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首次提出“建设资本市场强国”这一概念。他在上海主持召开系统内部分单位青年座谈会时表示,“建设资本市场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任务”。 有关专家指出,要实现“资本市场强国”目标,尤其要加强基础制度建设,在不断营造稳定健康发展环境的基础上,完善资本市场层次设计,提高资本市场覆盖率,稳步推进市场双向开放。 壮大交易所市场 深化新三板改革 近年来,证监会紧紧围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这条主线,不断拓展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在稳定市场、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始终保持定力,推进新股发行常态化,IPO家数和融资规模均居同期全球前列。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规范发展的同时,新三板市场也已打造成规范中小微企业运作、畅通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的重要平台。区域性股权市场的规范化程度也得到提升。 截至目前,沪深交易所上市公司接近3500家,新三板市场挂牌企业达到11600多家,全国40家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企业超过2.1万家。至此,多层次资本市场已有超过3.6万家企业,资本市场覆盖面大幅扩大。 上海股份制与证券研究会副会长曹俊近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2017年,包括交易所市场、新三板市场、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罕见地出现了齐头并进扩容的态势,形成了扩容共振效应,各板块间联动效应明显。这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历史值得记载的一笔。 近日,证监会主席助理张慎峰表示,下一步将积极拓展多层次股权融资渠道,继续发展壮大交易所市场,持续深化新三板改革。 近日,川财证券研究所所长陈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容有利于满足不同类型及不同规模的投融资需求,促进经济发展,有效提高社会资金使用效率。随着市场运行更加规范,多层次资本市场将在经济运行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齐鲁股权交易中心首席研究员高鹏飞近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预计,“2018年,证监会应该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方面持续推进改革,补齐资本市场发展短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强化交易所一线监管 促进多层次联动发展 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容离不开健康的市场环境。今年以来,证监会依然按照“依法全面从严”的监管理念,为资本市场扩容保驾护航。近日,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强调,“把主动防范化解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力维护市场稳定运行。” 为了发挥交易所一线监管作用,今年证监会还修订发布《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将于2018年起实施。这意味着充分发挥交易所一线监管作用,将成为明年资本市场监管补短板的重要举措。 陈雳表示,2017年政策着力点主要在防范系统性风险和鼓励资本脱虚向实两方面。从监管效果看,穿透性监管和交易所一线监管继续加强,多项违规行为被惩处,并购重组中的投机套利现象得到一定遏制。 在法律调整以及行政监管、自律监管的多层次监管制度体系下,2018年交易所市场将强化一线监管。而万家企业时代的新三板,进入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新阶段。在这一阶段强化监管,辅以差异化制度供给将成为常态。 另外,今年以来,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开始走向规范,2018年将进一步推进区域内市场整合、清理异地挂牌企业以及提升挂牌企业规范治理水平。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8年,交易所市场、新三板市场、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三大板块的改革与发展,要坚持诚信、创新、法治、监管、透明等基本原则,积极稳妥地有序发展市场。特别是要防止风险外溢和不必要的金融风险冲击,各类市场主体要对市场心存敬畏之心。 曹俊认为,2018年资本市场环境建设将进一步加强新股发行环节的监管力度,继续保持在证券发行及交易环节的重点监管;将加强对新三板市场的监管,提升新三板挂牌企业的规范化治理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区域性股权市场规范发展水平。使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联动发展态势。 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推进市场双向开放 2018年,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将保持扩容并将全面提质,强监管将优化市场环境,净化市场生态。而在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的基础上,多层次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将实现稳步推进。 李超近日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进一步优化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发展规划和政策举措。包括落实细化放宽证券行业外资准入的政策;推进境外上市备案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沪伦通的论证工作;完善QFII、RQFII的相关政策等等。 刘俊海认为,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过程中,中国的资本市场要融入资本市场全球化,同时也要引领资本市场全球化,鼓励中国企业到境外市场上市融资,还要加大引进来的力度,引入更多国际资金进入中国资本市场。 曹俊认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会同步加快,在沪港通、深港通开通平稳运行和基金互认的基础上,借道香港国际金融区域中心市场实现互联互通试点,从而融入全球金融体系、对接国际资本市场。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