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2月步入牛市周期起,港股就吸引了一大批资金南下配置,今年更是在喜人的升幅下成为众多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据数据统计,恒生指数年初至今已上涨31.82%,今日(11月17日)盘中最高还冲上了29341.92点,成功超越2015年牛市时的最高点。其向好趋势的背后,有港股自身新变化的支撑,但更直接的影响还是来自于大幅流入的南下资金。以前由于渠道限制,内地资金很少涉足香港市场,港股的定价权几乎都掌握在外资手中,直至沪港通市场互联互通正式启动,情况才有所好转。 沪港通累计总成交额超6万亿 今天,沪港通迎来三周年,去年12月5日深港通也正式启动,南北水互通愈趋活跃。数据显示,截至11月16日,北向沪股通标的股576只,合计市值27.61万亿元,占上交所A股总市值的82%;南向港股通标的股308只,合计市值23.23万亿元,占港交所主板总市值的84%。目前,北向沪股通累计交易700个交易日,共有757只股票发生过交易,合计交易额3.45万亿元,日均49.25亿元;南向港股通累计交易了686个交易日,共有371只股票发生过交易,合计交易金额2.6万亿元,日均37.94亿元。 从标的构成看,沪股通交易以上证180指数成份股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股为主。分行业看,沪股通交易额排名前三的大类分别为金融地产、工业、可选消费;港股通交易额居前的则是金融、工业和非日常生活消费品板块。在交易活跃的股票中,中国平安与贵州茅台上榜次数最多,均超过600次。此外,招商银行、中信证券、伊利股份、恒瑞医药和上海机场等蓝筹股也均是外资成交活跃的标的。其中,中国平安和贵州茅台等白马股更是新高不断,屡创历史高价。港股方面,腾讯控股和吉利汽车同样以令人吃惊的涨幅给投资者带来了一波丰厚的回报。 截至11月15日港股通持股比例前10名(数据来源:WIND) 截至11月15日沪股通持股比例前10名(数据来源:WIND) 北上资金占外资持A股市值一半 三年来,随着两地投资者会互联互通机制的不断了解,北上南下的资金成交日趋活跃,越来越多的内地投资者开始利用港股通进行海外资产配置。北向通道沪股通和深股通成交也日渐活跃,截至10月31日,外资持A股市值达4917亿元。其中,香港和海外投资者合计持有沪市股票市值3103亿人民币,深市股票市值1814亿人民币。 谈及互联互通,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在短短的三年间,通过沪深股通,北上资金不断增加,目前已经发展到占A股市场国际投资者份额的一半,这个规模将会越来越大,而南下资金投资港股的成交量的持续上升也在逐渐改变着香港市场。李小加认为,目前互联互通已经完成起步阶段,将进入长期持续发展的过程。 内地资金远非港股市场主角 随着内地资金对港股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原来由外资掌握市场定价权的格局逐渐转变,地产股等个别板块的定价权逐渐转移到内地资金手中。李小加称,沪港通直接或间接地增加了港股的资金来源,提升了港股的广度和深度。如果没有内地资金,海外投资者也不会进入港股市场。 招商基金国际业务部总监白海峰则表示,在港股市场,中资还远非主角。港股一直都有全世界的各种资金进行投资,目前更多的资金还是来自欧美国家,南下资金只是在最近一两年边际增长上显得比较快,实际上在香港市场的资金占比还是较低的。香港股市的投资主体并不是内地资金,所以内地股市的炒作之风影响香港市场投资的风险并不大,因为香港主要还是机构投资者,以长期稳定的价值投资策略为主,新来的资金想做单纯的炒作,而对手都是价值投资者,是很难继续下去的。 A股市场价值投资理念日益凸显 在外资持续地买买买推动下,A股市场的投资环境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与以往浓重的投机、炒作气氛相比,今年高送转、ST等题材炒作的现象逐渐熄火,白马股持续受到市场的追捧,股价屡创新高,以价值投资为主的港资持有股票也不断创出新高,价值投资的理念在A股市场中日益凸显。 在深圳前海孚威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长刘国宏看来,过去的A股市场投机氛围很重,资金更愿意炒作成长股题材股,价值投资并未形成体系。外资持续进入后,A股市场的白酒、核心家电和医药龙头持续单边走牛,A股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分化行情,市场价值投资的理念得到进一步强化,未来市场走出的牛股背后一定会有业绩和成长性的支撑。 兴业证券全球策略分析师兼研究所副所长张忆东表示,随着核心资产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提升,未来越来越多的外资投资者将对港股和内地资产保持信心。四季度后期获利盘可能会有回吐的压力,从而造成行情一定程度上的颠簸,但中长期来看,继续看好港股后市。在投资策略上,应牢牢把握行情的基本面驱动属性,耐心布局性价比好且有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资产。他表示,继续看好金融股龙头,一方面,短期受益于内地经济复苏带来不良率企稳和净息差见底;另一方面,在金融监管加强的背景下,行业龙头凭借内在具有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后市表现值得期待。 七禾网研究中心合作、咨询电话:0571-88212938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