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头条附属

商品市场盘整难改长期涨势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0-02-25 15:28:02 来源:证券时报

目前,全球商品市场进入盘整格局,这是中美两国释放信贷微调信号和美元反弹的共振结果。因而,判断未来物价走势变化,也需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国内信贷点刹车

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货膨胀总归是货币问题,因此,货币政策决定了未来物价总体走向。去年国内新增信贷9.59万亿,今年1月份1.6万亿。面对迅猛增长的信贷投放,及不断升温的通胀预期,今年初以来央行集中释放信号,采取数量化手段,而非加息进行调控。1月份PMI指数环比回落0.8%,对商品价格形成一定的抑制,节前国内期货市场调整,金属、农产品、能源化工跌幅普遍在10%以上。

但本轮调整,并不能改变经济复苏的长期预期。应该注意到,国内货币信贷政策重点,由救市逐渐转向于稳定投资增速,推动结构调整,体现了“适度宽松、均衡信贷”的灵活特点。

去年底以来,决策层着手治理资产泡沫,如对房地产调控,对国际市场价格暴涨的棉花(资讯,行情)、食糖等软商品,连续通过国储拍卖等手段来抑制上涨趋势。同时,决策层也防范治理资产泡沫过程中用力过度。某些重点部门、重点商品仍处于产能严重过剩状态,高库存、高产量、高价格的状态极不稳定,若调控过头,价格暴跌可能导致二次清库,并影响整个宏观经济复苏的进程。因此,近期国家上调水电煤气、工资等要素价格,提高农产品最低收购,实际就是为了夯实涨价基础,避免产出大幅波动,并也是为了缓解国际贸易摩擦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另外,在一些风险集中的领域可以看到,监管部门已要求银行对贸易商货物质押情况进行清查,反映出对商品价格下跌的担心,而这些现象就值得那些过度看空的人士注意。

国际环境有变数

蒙代尔“三难悖论”在商品市场同样适用。WTO框架下,要保持国内物价水平稳定,维护固定汇率制度和实行自主货币政策三者之间存在矛盾。因此,“管理通胀预期”将不得不考虑国际方面的因素。

为应对危机,美联储史无前例以近0的超低利率,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美国经济艰难回升。同时,美元取代日元成为套息交易源头,去年头11个月,国际资本随美元贬值源源出海,推高全球股市、商品期市。但年底,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开始集中暴露,从冰岛到迪拜,再到希腊,促使国际资本撤离风险领域,作为国际主要储备、结算货币的美元止跌反弹,上涨7%,对应国际油价下跌了14%,暂时缓解了全球的通胀压力。

美元是否具有持续走强条件,成为分析未来物价走势的另一重点。具体来看,相较2008年次贷危机导致的国际资本流回,美元涨幅为25%,从2008年7月到2009年3月,持续时间为8个月。本轮美元涨幅7%,持续2个月,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尚需市场检验。不过,从美国角度来说,次贷危机中需要通过美元上涨,吸引全球资金,来解决自身流动性冻结问题。而本次,美国主要面临沉重的债务负担,奥巴马又意图降低金融业比重,提高制造业和出口,拉动就业,强势美元并不符合美国利益,这也为国内物价的长期上涨提供了外部动力。

通胀压力或提前显现

乐观地看,经过节前商品价格的适当调整,和年初以来国内央行连续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定程度减缓决策层通胀顾虑,或许为继续保持相对宽松货币环境腾出时间,相应降低进一步加息的预期,这在国内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牢固,美国就业无根本改善的情况下,具有积极意义。不过,我们仍需要在市场高度趋同的预期中,寻找盲区和小概率事件。

经济界普遍认为,今年CPI是“两头高、中间低”,以3%警戒线划断,去年同比基数贡献1%,公用事业、要素价格上调贡献0.5%,另外1.5%作为新涨价因素的缺口。但近两个月来,信贷高速投放,出口快速恢复,加上农产品连续6年丰收后,第7年是否会存在变数,这些都有可能使通胀压力提前显现。

而依据大的周期理论来判断,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无疑是18年哈里森房地产周期,9年朱格拉投资周期,4.5年基钦存货周期的叠加结果。我国1998年房改,2001年加入WTO,周期不完整,也不具可比性。但可以发现,在“凯恩斯救市”背景下,经济周期的固有节奏已被打乱了,比如2008年全球企业清库,2009年又迅速重新建立库存,存货周期被大大缩短,投资周期和房地产周期也是一样,特别是国内存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复杂关系,加大了市场对经济周期和物价变动的分析难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