所带来的全球产业链重塑,会改变今天全球化的组织方式。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更是我们全球化的绝佳机遇。去年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世界各地寻求广泛的共识,让我惊喜的是,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认同全球化的新趋势,我们在全世界有许多志同道合者,并且成功启动了第一个海外的EWTP试点。不过,相较于我们最终要实现的宏伟目标而言,我们仍然需要加快行动,特别是需要大量具有全球化视野的年轻人加入进来。预计在未来,我们将会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资源在普惠全球化的事业上。


新金融会完善和提升过去三百年的金融体系。全球迄今仍有约50亿人享受不到银行的金融服务,蚂蚁金服会担当起打造21世纪金融体系的责任,通过技术创新让社会金融更加透明、更加普惠,让世界80%的中小企业、年轻人和妇女都能够公平地享受金融服务。未来新金融的关键能力是数据、信用和基于大数据的风控体系,我们正沿着这个方向引领金融创新。


物流的发展是完善全球化的关键领域之一。过去十年,物流行业在中国奇迹般地生长,去年中国一天8000万包裹,每天1亿个包裹近在眼前,而我相信,10年后,我们将可能面临一天10亿个包裹的挑战。菜鸟必须为这样的未来做好准备,我们正在整合物流行业的数据和资源,变革物流产业链,从而实现中国24小时货送必达,全球72小时货送必达。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用更好的技术创新物流,能够让中国和全世界的小企业消灭库存,从中为新制造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帮助实体经济和制造业成长。


是责任,也是机遇。拥抱“五新”带来的机遇,服务全球的中小企业,到2036年,我们希望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我们希望这个经济体为全世界解决1亿的就业机会,能够服务20亿的消费者,能够为1000万家中小企业创造盈利的平台。阿里巴巴只是这个经济体的倡导者,推动者和建设者,但这个经济体远远大于阿里巴巴。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新经济体,能够让全世界的年轻人和中小企业做到全球买、全球卖、全球付、全球运和全球游;让更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和年轻人分享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快乐,能够分享科技进步带来的创新和机遇。


为了这一切,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技术的投入和技术的创新,未来的阿里要靠技术获得利润,而不是靠市场规模来赢得利润;未来的阿里要靠创新赢得市场,而不是靠市场预算赢得市场。我们相信技术能力将是未来阿里经济体的核心竞争力。目前阿里巴巴已经拥有25000多名工程师和科学家,我们还会在全世界建立研究机构,目的就是为商业的世界提供高效普惠的基础设施,为数据时代寻求技术解决方案。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技术能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而不是让技术成为人类生活工作的敌人。技术和创新将是阿里巴巴经济体活力之源,而分享和普惠将是它的价值核心。我们希望阿里巴巴受到尊重的原因不是因为我们收入和利润多么了不起,而是我们可以为世界和未来,为我们关心和热爱的人们创造长久的价值和解决真正的问题。


我们会用技术的力量全力以赴地投入我们国家的农村发展。因为我们不可能脱离中国的现实而发展,我们不可能在几千万人没有脱贫的情况下求一已之富裕。我们更相信我们如果实现了用技术让农村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那么阿里巴巴就在全世界80%的贫困地区有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机遇。我相信,技术不应成为贫富差距拉大的力量,我相信,用好技术的力量,市场的力量,创新的力量,眼下正是参与中国农村脱贫和农村发展的大好商机,正是我们企业一展身手之时。


我很乐意地再一次重申:阿里巴巴必须要做别人不愿意做、不能做,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这是我们的定位。今天的阿里巴巴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商业公司,商业的成功只是我们将要承担的责任的一部分。


18年前,刚刚创立阿里巴巴时,我和伙伴们立志要做一家受尊重的公司。我们思考最多的问题并不仅仅是怎么能做好这个公司,而是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公司。我们坚信一点,一个伟大公司的终极使命是解决社会问题,只有为社会带来价值,才能够长久生存下去。


18年过去了,这个观点我们从未动摇,也感谢一路走来对我们的信任,和我们一起坚持。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

马云

责任编辑:李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