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特邀杨望江对2018年的螺纹钢行情进行了分析,现将主要观点与大家分享。 资本市场最新基本面 2017年11月17日晚间,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出台《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稿长达10000字,分29条,信息量巨大。 7大主要,破刚兑、控分级、降杠杆、提门槛、禁资金池、除嵌套、去通道,对公募、银行理财、券商资管、信托、私募基金、保险资管均产生深远的影响。 十月份十九大会议,修改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引人关注的是将社会主义的生产力低下的主要矛盾,转化表述为不平衡和不充分的矛盾; 一行三会加强资本市场监管,正是十九大之后的政策导向,目的是彻底杜绝脱实向虚,引导社会资本流向实体经济,避免利息空转,滋长经济泡沫; 11月17日资管新规,从多个渠道限制了银行理财,私募基金,信托等资金流向。 总结:近2年来,政府从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逐步领悟到了供给侧改革对于扩大内需,引领市场导向,实现了煤炭、钢材行业盈利全面回升,相关国企、央企得以顺利脱困、改制。 2016年:煤炭、钢铁开始去产能、去库存,并贯穿至2017年去年;钢铁、煤炭价格持续上涨2年; 2017年:玻璃、水泥去产能、去库存;玻璃、水泥价格同样持续上涨1年; 螺纹钢当前走势分歧巨大;政府强化了供给侧改革预期,每当价格下跌,均有相关政策兜底托市,如钢铁减产50%,氧化铝减产30%;限产、环保、采暖季错峰生产等。 11月17日一行三会发布资本市场新规,目的在于引导,甚至驱赶社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客观上维持了大宗商品,尤其是工业品黑色的持续牛市;投资者以做多思路参与为主,留意技术位波段操作,高抛低吸。 一句话点评: 中国需求由外资炒做概念,转化为中国政府自主供给侧改革,主导炒做概念,政策干预下,黑色牛市行情未有结束,2018年仍将继续持续,只是上涨斜率可能相对平缓,震荡行情居多,投资者更加迷茫困惑。 2017年钢价受需求和供给因素不平衡影响震荡向上,供给侧带来重大边际变化。回顾2017年钢铁行业的发展,钢价在强韧的下游需求和地条钢去除、环保等供给政策的影响下跌宕起伏。 2017年钢价运行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年初需求拉动,涨势凌厉。由于年初开工较好,且补库的需求旺盛,钢价在1-3月快速上行; 第二阶段,行业偏强的逻辑和宏观偏弱的预期拉锯,钢价在4月回调后在低位震荡;第三阶段,回暖的宏观预期叠加较强的行业基本面,使得钢价在7-9月迅速上行并创下年内高点,之后在高位震荡大幅回落,11月份单边凌厉上行,市场瞠目结舌。进入12月份,螺纹钢行情未来走势分歧巨大。 供给侧改革大概情况 1、2016年去除钢铁产能5000万吨; 2、2017年去除钢铁产能6500万吨; 3、2017年去除地条钢1.19亿吨; 4、2018-2021年,河北计划去除2000万吨产能,折合每年大致700万吨。 地条钢去除政策使钢铁行业进入供需紧平衡状态,供给的变动决定了钢价的弹性。2016年钢铁行业去产能政策去除的主要产能是不在生产状态的产能,对产量的影响较小。但从2016年底开始的地条钢清理政策,使得行业供给实质性下降,行业供需进入了紧平衡的状态,钢材库存虽在年初处于高位,但之后迅速去化至往年平均水平。 在供需紧平衡下,供给的小幅变动都将引起钢价的大幅波动,供给端政策因而成为2017年钢价弹性的来源。且由于地条钢主要生产建材,螺纹钢、线材产品的供给首当其冲。据中钢协统计,全国地条钢企业共计500多家,涉及产能1.19亿吨。这使得螺纹钢价格涨势凌厉,并超越了板材的涨幅,成为钢材价格的风向标。 2018年行情展望 2018年钢铁行业供给在环保、去产能政策的作用下小幅收缩。目前,国内虽有一些电炉产能释放,但国家整体对钢铁行业新建产能仍然采取限制,新建的电炉产能基本是以产能置换的方式进行。2017年通过置换新建的电炉产能合计1382万吨,预测2018年电炉投产的产能为2000万吨。2018年是部分电炉产量的释放期。2018年仍有2600万吨去产能的任务。2018年春季的环保将影响2000万吨粗钢产能。 2018年整体来看,电弧炉增产产能与春季环保缩减的产能相抵消,去产能压减的2600万吨产能将对粗钢供给带来实际的影响。预测2018年我国粗钢产量较2017年下降1000万吨左右。 2017年供给侧叠加环保政策,钢材的供给受到压制,持续减产;而需求平稳,紧平衡使得钢价不断上行,供需错配影响价格。2017年12月份,由于钢价高企,下游需求递减,下游对高价钢材的接受程度下降,但钢厂单边提价任性,钢贸商苦不堪言,期货反映较为犹豫。 总结:2018年上半年钢材市场仍将受供给收紧影响,偏多概率较大;2017年的钢材暴涨暴跌行情,给钢厂、钢贸商、下游企业带来了深深的触动;最终价格暴涨,核心仍是供给侧改革。 责任编辑:韩奕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