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09月25日 星期三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产业&金融精选

美国加息,韩国加息,中国呢?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7-12-08 11:07:59 来源:华尔街见闻

美国加息和税改渐行渐近,韩国日前成为首个跟进美联储加息的亚洲国家,市场的目光开始转向中国是否会加息。


中国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昨日的表态,也再次挑起了市场对中国加息的预期。


孙国峰周二表示,央行不能给予市场长期低利率预期,防止市场过度冒险倒逼央行。他还指出,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有利于防范跨境资金流动的风险。


除了官员的表态,中国央行今日的举动也引得市场猜测。央行在周三进行1880亿元一年期MLF操作,等额对冲了当日MLF到期量,是九个月以来首次打破单次续作整个月到期MLF的惯例。


央行主管《金融时报》随后刊文解释称,推测央行此举主要是考虑近期流动性比较松,若全部续作会使流动性过于宽松;预计本月将开展两次MLF操作。


尽管央行已经及时解释,但是市场仍然对央行此举心存疑虑——是否在为美联储加息押上筹码?


上海一银行固收部门主管对路透表示:“我觉得这次不是什么好兆头,放在美联储会议后面,等着猫着,看孙国峰的讲话,估计新兴经济体还得跟着老大走啊。”


11月29日,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对华尔街见闻表示,在通胀回升、资管新规冲击消化后,中国央行才可能考虑利率的提升,“预计中国2018年下半年和2019年上半年会各加一次。”


12月5日,兴业银行首席策略师乔永远亦预测,2018年存在一次加息的可能性,或将出现在2018年上半年。


加息是对实体复兴的确认,通过加息将更有效推动实体去杠杆,促进金融资源更加高效配置,推动金融业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2017年金融市场利率已经出现超预期的普升,仅10年期国债利率就上行了110BP,而贷款利率上行幅度不足50BP,实体利率调整的幅度明显滞后于金融市场利率。


2018年站在实业复兴的前提下,或存在两个方面的超预期:1)PPI可能超预期上升,PPI对CPI传导的压力开始出现;2)实体部门利润改善幅度持续加强。通胀的压力叠加实体的高增长,我们预测2018年基准利率存在一次加息的可能。


从工业企业的产能利用率来看,过去两年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从2015年Q1的74.20%上升到了2017年Q3的76.80%。去产能政策推动产能利用率加快上升。当产能利用率上升到80%以上时,实体企业具备加息的条件。结合产能利用率爬坡变化情况,我们预计在中性情况下,加息或出现在2018年的上半年。


华创债券屈庆团队也认为,在新的货币政策框架下加息概率提升,“近期资金面宽松再度引发市场的交易情绪,但是考虑到央行12月以来持续净回笼及重要官员讲话,央行将维持资金面紧平衡来预防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并且不排除后期加息的可能性。


但也有观点认为,中国央行无需跟随美联储加息,且当前国内通胀难以持续上行,不足以导致货币政策转向。


招商证券固收徐寒飞团队表示,对于我国这样的大国而言,货币政策的跨国协调必须要建立在货币政策独立的基础之上,协调并不意味着中国的货币政策要对美国的货币政策“亦步亦趋”:


第一,当前金融去杠杆主要依靠资管新规等新的监管政策来推动,通过提高公开市场操作的利率来去杠杆的必要性在减小,实际上央行6月就没有再跟随美联储加息。并且当前市场利率已经比较高,央行也没有必要再靠提高政策利率来推高市场利率。


从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和理财收益率来看,当前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在内的负债端成本不断上升,跨年的融资成本多在5%以上或附近。而且当前债券发行利率之高,已经让国开行、进出口行等政策性银行“望而却步”,出现停发的情况。


第二,今年5月央行在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汇率可以更好的反映国内基本面因素,相当于多了一层防火墙。这样在美元指数持续走强的情况下,人民币也不必跟随持续贬值。


此前11月初,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也指出,两年来存贷款基准利率一直未变,但市场利率却已经出现了明显上升,实际通胀水平也很可观,从理论上讲是应该“加息”了。但2018年经济增速下行恐怕难以避免,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进一步收紧货币似无必要。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也表示,不必过度担心美联储加息或者缩表的负面作用,会影响中国货币政策的方向。中美利差已经在相对高位,意味着中国央行跟随加息的必要性下降。回顾前两次政策利率调整时,国内经济向好,金融杠杆高企,资产泡沫问题凸显。而如今展望今年四季度和2018年一季度,经济存在下行压力;金融杠杆下降,监管成效显著;房地产销售回落、价格趋稳。因此,中国当前并不必然要进行政策利率或基准利率调整。


责任编辑:李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