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金贷”发家的互联网小贷公司趣店(NYSE:QD)北京时间10月18日晚登陆纽交所,以每股24美元的价格发行,融资市值高达100多亿美元,成为美国今年第四大规模IPO。趣店是继宜人贷、信而富之后第三家靠“小贷”赴美上市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据媒体披露:和信贷、融360、拍拍贷也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IPO上市申请招股书。 看似走向“巅峰”的趣店,却因其CEO罗敏的一则专访言论,将“现金贷”这一负有争议的经营模式,再一次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现金贷”一时间也被认为是互联网小贷公司的代名词。 小贷公司为何青睐海外资本市场? 互联网小贷公司为何扎堆海外上市?促使其海外融资的内在原因又是什么? 首先,国内资本市场门槛高、程序复杂。互联网小贷创立之初,大部分处于烧钱阶段,盈利能力偏低甚至出现亏损,达不到国内主板、创业板入市的盈利门槛。相比国内资本市场较高的入市门槛,美国对上市企业盈利要求相对宽松:对盈利企业经营年限没有要求,无盈利企业经营年限要在三年以上。 再从上市程序看,互联网小贷公司经营既使达到国内IPO盈利标准,其IPO进程也需要经历一个相对漫长的排队等候期。有的一等就是几年,有的甚至遥遥无期。这是众多互联网小贷公司“上不起”、“等不起”,选择海外上市的主要原因。 另外,伴随着金融“去杠杆”等强监管政策的出台,互联网小贷已经从野蛮生长进入到“穿透式”监管的新一轮“洗牌”阶段。融资成为互联网小贷能否活下去的重要考量。 现金贷成小贷公司“救命稻草”? 互联网小贷公司主要经营个人消费贷和现金贷两种贷款产品。期初互联网小贷公司都把个人消费贷作为自身主打产品。历经两年的市场比拼,互联网小贷公司渐渐发现,传统的消费贷并没想象的那么赚钱。 一是消费金融竞争激烈,互金平台盈利难。从贷款产品看,传统的消费贷款市场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传统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小贷等成百上千家的金融机构血拼消费金融这一蓝海。同样的消费贷产品,互联网小贷公司要和传统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口中夺食,贷款利率、风险管控都不占上风,只能靠重金开道和降低风控来获得客户。互联网小贷公司创业初期往往都是靠“砸钱”来获客引流。这就是为什么初创互联网小贷公司大都亏损的原因。这一点,从赴美上市的趣店可见一斑:2014年和2015年,趣店净亏损额就分别为408万元和2.33亿。 二是受制资金来源渠道,互金经营压力大。互联网小贷公司普遍存在资本金不足的问题。其资金来源大多为P2P和少部分市场短期融资。而传统消费金融产品如买手机、买车大多为中长期信贷需求。互联网小贷公司资金短借长用,资金成本压力必然加大。P2P行业的清理整顿,互联网小贷公司的资金来源更是雪上加霜。 三是消费贷不良偏高,清收管控难度大。传统消费金融领域不良贷款的集中度相对较高,尤其是汽车消费分期等金额较大的贷款产品,恶意拖欠、欺诈贷款的现象较多。加之互联网小贷公司风控能力偏弱,发展模式粗放,个人消费贷收益无法覆盖信贷风险损失。 基于上述原因,互联网小贷迫切需要一款能够突破传统消费贷瓶颈的信贷产品,现金贷随之横空出世。 现金贷也是舶来品,西方称之为(pay day loan)发薪贷,即专门面向青年一族发薪前发放的短期贷款融资。它是一种小额、高频、高息且不指定贷款用途的信贷产品。与传统消费贷相比,现金贷具有以下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是不讲消费场景,准入门槛较低。消费贷与现金贷的最大差别在于是否有消费场景,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资金交易的真实背景。而现金贷则不需要消费场景,只要有贷款资金需求,只要符合互金公司的借款条件即可取得小额贷款。 二是不需抵押担保,操作手续简单。现金贷通过各种流量入口导入,不需要任何资产抵押的纯信用贷款。只要上传借款人身份证与个人面签照片,互联网小贷公司通过大数据、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即可实现在线放款。从技术手段与审批效率上,互联网小贷公司的确比商业银行要简单、便捷的多。这是现金贷之所以能够存活下来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是不惜借贷成本,综合收益奇高。现金贷因为小额、高频,借款人对借贷成本一般不敏感。同样一笔资金,几天、最多十几天的周转期,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一方面降低互联网小贷公司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循环、高频的资金借贷,也提高了互联网小贷复合借贷利率。据了解,现金贷的市场利率普遍接近36%,最高可达160%。 “现金贷”由此风靡一时,旋即成为互联网小贷公司摆脱经营困境的“救命稻草”。据趣店2017年中报,其现金贷贡献15.27亿,占总收入83.3%;消费分期贡献收入1.51亿元,仅占8%。多家互联网小贷公司业务结构也与趣店大致相同。现金贷成为互联网小贷公司的重要利润支撑。 扎堆出海究竟是福是祸? “现金贷”扎堆海外融资化缘究竟是褔还是祸? 笔者认为,赴海外上市融资将会使互联网小贷公司经营更加透明,社会公众监督会明显增强。迫于舆论监督,互联网小贷公司野蛮生长的经营方式或将改变。 互联网小贷海外融资上市,增加民间资本供给,这本身不是什么坏事。不过,还需要监管层通过法制化建设和刚性金融监管,净化社会融资环境,平抑借贷成本,倒逼互联网小贷公司由异化现金贷向真正的普惠金融转型。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