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特朗普政府在税改立法上取得新的进展,外界认为这将提振经济增速,并催促美联储以更快的步伐升息。眼下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本周三(12月13日)的会议上实施今年的第三次加息,而美联储联邦基金利率期货走势显示,美联储加息概率高达100%,美联储加息基本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区间从1.0-1.25%提高至1.25-1.50%。虽然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加息,那么当加息真正落地之后,短期和中长期将会对股市和债市产生什么影响?对人民币汇率是否会有压力? 缓慢加息或引发另一种潜在危机 美联储的这一轮加息周期是从2015年12月开始的,期间从2008年到2015年12月之间曾有8年时间维持0.25%的极低利率水平。上一轮降息周期是从2007年9月次贷危机爆发开始,基准利率从5.25%降到2008年底的0.25%,15个月时间将基准利率下调500bp,下降速度堪称历史之最,可以与之媲美的是美国2001年纳斯达克泡沫之后基准利率从6.5%下降到2003年的1.0%,29个月时间下调550bp。 美联储次贷危机以来的降息和加息周期都反映出“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的特征,在降息时如猛虎,迅速而果断,但在加息时犹犹豫豫、周期较长,主要是汲取了前两轮加息周期的教训,加息过猛容易引发金融危机。如前两轮加息中,上世纪90年代的加息为抑制通胀从1994年2月开始从3.0%加息到1995年2月6.0%,一年时间加息300bp,短期加息过猛引发了墨西哥比索汇率狂跌、股票价格暴泻的金融危机。2004年开始的加息周期中,2年时间从1.0%加息到5.25%,基准利率上升425bp,随后引发了美国次贷危机。这次加息之前,美联储基准利率在0.25%低位维持了7年时间,创历史最长水平,加息的速度也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慢,从2015年12月首次加息以来,算上本周这次加息2年时间累计也才加息125bp,远低于历史上历次加息速度。 当然,放慢加息速度有助于给予金融体系更多的缓冲时间,否则容易引发资本动荡和局部性的金融危机。但是,历史上并没有缓慢加息的经验,不知道缓慢加息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会不会引发另一种潜在的危机。至少从目前比特币的炒作来看,货币的超发已经非常严重,没有太好的投资渠道只能在虚拟货币中找到赚钱的渠道,这充分反映了对传统货币美元的不信任,根源在于美联储长期的低利率给予了投资者维持资产泡沫的信心。但是,如果美联储戳破泡沫,则可能引发践踏和危机,因此美联储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加息,根据经济增长和就业情况循序渐进加息。泡沫总要好于危机,只要泡沫并非不可控制,而且金融市场的泡沫要远好于房地产泡沫,后者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如美国次贷危机。 预计明年我国国债收益率小幅下降 在12月加息之后,市场预期明年还会有3-4次加息,如果按照2017年加息3次、每次加息25bp的节奏预计,则明年底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将达到2.25%,但是美联储连续加息一定会对债券市场造成显著负面影响吗?2004-2006年的加息周期中,10年美债收益率并没有显著上升,从加息初期到加息高点,收益率最多只上升100bp,从4.2%到5.2%,10年美债利率和基准利率甚至呈现倒挂的局面,基准利率最高为5.25%,高于10年美债收益率高点,根源在于货币超发,大量的剩余货币其实并没有实际去处,只能购买固定收益类产品,从而压低了债券的收益率。 在每轮加息末期,只要美联储不大规模缩表,最后美债收益率和基准利率之间的利差都是大幅缩窄的。目前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已经达到4.5万亿美元,较2007年金融危机前9000亿扩张了5倍,目前美联储每月缩表100亿美元的计划形成杯水车薪,不会对市场造成显著影响。因此,在庞大的货币量的支持下,美债的收益率没有大幅上行的空间,目前美国10年国债收益率为2.38%,即使明年底基准利率加息到2.25%,美国10年国债也有一定的利差空间,预计美债收益率将难突破3.0%的水平,预计中枢将在2.5%附近。 我国在这轮货币紧缩的过程中领先于全球,利率也将先于美国见顶回落。我国10年国债收益率目前为3.9%,相比美债仍有150bp的利差空间,预计明年我国国债收益率小幅下降,而美债收益率小幅上升,中美利差下降到100bp左右。但这并不会对人民币汇率造成压力,而且汇率根本上是由经济基本面决定的,我国基本面向好的基础上,而美元指数也不具备大幅反弹的基础,因此明年人民币汇率将保持相对平稳。至于股票市场,美联储加息的相关性更弱,对国内没有显著影响,但不排除加息引发美股调整导致的情绪传导效应。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