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灾”和“人祸”相比,最可怕的还是人祸。而人类所有的“人祸”,包括战争、经济危机、股灾等等都是由“贪婪”引起的。所以,人类最大的天敌是贪婪,以及是不劳而获的本性。 试想:如果每一个人不用去生产创造也能挣到钱,那么还会有谁脚踏实地的去劳动?当一个国家的所有人都想着去靠股市发财的时候,这个国家必然出现了非常大的问题。“股热”之后是“股灾”,而“股灾”之后必然是社会新秩序的重建。因此:历史上每一次革命的爆发都跟“股灾”有着直接的联系! 诚然,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些“人祸”也推动了社会进步。但是,必须有一部分人要站出来充当了牺牲品!我们不妨来看一下英国、法国、美国的几场股灾,看看是不是能找到现在的影子? 虽然股市在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共和国就出现了,但起初的股市就是股权交易场所,股票就是入股证明,持股人享有企业的利润分配权。 把股市作为投机套利场所始于1602年的荷兰。从此,股票沦为套利工具,很多股民不关心企业的经营和盈利状况,只关心股票本身的价格变动,把股票作为筹码,等股价上涨后卖出套利。 在股市上投机套利是资本主义最具特色的资本运作手段之一,它可以让人一夜暴富,也让更多的人一夜沦为乞丐。 拿破仑·波拿巴是这样评价资本市场上那些呼风唤雨的金融家的:“金融家没有爱国精神,也没有道理可讲,他们的唯一目的就是赚钱。” 由于投机活动会从实体经济吸走大量资金,会导致全社会的经济萎缩,并造成金融秩序的混乱甚至崩溃。本文介绍的三大股灾揭示了一个周而复始的经济魔咒:不劳而获-投机炒作-吹大泡沫-泡沫破裂-经济衰退。 英国革命和南海泡沫 当时的英国全民炒股,只要是股票都遭到疯抢,连物理学大师牛顿也经不住金钱的诱惑参与其中。股市泡沫破灭后,牛顿赔了两万英镑,“经济泡沫”一词就源于这次股灾。 英国南海公司创建于1711年9月10日,该公司获得在南美洲的特许垄断贸易经营权,欧洲列强当时把南美洲及其周围海域称为“南海”。 由于南美洲属于西班牙的势力范围,南海公司无法在那里展开贸易活动。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13年3月结束后,英国才获得南美洲的一些特权。除奴隶贸易外,南海公司几乎没有从事任何其他贸易,就是奴隶贸易也没有赚到钱,当时16岁以上的男性奴隶价格为10英镑,10-16岁的男性奴隶价格为8英镑。 由于英国连年与外国交战,政府债台高筑,旧债无力偿还,发新债更加艰难。 当时国债利率为7%-9%。于是,英国政府便和南海公司联手操作“债转股”,把国债转为该公司的股票,通过这种安排,政府的债权人就成为南海公司的股东,国债一笔勾销。 就这样,政府不但找到了替自己还债的人,还找到了摇钱树,因为政府把南海公司作为融资平台,政府需要钱就让南海公司发行股票,南海公司把认股款转给政府,政府向南海公司支付6%的固定利息。 为了吸引股民,该公司通过各种媒体不断散布谎言,称公司在南海贸易中获得丰厚利润,加之该公司有政府这座靠山,南海公司的股票颇为抢手,就连法国、荷兰等国居民也疯抢这只股票。 为炒热这只股票,南海公司还向认购这只股票的股民大举放贷。就这样,海南公司股票每股价格在1720年1月为120英镑,到2月涨到175英镑,到3月涨到330英镑,到5月涨到550英镑,到7月涨到1000英镑,6个月涨了7倍。 在南海公司的带动下,英国出现了公司上市热,数百家公司争相上市圈钱,发布子虚乌有的盈利谎言欺骗监管当局和公众,有的甚至放弃原来产业改行投资债券市场,实体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当时上市公司的虚假宣传五花八门,这些虚假宣传在当时的炒股热潮中没受到任何质疑,只要是股票,不管是什么公司的,都遭到疯抢。 当时的英国全民炒股,政治家忘记政治,律师放下官司,医生丢掉病人,店主关闭店铺,牧师离开教堂,连贵妇人也放下身段挤在喧嚣的股民中抢购股票。 大名鼎鼎的物理学家牛顿经不住金钱的诱惑也炒起股来,但最后赔了两万英镑,他自嘲说:“我可以计算星球的运行轨道,但我无法计算人的疯狂。” 各行各业的人都去炒股,英国的经济几乎要停滞,企业既没资金,也没劳动力。为尽快刺破股市泡沫,挽救经济,英国议会1720年6月11日通过《泡沫法案》,宣布未经政府特许的上市公司为非法,予以取缔。 “经济泡沫”一词就源于这次股灾,它是指通过投机炒作导致资产价格明显高于其价值而形成短暂的虚假繁荣。一旦流入投机活动的货币枯竭,泡沫就开始破裂,经济回归常态。 《泡沫法案》颁布后,股票价格自由落体式跌下,成千上万的股民血本无归,不少股民为躲避炒股欠债逃离了英国。 1720年12月8日,英国下院成立一个秘密委员会调查南海公司,并禁止该公司董事离开英国。秘密委员会1721年2月发布的调查报告称“南海公司进行非常严重的诈骗及贪污活动”,该公司伪造公司账目,部分董事内幕交易并贿赂政府官员。 董事们合计201.4万英镑的个人财产被没收充公,后来又把其中的35.5万英镑退还作为他们及家人的生活费用。 南海公司的那些创始人本想利用上市公司大捞一把,没想到偷鸡不成蚀把米,以董事约翰·布伦特爵士为例,他原来的18.3万英镑的财富在南海公司被处理后只剩下5000英镑。 政府还从公司净资产里拿出800万英镑安抚股民,每股派息33镑6先令8便士,南海公司的股票就此了断。 很多政府官员卷入南海泡沫案,腐败官员协助南海公司发行股票。例如,财政大臣约翰·艾思拉比因收取了南海公司赠与的价值两万英镑的股票于1721年1月23日被迫辞职,3月被判决犯有“最臭名昭著、最危险和最无耻的贪污罪”被监禁在伦敦塔内。 南海泡沫事件使政府信用破产,托利党退出执政舞台,辉格党领袖罗伯特·沃波尔于1721年4月4日成为英国第一任首相(当时首相正式名称是第一财政大臣),并在此后的半个世纪里英国政坛一直被辉格党控制。 法国密西西比骗局 当时的法国人认为购买股票就是天上掉馅饼,巴黎大街到处是排队购买股票的人,“百万富翁”一词就是这时出现的,但最终,法国的金融体系在随后的股灾中崩溃了 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在位期间对外频繁发动战争,宫廷生活奢靡,政治腐败,在他执政的晚期,全国税收的一半被达官贵人的糜烂生活消费掉,可当时温饱尚未解决的百姓要为庞大的政府支出勒紧腰带纳税。 路易十四1715年9月1日驾崩后,王位由5岁的曾孙路易十五继承,路易十四的侄子奥尔良公爵腓力二世为摄政王。 路易十五继承了39亿利弗尔(法国旧币单位,当时一利弗尔的币值约为半公斤白银)的债务,正当奥尔良公爵在财政危机面前一筹莫展之际,他遇到了救命稻草--约翰·罗。 约翰·罗于1671年4月21日生于苏格兰一个银行世家,对货币理论颇有心得,在1705年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论货币与贸易--关于国家发行货币的建议》,呼吁政府成立国家银行,发行用土地、黄金和白银支持的纸币。 1716年5月1日,奥尔良公爵允许约翰·罗成立私人通用银行,授予该银行发行“金路易”(法国币值最大的货币,用黄金铸造)支持的纸币的特权。 私人通用银行是当时世界上仅有的6家可以发行纸币的银行之一,另外5家是瑞典银行、英格兰银行、荷兰银行、威尼斯银行和热那亚银行。 私人通用银行在1718年被收归国有,更名为“皇家银行”,这意味着纸币不再需要黄金支持,而用国王信用担保,由此打开了纸币泛滥的“潘多拉魔盒”。 法国在北美路易斯安那殖民地的密西西比公司成立于1684年,约翰·罗于1717年8月买下该公司,并将其更名为“西部公司”,取得了在西印度和北美为期25年的贸易垄断经营权,约翰·罗任首席执行官。 法国政府批准西部公司发行股票,发行价为每股500利弗尔,股票发行后一个月股价就翻了一番。 当时法国人抢购股票,主要是因为纸币持续贬值,人们认为购买股票可以保值。于是,巧舌如簧的约翰·罗劝说奥尔良公爵不断印钞,称通货膨胀可以刺激经济和就业。印的票子越多,通胀越严重,人们越疯抢西部公司股票。 奥尔良公爵感到纸币太神奇了,竟宣布放弃金属币,奥尔良公爵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多印些钞票”。他说:“既然印了5亿利弗尔的票子能让经济繁荣起来,印10亿利弗尔岂不更好?” 同时,约翰·罗虚报西部公司的投资收益,告诉股民北美路易斯安那殖民地遍地是黄金。这样,西部公司的股票成了抢手货。 1719年夏天,股票价格从每股1000利弗尔猛窜到每股5000利弗尔,到年底更是飙升到每股15000利弗尔。 “百万富翁”一词就是这时出现的,因为只要拥有67股西部公司股票就是百万富翁。当时的法国人认为购买股票致富如此容易,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当时巴黎大街上搭满了帐篷,拥挤着排队购买股票的外省人。 1719年,西部公司共发行了60多万股股票,获得股本3亿利弗尔。就这样,奥尔良公爵和约翰·罗勾结在一起,很快就把社会上的财富洗劫一空,当然,国债不费吹灰之力就清偿了。 约翰·罗不但自己富得流油,他的地位也如日中天,并在1720年当上了法国财政大臣,成了红得发紫的经济学家,到处吹嘘他的“经济学说”,其实“罗经济学”很简单,就是印票子,吹大经济泡沫形成短暂的虚假繁荣,把法国经济搞垮,把千百万百姓推向地狱。 后来股民发现,巨资购买的西部公司股票没给他们带来丝毫收益,便开始抛售这只股票。 为了恢复股民对西部公司的信心,阻止股价下跌,约翰·罗从那些炒股破产的人当中招聘了6000名“矿工”,让他们穿着矿工服手持镐头在巴黎大街游行,声称要送他们去路易斯安那开采金矿。 这种欺骗性宣传果然起了些效果,股价下跌趋势得到遏制,但人们很快就发现这是一个骗局,西部公司股价又开始狂跌。很快,西部公司宣布破产,其股票一文不值。 1720年末,约翰·罗被罢免财政部长和皇家银行行长职务后逃离了法国,1729年在威尼斯死去。 1720年5月初,法国财政部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当时发行的钞票共26亿利弗尔,但金属币不足其半数,也就是说,一半钞票没有任何资产支持。法国当时的虚假繁荣昙花一现,很快恶性通货膨胀发生了,纸币币值缩水五成。由于居民不再信任纸币,都到银行兑换金属币,或把钱取出购买食品,由此爆发银行挤兑潮。 为了阻止人们挤兑,政府宣布金币退出流通,使用金币和黄金交易违法,违者处以死刑;还宣布,居民持有的其他金属币不得超过500利弗尔,超出此数一旦被发现悉数充公;并鼓励居民揭发私藏金属币者,检举者可获涉案金额的一半。 很快,政府对50个违反禁令的人执行了死刑。当时法国社会一片混乱,人们互相揭发,人人自危。 法国的金融体系就这样崩溃了。从此,法国通胀日益恶化,平民阶层生活更加贫困,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各阶层之间充满怨恨,互不信任,播下了法国大革命的种子。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股灾 1929年,华尔街股市形势急转直下,到了1932年股价已经缩水近90%。 疯牛狂奔,不少股民用20%-25%的利率借钱炒股;股灾发生后,道指跌到了33年前的水平,并引发世界“大萧条”;当时的美国财政部长梅隆基称,在这次股灾中倾家荡产的人是自找的,这是为贪婪付出的代价…… 美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股市崩盘事件,1792年崩盘蒸发的市值可以买下整个纽约。从1869年“黑色星期五”到1929年“黑色星期四”,美国共发生了11次股市崩盘事件,平均每6年崩盘一次。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13年,美国股市市值与英国股市市值相当,约为15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三分之一。1913年12月31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道指)为58点。 一战期间股市起伏不大,一战结束后,欧美的银行家就一战赔款问题忙得不亦乐乎,众多金融机构无暇股市投机套利,股市也算平稳。 但从1924年下半年开始,美国股市一路凯歌猛进,到1929年9月3日道指涨到了381点,年均涨幅40%,股市严重脱离了经济基本面,崩盘在所难免。 当时,美国举国上下一片欢天喜地,经济学家、分析师们高唱赞歌,连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欧文·费雪也不断重复“股价并不高,离到顶还远着呢”。 看多股市才是“正能量”,谁看空股市就被戴上“弱智”、“唱衰美国”、“美国的敌对势力”等帽子。 疯牛狂奔,股价暴涨,很多股民便采用配资炒股来放大自己的收益,从股票经纪人那里用20%-25%的利率借钱,因为他们相信,炒股一年的套利远远高于贷款利息。 世界各国的炒股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向华尔街,华尔街成了一台巨大的抽水机,把地球上的资金吸干了。各国央行不断上调利率企图阻止资金外流,打响资金保卫战。 1927年7月,约瑟夫·肯尼迪(肯尼迪总统的父亲)在赶往华尔街的路上,遇到一个擦皮鞋的男孩热情地告诉他股市内幕消息,这让肯尼迪大为震惊,赶紧卖掉了他所持有的所有股票。他解释说:“当擦皮鞋的男孩知道的股票信息和我一样多时,就该退出股市了。” 1929年2月,联邦参议员汤姆·赫夫林质问美联储:“华尔街已经变成全宇宙最臭名昭著的投机中心,最令人憎恨的投机温床,它是国家的巨大祸害。” 参议员布鲁克哈特说:“我们有一部禁止赌博的法律,同样,我们也应该有一部禁止股市投机的法律。”但当时美国政府怕落下干预市场的坏名声,一直袖手旁观。 1929年10月24日,这一天后来被称作“黑色星期四”,纽约证券交易所开盘后还算平稳,但到11时突然遭到大量卖单砸盘,仅一个小时就把道指砸下了20%,美国无线电公司股票在这一个小时里缩水35%。 当时,市场一片混乱,很多股民感到大祸临头,像逃避海啸一样在恐慌中急着抛售股票。银行家们紧急磋商,投入巨资托市,总算又把道指托了上去,收盘时为299点。 由于金融机构都在奋力托市,并发起了媒体宣传战,告诉股民不要恐慌,这只是技术性崩盘,美国股市还远远没有到顶。10月25、26日股市平稳。 但到10月28日,卖单再次雪崩,股票成了烫手的山芋,不管是机构还是散户都开始狂甩,这一天,道指跌到261点,比上一个交易日跌了13%,140亿美元蒸发。 10月29日,正在美国访问的英国财政大臣丘吉尔参观纽约证券交易所,丘吉尔也是“散户”,在此次股票崩盘中损失了5万美元,这几乎是他的所有积蓄。 这一天,道指跌到230点,至此,道指一个半月跌去了40%。在这期间,大西洋彼岸的英国股市跌了16%,德国股市跌了14%,法国股市跌了11%。 到1932年7月8日,道指跌到了41点,与1899年1月5日的道指持平,股市折腾了33年又回到了原点。 道指从1929年9月3日的381点跌到1932年5月31日的45点,跌幅为89.24%,这么大的跌幅仅用了两年零10个月,股民手里的股票贬值了九成。 当时的美国政府对股市泡沫几乎没采取任何行动,财政部长梅隆基甚至还有点“幸灾乐祸”,他称在此次股灾中倾家荡产的人是自找的,活该,这是为贪婪付出的代价,也只有这样才能吸取教训。 水木然点评,我们借用他的话说:“现在是彻底清算的时候了,这会让人们更加努力地去工作,过上更道德的生活,用劳动换取果实,而不是靠投机获利。” 美国股市崩盘引发了世界范围的“大萧条”。银行业最先受到冲击,因为当时的大部分信贷在股市,股市崩盘意味着银行坏账增多,资产减值,不能偿付存款。 美国银行(是一家私人银行)在1930年12月10日发生了挤兑,很快,挤兑潮蔓延到美国所有州的所有银行。 1931年8月到1932年1月就有1860家银行倒闭,到1933年底,仍坚持营业的银行只剩下1929年的一半,幸存下来的银行也伤痕累累,苟延残喘。 当时人们从银行取出存款,把现金到处掖藏,天花板、厕所、树洞、袜子,就是不信任银行,认为把钱放哪里也比放到银行安全。人们把银行家叫“骗子”、“流氓”。 《国家》杂志刊文称:“如果你偷了25美元,那你就是一个小偷;如果你偷了25万美元,那你就是贪污公款;但如果你偷了250万美元,那你就是一个银行家了。” 商业银行是货币的创造者,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创造货币,必须有存款。你存银行100万美元,银行通过贷款,实际上可创造出几百万美元来。反之,你把100万美元存款从银行提走,银行就必须减少几百万美元的贷款。 就这样,美国信贷规模从1929年的500亿美元萎缩到1932年的300亿美元,尽管其间美联储不断向市场注入货币。 就这样,银行挤兑潮导致信贷急剧萎缩,银行不但不再向企业提供贷款,还催促企业尽快还贷。货币是企业的血液,企业没钱就无法继续经营,只有关门大吉。 美国企业1929年盈利100亿美元,到1932年反而亏损了30亿美元。到1932年6月,美国物价水平只是1929年的75%,房地产价格跌了30%,失业率高达20%,国民收入从1000亿美元减至550亿美元。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宣誓就职总统后,实行的一系列“新政”才逐步把陷入深渊的美国经济挽救了上来,如禁止私人储藏黄金、美元与黄金脱钩、对证券业实行监管、建立银行存款保险制度、政府投资基础建设、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救助穷人、建立最低工资和工资封顶制度、对富人增税(个税税率高达94%)等。 这场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各国金融系统和经济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破坏。 德国的纳粹和股灾 同时期的德国遭受的损失比美国更大,因为纽约股市火的时候,很多银行不再向德国提供贷款,而德国一战的战争赔款主要靠借贷,外资抽走,德国孤立无援,德国人民不得不勒紧腰带过最简朴的生活,德国公务员带头削减工资6%-20%,总统也不例外。 1931年夏天,德国金融体系彻底崩溃。 在这之后的半年里,德国生产力水平下降了20%,失业率上升到33%,人民对政府极为不满。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推行的极端民族主义受到民众的追捧。 如果没有这次股灾,就没有这次世界性的“大萧条”,也许就没有纳粹希特勒掌权,就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 水木然点评:纵观以上历史,我们可以这样总结:股市的本质和社会价值在于:它可以优化和配置社会资源,使社会的资源朝着价值最大化的方向流动。对于老百姓来讲,炒股千万不要凑热闹,也千万不要贪婪,更不要想着不劳而获。兢兢业业的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吧,福报会自动找上门来的!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