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季度以来,伴随钢价预期的逆转,下游及中间需求的去库存化对行业表观消费形成巨大冲击,全行业陷入亏损。不过,从下游实际需求角度看,其增速只是明显放缓,而非同比大幅衰退,2009年初的景气恢复正是对这种剧烈衰退的修复。笔者之见,2009年以来,钢铁可能将进入一轮2-3年的调整周期。其行业特点是需求低迷、产能相对产量过剩、钢价和原材料价格处于相对周期低位,钢企实现盈利变得更为困难,行业并购重组加速。 钢材走势三步曲 2008年,中国钢材价格走势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高速上涨阶段、大幅回落阶段、低位震荡期。 高速上涨阶段。从2008年1月初至6月底的短短6个月时间内,中国钢材价格一路攀升。高线(6.5mm)价格从4507元/吨飙升至5856元/吨,6个月累计增幅达29%;螺纹钢(25mm)价格由4462元/吨上涨到5496元/吨,累计绝对上涨1034元/吨,6个月累计增幅达23%。钢材价格这轮高速上涨背后主要有两个推动力:钢材成本上升以及下游需求的高涨。 钢材成本上升是导致钢材价格上涨的刚性推动力。在钢材的生产成本中,作为钢材的主要生产原料——焦炭和铁矿石成本占钢材总成本的比重达到近70%。这两个主要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将会直接导致钢材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并形成钢材价格上升的刚性推动力。另外,下游需求的高涨是导致钢材价格飙升的直接推动力。从出口来看,虽然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2008年上年全球经济的风险和挑战明显增加,但是新兴国家钢材需求依旧较旺,支撑着钢材消费稳定增长。从内需看,去年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良好,经济的持续发展,保证了钢材下游需求的增长。从前6个月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本上维持在25%以上,高于2007年同期水平。 大幅回落阶段。从2008年7月初开始,中国钢材价格开始出现回大幅回落,继而出现暴跌。螺纹钢全国均价由5月14日的最高5665元/吨跌至11月19日的3481元/吨,下跌2184元/吨,跌幅达到38.6%;高线全国均价由6月15日的最高5993元/吨,跌至10月17日的最低价3419元/吨,下跌为2574元/吨,跌幅达到43%。 引起这轮暴跌的最根本原因是美国次贷危机由发达的欧美国家蔓延到新型经济体,又从虚拟经济开始向实体经济传播。信贷危机的恐慌,最终导致全球实体经济都进入了下滑通道。受全球经济下滑的影响,铁矿石和焦炭价格都出现非常明显的下跌,这将直接引起钢厂生产成本的下降,导致钢价失去了高成本的刚性支撑。从出口需求看,2008年7、8月份开始,受到全球实体经济衰退影响,中国钢材出口大幅下滑。此时国内钢材需求也开始放缓,高涨的房地产行业开始进入下行轨道,房地产投资额增速出现大幅下滑。 低位震荡走势进一步延续 步入2009年,钢材价格走势延续了2008年11月以来的低位震荡走势,1月与2月走势的跌宕起伏再一次加剧市场动荡。从国内近期表观看,1月表观需求增长率为10.62%,是去年8月份以来的首次回升至正数。表观消费增长的主要原因为产量大幅反弹,钢材出口出现大幅萎缩。我们认为,此次反弹与政府4万亿投资新增需求量的释放紧密相关,市场对于投资拉动内需的预期明显增强,这主要反映在社会库存的增长。当然,社会库存的不断增加也是1月反弹行情终止的重要因素。 从净出口看,2009年1月份钢材出口仅191万吨,同比减少222万吨,下降53.8%;环比减少126万吨,下降39.7%。同时,1月份进口钢材87万吨,同比减少55万吨,下降38.7%。自去年12月以来,国内钢价逐步反弹,今年1月底进入阶段性高点使得出口几乎没有价格优势,出口转内销的压力增加国内市场运行压力。通过走访上海本地各钢市,我们了解到处于中间流通环节的各大小贸易商的心态偏于谨慎。在受访的90多家企业贸易商中,对于后市表示乐观的占10%,表示看不清市场走势的占66.7%,明显看空的占23.3%。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下游订单的减少使得贸易商普遍采取保守的思路。 我们认为,2008年钢材价格的暴涨暴跌一方面是通胀因素造成,另一方面也受到投资、消费需求的拉动。但随着经济步入下降轨道,需求拉动力度减弱、原材料价格的下挫使得钢价失去有效支撑,2009年初的价格反弹是政策推动后市场人气恢复的表象特征。考虑到政策影响的时滞性和消费需求的低迷,震荡筑底、等待内需的复苏将是其后市运行特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