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机构价值投资相比较,个人价值投资最大的劣势就是资源有限,时间有限,不能像机构那样,有卖方源源不断地提供信息,同时自己也有很多的研究员在跟踪各个不同的行业。 那么,作为个人价值投资者,如何系统地,可持续地构建属于自己的股票池呢? 之前,我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获取股票: 第一,刷雪球,听朋友介绍,这种方法的确可以获得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但是最大的问题是不成系统,无法持续,无法复制,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比如雪球有人专注投资茅台,有人专注投资恒大,有人专注投资格力,那除了茅台恒大格力之外,还有那些值得长期跟踪的标的呢?因为没有系统,所以就无法形成股票池,没有股票池,就无法比较当前潜在的标的中,投资谁,未来的收益才最大? 第二,用TTMPE筛选,每个季度报告发布完毕后,用这个指标去帅选,然后从低到高,一个一个排查,这个方法也有很大的问题,1)很多低估值的股票,仅仅能提供一次投资机会,无法形成持续的研究深度;2)研究一个新的低估值估值,个人面临能力圈问题,研究无法深入,不敢重仓买;3)很多低估值股票,面临“价值陷阱”;4)在一个低估值的股票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研究,最后的结论可能是不具备投资价值,非常浪费个人的时间,比如之前通过估值指标筛选出来的000059华锦股份,花了一个多礼拜的时间整理资料,最后结果发现并不具备投资价值。 第三,用ROE指标,连续5年或者10年ROE大于某个数值,但是这个方法,也面临问题:1)如果用苛刻指标,比如连续10年,年年ROE都在15%以上,这样会漏掉很多的优秀公司;2)如果用宽松指标,比如连续10年,平均下来的ROE在15%以上,这样会选出很多公司了,而且因为个别公司的个别年份出现的极高值和极值,最后算出来的平均值虽然比较高,但是实际上公司并没有如此优秀。 那么,现在应该用什么方法构建股票池呢? 从长期来看,股票的涨幅,最终是和公司的业绩正相关的,从来没有看到一个净利润在100亿的公司,市值也在100亿的。所以,就从最简单的指标,扣非净利润,进行筛选。具体操作如下: 1、每年年报结束,按照扣非净利润从高到底排序,比如2016年年报中,扣非净大于10个亿的公司有245家。 2、业绩从高到低。先看扣非净高的公司,然后看扣非净低的公司,比如,2016年年报中,排名前20的公司中,除了银行和国家垄断行业(中国石化,中国建筑,中国神华),只有两家公司,上汽集团和万科。特别关注历史上从小做大并且历史悠久的公司,比如从1个亿的业绩做到10个亿,又从10个亿做到50个亿,这样的历史业绩趋势,可能本身就暗示了一条潜在的线索,公司具备护城河。 3、剔除历史上业绩波动剧烈的公司,比如钢铁行业,证券行业,煤炭行业。宝钢股份,2015年扣非净是10.85亿,到了2017年,前面3个季度的扣非净就是125亿,主要的原因是钢材价格的大幅上涨,从钢铁行业来说,宝钢无疑是最优秀的,但是从投资来说,这种不稳定的现金流导致对内在价值的评估难度加大。研究宝钢的内在价值,首先要研究钢材铁矿石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 4、剔除未来3年解禁数量巨大的公司。比如002352顺丰控股,快递行业龙头,公司不错,但是总股本44.1亿股,现在流通股才1.43亿股,分众传媒总股本122亿股,现在流通股58亿股。二级市场根本扛不住大小非的海量解禁。 5、估值从低到高。经过上面的帅选和剔除会后,在剩余的公司里面,先看估值,先看估值低的,然后看估值高的。估值就简单用PE做个排序,等深入研究后再毛估内在价值。比如海康威视,预告2017年的业绩是85-100亿,目前市值3900亿,估值在45-39倍之间,这个就先不看了。600276恒瑞医药,历史上的TTMPE估值,最低都在30倍以上,加上医药行业自己也看不懂,选择放弃。 6、研究由点到面。经过上面的初步筛选和一系列的提出之后,就初步构建起自己的股票池,然后就可以展开深入研究了,研究的时候由点到面,即从一个公司扩张到整个行业,比如按照上面方式筛选出来的万科,2016年在业绩中排名第18位,估值在10倍附近,公司上市以来专注房地产开发, 业绩从2000年的2个亿左右,增长到2016年的209亿,涨了100倍,这样的公司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只有经过比较,才能知道是否具有竞争优势,所以需要把一线的恒大、融创、碧桂园也一起看了,同时把二线的新城控股、泰禾集团、阳光城也看了。这样经过历史纵向比较和同行横向比较后,就会对公司有深刻理解。 7、只有深度研究,才能获得超额收益。历史上,战略性的投资机会,往往都是参与者看不清楚、市场多空双方争议比较大的时候发生的,能不能真正意识到公司的价值,敢不敢重仓参与,都是取决于深度研究。比如雪球上天舒很早(大概是2015、2016年?)就几乎满仓买了恒大。盖可保险遭遇危机的时候,巴菲特重仓出手买入,而戴维斯底部斩仓(参考唐朝对保险股的论述),这都需要深度研究。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