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分享我对两个问题的思考。
1、“择价”是最好的“择时”。
择时的基础,是对行情的持续准确预判,这里最大的难点是持续,也就是不仅仅是一次、两次,十次八次能择时成功,而是能持续有效。持续是多久?我认为是一个人的整个投资生涯,从开始到终结。
如果一个人投资功夫真的到家,自然就具备了价值评估的能力,估值便宜了就敢买,股价贵了也舍得卖,其中的操作逻辑,靠的不是对未来行情的预测,而是对股票内在价值的判断。其实,这就是择价,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经过一定的训练,可以在能力圈内的部分股票上,实现这种操作。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真的没必要去择时,用心去“择价”就好了,到头来会发现,择价是最好的“择时”:价格选好了,你的买入价未必最便宜的,但一定不会贵;你的卖出价未必是最高点,但一定会有足够的利润空间。
2015年6月中下旬我全仓买入分级A,真不是我预测到后面会有股灾,只是因为那个时候,我以那样的价格持有分级A感觉很舒服;2015年12月底的时候,我又鬼使神差地空仓了,也真不是我预见到后面会有熔断,而是我把自己持有的新城B股(也就是后来的新城控股),在A股上市之后,全卖光了,还没想好该买啥。
这两段经历对我来说,主要靠运气,少部分靠择价能力,当然,如果当初我能有现在对投资的这些理解,应该可以抓住更多的机会,没办法,投资是充满遗憾的艺术。
2、好的风控是在交易之前,而非交易之后。
做投资,肯定需要风控,现在主流风控问题在于,一是在交易发生之后,而非交易发生之前;二是设置止损价,跌破止损线后,机械止损。
发生在交易之后,也就意味着已经造成了实际的损失,浮亏也是亏;如果真的认可一只股票价值的话,股价下跌后的正确操作应该是加仓买入,而非砍仓卖出,如果不认可这只股票本身的价值,那这笔操作本身就是错误,投资人更该反思的问题是,之前为何会买入?
在我看来,投资中真正的风险有两个。
一是认知不足,这既来自于我们努力不够,毕竟投资是件非常专业的事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也来自于我们的认知局限,受生活环境、教育背景、思维方式等因素的约束,注定了很多事情,我们是无法认知的,任何人在未知世界面前都是渺小的,投资策略一定要能容错。
二是无法承受波动,股价永远在波动,即使再优秀的公司,股价短期也可能会腰斩,无法承受波动便无法在市场上生存,机械止损恰恰在削弱投资人的波动承受能力。
这样分析下来,好的风控应该是这样:交易之前,足够深入的分析;策略本身具备较强的容错空间;真正需要止损的条件是,基本面事实已经确实证明了投资逻辑存在纰漏。
分析怎样才算足够深入?有一个简单标准,假设你把全副身家买入这只股票,夜里也能睡得很安稳,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这样的股票还是不买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