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自驾车、无人机、智能型住宅应用等新科技,在社会上引发一片骚动的时候,今年10月19日,全球最具权威性的杂志《自然》刊出一篇重磅文章,内容强调这两年来,在人工智能界中享有盛名,专下围棋的软体——AlphaGo的进化级Alpha0已经问世。 Alpha0的名称,其实是AlphaGo的旧名加上阿拉伯数字的0,有崭新出场,前所未见的含义,因此取名Alpha0也是恰当的。不过名称叫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篇文章提到Alpha0的表现,确实是令人瞠目结舌。Alpha0的计算功能是直到目前为止所有下围棋软体中最强的人工智能。Alpha0在三天内,击败去年以4:1成绩大胜韩国棋王李世石的AlphaGo,而且笔数非常荒唐,居然是100:0。这还不说,Alpha0以21天的时间就进入了围棋人工智能大师等级。同时,Alpha0在问世下棋40天内,就已经打败了所有它存在之前的人工智能软体。 你看到这个记录,必然会觉得很惊讶对吧?你错了,这些都还不是Alpha0最厉害的地方。Alpha0最厉害的地方,是这一切的成果都是自学而成的,完全不需要任何人为的经验与记录。这就好像一只阿米巴变形虫,它在不断的尝试错误下,能够快速的穿越超级复杂的迷宫,胜过任何探险家通过考验的速度。它不需要任何人类的经验,所需要的只是胜利的结果。 Alpha0让人工智能的发展,引发了新的视野,许多人开始臆测,Alpha0这种自学能力可以沿用到哪里呢?它的功效在哪里呢?它本身又有什么用呢?面对这一连串的问题,我们也分别就成本、市场与限制这三方面做回答。毫无疑问,Alpha0对于围棋界的发展,狠狠地打了所有高手们的一巴掌,重点还不是机器与人谁输谁赢的问题,重点是专家的经验,高手的想法,根本就没有价值。 原来在19条线乘以19条线的围棋棋盘上,人们3000多年来,在10的170次方的对阵当中,一直认为下围棋的专业融合了智慧,直觉与神奇的能力。在AlphaGo的发展过程中,这些能力所展现的步数,既贵又难得。现在在Alpha0的应用下,这份成本可省下来了。以后的围棋赛,应该是分为人机两组,就像打篮球分为业余跟职业的区别一样,完全不成比例。 其次,Alpha0自学能力在未来的市场中,除了下围棋之外,还有什么用处呢? 那篇文章的主要作者之一大卫·席威瓦说:“Alpha0其实只是接下来漫长岁月的一个应用上的小开端,但他目前可以想到的是,化学反应程序中的细节,以及模仿这些细节所制造出来的新形态产品”,这什么意思呢?它的重点其实有两部分,第一个是模仿细节;第二个是创造新产品。 模仿什么新的细节呢?模仿从局部扩大到整体的所有细节。Alpha0在学会围棋基本规则后,从最天真的下棋步数开始,短短的三天内,历经了近500万盘棋的学习,然后就以百分之百的结果,打败了AlphaGo。这说明了500万次失败的经验的修正,足以克服目前所有下围棋的人工智能软体。 这是不是一个很伟大的成就?其实是,但也可以说不是。如果说是一个很伟大的成就,因为只要找到最终的结果与稳定的步骤,多复杂的程序都可以快速的复制。但这并不是什么新奇的成就,因为只要能够量化的部分,其实就是机器能够改善的部分。从这个角度来讲,Alpha0的进化,只是超越了AlphaGo量化的部分。我们一直认为,化学方程式与化工产品之间有固定的代表关系,所以化学反应的升华,甚至在没有人为经验的影响下,出现了令人意料之外的新产品,其实都不算太稀奇。重要的原因是人类原有的经验,可能就是创造的限制。人工智能的软体,突破人类限制,或许是很震撼的一件事情,但这只是突破人类在量化上的限制。人其实是追求品质的动物,而质化这一点,可能是所有人工智能软体目前面对的最大限制。 有电脑以来,人不必再跟人工智能软体的量化能力进行较量,但质化这个部分,却是所有人之所以做人的根本道理。质化的诉求,不能量化的原因,就是因为个人的角色,在所有的角色当中是打死不退的。幸福是一个例子,尊严是另外一个例子,其他的例子很多,例如紧张、恐惧、患得患失,包含得意忘形,都是个人显现出的特征,个人的品质。没有个人的认可,任何结果不会是幸福的定义,即使再多的量化也无济于事。幸福感的增加,人对尊严的坚持,有可能因为金钱的交换而妥协,但个人的情绪,始终是尊严认知的依据,如果用钱取代我们对于尊严的坚持,那么这就是对于尊严最大的伤害。 因此,人工智能的限制就是我们对于情绪的偏爱,而情绪讲求的是品质,却不是数量。最后,讲到Alpha0对于市场交易的影响。在这一部分,我想它的功能恐怕要大打折扣了,原因很明显,就是市场不单是由人所组成的,而是由所有人的情绪所聚集的结果。市场永远只能针对交易的结果,进行量化分析,但市场交易的过程,却是由情绪管理情绪的结果。有关这一部分,人工智能的软体,在没有办法排除个人情绪的因素下,是没有办法针对这一部分进行量化的分析,更遑论这其实是质化的问题。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