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货概念及分类 期货(Futures)与现货完全不同,现货是实实在在可以交易的货(商品),期货主要不是货,而是以某种大宗产品如棉花、大豆、石油等及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等为标的标准化可交易合约。因此,这个标的物可以是某种商品(例如黄金、原油、农产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 在我国,目前期货市场主要由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两大类构成。其中,金融期货是以金融经济指标作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主要包括货币期货、利率期货、股指期货等品类。金融期货在金融市场定价、风险规避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经济金融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商品期货是指标的物为实物商品的期货合约。商品期货历史悠久,是期货市场的最初交易品种,种类丰富多样,发展到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农产品期货、金属期货和能源化工期货等在内的众多分类。 二、我国期货市场规模分析 与海外成熟市场相比,国内期货市场起步较晚。由于国内期货品种相对较少,以及期货公司盈利模式较为单一,目前中国期货市场规模与美国相比还比较小,发展潜力较大。近几年在宏观经济的推动下,非银行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在期货品种的不断拓展,以及监管政策逐步放开的驱动因素下,国内期货公司即将进入高速发展通道。 与美国相比,国内期货行业发展前景广阔。现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起源于美国,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与美国相比,国内期货行业起步较晚,目前仍以商品期货为主,海外市场交易量占比较高的金融期货仅有一只股指期货。总体来看,2010年至2016年,我国期货市场交易规模快速增长。根据中国期货业协会统计数据,2017年,我国期货市场整体呈下行态势。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30.76亿手,累计成交额为187.9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5.66%和3.95%。其中,商品期货成交30.51亿手,占总成交量的99.2%;金融期货累计成交0.25亿手,累计成交额为24.5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14%和34.98%,分别占全国市场的0.80%和13.09%。商品期货成交量和成交额双降,金融期货成交量和成交额相比2016年有了显著回升。总体来看,2017年全国期货市场成交规模承接2016年的下行趋势,出现交易额连续两年的萎缩。 2010-2018年我国期货市场成交额和成交量 期货市场成交量和成交额双降,源于国内外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国内方面来看,一方面,股指期货仍处于冰封状态。虽然2017年2月16日和9月15日股指期货迎来了“二度松绑”,在开仓数量、交易保证金占比及平仓交易手续费上有了明显放宽,但是相比前些年股指期货占据期货市场的半壁江山,2017年股指期货累计成交总量仅占全国份额的0.32%,成交额占全国份额的5.59%,显然不可同日而语。另一方面,商品期货需求不旺,尤其是黑色系需求的减少直接导致其成交量大幅下降。 从国际方面来看,国外宏观和货币环境的不确定性上升等因素起到了重要的影响。美联储加息、缩表、减税促使美元及美国制造企业回流,美国会利用其回流的大量资本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制造业,大量的美国海外企业可能会考虑回迁美国国内,这无疑对我国的制造业造成巨大影响,对机电产品出口和房地产投资不利,继而对钢材需求产生负面影响。 三、我国四大期货市场分析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发展,我国期货市场由无序逐渐走向成熟,逐步进入了健康稳定发展、经济功能日益显现的良性轨道。同时,我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期货交易市场和第一大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我国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全球衍生品交易所交易量排名均跻身世界前20家主要期货交易所行列,在世界期货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2017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3076.15百万手,同比下降25.66%。其中,上期所累计成交量为1364.24百万手,占全国市场的44.35%,同比下降18.83%;郑商所累计成交量为586.03百万手,占全国市场的19.05%,同比下降34.98%;大商所累计成交量为1101.28百万手,占全国市场的35.80%,同比下28.37%;中金所累计成交量为24.60百万手,占全国市场的0.80%,同比增长34.14%。 2014-2017年我国四大期货交易所交易量情况(单位:百万手) 数据来源:中国期货业协会统计数据、中商产业研究院 2017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额为187.90万亿元,同比下降3.95%。其中,上期所累计成交额为89.93万亿元,占全国市场的47.86%,同比增长5.83%;郑商所累计成交额为21.37万亿元,占全国市场的11.37%,同比下降31.14%;大商所累计成交额为52.01万亿元,占全国市场的27.68%,同比下降15.31%;中金所累计成交额为24.59万亿元,占全国市场的13.09%,同比增长34.98%。 2014-2017年我国四大期货交易所交易额情况(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期货业协会统计数据、中商产业研究院 我国的期货市场上,金融期货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金融期货尚处于发展阶段,我国金融期货市场仍需要不断完善,故而我国金融期货交易体量不大,市场仍欠成熟。宏观来看,金融期货在全球迅速普及以及交易量的快速增长,使金融期货在全部期货交易量中的比重迅速提高。金融期货后来居上的主要原因是金融产品比之有形商品具有更大的市场容量和创新空间。由此观之,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具备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无限的潜力。期货市场的最终发展离不开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一方面,从金融投资方面看,随着金融标的增加和期货投资者的涌入,金融期货市场的体量伴随着金融市场整体的蓬勃发展将会有个显著的增长。另一方面,在风险控制层面,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以及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单一的市场交易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控制风险的要求,金融期货未来将继续快速发展。 四、我国期货公司发展现状 期货公司是期货交易者与期货交易所沟通的中介,是期货市场上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期货交易者在期货公司开户,通过期货公司在期货交易所交易,交易过程中期货公司收取手续费。截止2017年6月30日,我国共有149家期货公司。在2012年以前,期货经纪业务,即手续费收入是期货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2012年8月《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开始实行,允许期货公司设立资产管理公司,开展期货的资产管理业务。自此之后,期货资产管理业务成为了期货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逐渐成为了期货公司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相比于证券公司、银行以及公募基金的资管业务,虽然期货资管业务起步较晚,起点较低,但是发展势头迅猛。截至2017年6月30日,全国149家期货公司中已经具备资管资格的期货公司已经达到了103家。期货资管在对冲产品等方面具备先天优势,随着未来股指期货的进一步放开,期货资管业务还将会有很大增长空间。据了解,目前,全国149家期货公司中,已有15家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另有2家在港交所挂牌上市,A股IPO排队的期货公司还有南华期货、瑞达期货和金瑞期货。 2009年,中国证监会发布了《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规定》(试行),将期货公司分成5大类11个级别,实行分类监管,分类标准主要考量的是公司的风险控制水平。根据期货公司评价计分的高低,将期货公司分为A(AAA、AA、A)、B(BBB、BB、B)、C(CCC、CC、C)、D、E等5类11个级别。期货公司分类结果主要供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各期货交易所、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中国期货业协会等机构使用,作为期货公司申请增加业务种类、新设营业网点等事项的审慎性条件;作为确定新业务试点范围和推广顺序的依据;作为确定期货投资者保障基金不同缴纳比例的依据。 截至2016年12月31日,我国期货公司的平均净资本已达45959.78万元,较2011年底的20548.37万元增长123.67%。同期,我国期货公司的净资产规模处于迅速扩张中,截至2016年12月31日,我国期货公司平均净资产61110.14万元,较2011年12月31日的22410.17万元增长172.69%,年均复合增速为22.22%。在市场快速发展和资本快速提升的带动下,我国期货行业的业绩表现总体呈上升态势。2016年,我国期货公司共实现净利润43.46亿元,较2011年增长88.46%,年均复合增速为13.51%。 2011年-2018年我国期货公司平均净资本、净资产总额和净利润情况 五、国内领先期货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 中国国际期货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国际期货”)于1992年12月28日在人民大会堂正式成立,主要股东为中期集团、中国中期等,主营商品期货、金融期货、期货投资咨询、资产管理业务及基金销售业务,为中国证监会批准参与境外期货经纪业务试点筹备工作企业,是中国持续引领行业发展的期货龙头企业。公司注册资本金已达到10亿元,雄厚的资本实力和股东实力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竞争能力和抗风险管理能力,为业务创新及规模增长奠定了更为扎实的基础。 公司目前设置直属业务总部和北中国区、东中国一区、东中国二区、南中国一区、南中国二区六个区域分部,管理25家营业网点,拥有一支高端的、梯次配置优化的研究服务团队,云集大量具有海外工作和留学背景、名校毕业的高学历专业人才。 2、永安期货股份有限公司 永安期货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永安期货)是国内同行中规模最大、业务范围最宽、研究实力最强的期货公司之一,现注册资本人民币8.6亿元,并于2015年10月28日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原名为浙江省永安期货经纪有限公司,经中国证监会、浙江工商管理局批准,2012年10月起正式改制成为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总部设在杭州,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40个城市设有分支机构,香港、新加坡设有子公司。业务范围包括商品期货经纪、金融期货经纪、期货投资咨询、资产管理、基金销售。 2017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49.0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8.12%;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7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0.37%;基本每股收益为0.36元,上年同期为0.15元。 2013-2017年永安期货收入和利润统计 3、广发期货有限公司 广发期货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3月,是国内成立较早、在工商管理机关注册的大型专业期货公司之一,现公司注册资本为11亿元人民币,是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公司总部位于广州,分别在北京、上海、郑州、珠海、青岛、大连、南宁、福州、武汉、西安、佛山、东莞、肇庆、江门、中山、广州、哈尔滨、杭州、无锡、深圳、汕头、成都等地设有分支机构。另经中国证监会批准,2006年,公司在香港设有全资子公司,现已形成立足珠三角地区,覆盖全国各主要城市,并通过香港辐射全球衍生品市场的业务网络。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商品期货经纪和金融期货经纪,香港子公司可代理香港地区及境外的商品期货和指数、外汇、利率等衍生品业务。 六、我国期货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第一,期货市场进一步呈现集中化的趋势。纵观各国期货行业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不断的金融创新步伐将推动行业规模的扩大和集中度的提高。就我国期货行业竞争现状而论,市场集中度偏低,期货公司竞争同质化现象严重,难以达成规模经济。中国证监会正在推动的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指标体系(《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期货公司的分类监管将使我国期货行业迈入新的发展轨道。在新的监管形势下,资本规模将直接影响期货公司的业务规模及范围。因此,期货公司的扩张不仅体现在业务规模的增大,更体现在净资本的充实。可以预期,随着净资本在期货公司业务牌照和业务规模方面重要性的显著提升,期货公司为了远景战略发展必然将竭力扩充净资本,而行业容量的扩大和创新也为期货公司利用上市,定增,发债,乃至合并重组创造了条件。 在监管变化及行业演进的大势下,我国期货行业分散经营,同质化竞争的现状显然不适合市场要求,可以预见,我国期货公司将会掀起一波合并的浪潮,借此提高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业务广度及风险承受能力,从而加快创新步伐,迎接激烈的市场竞争,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未来可能形成少数几个行业巨头并存的市场竞争新常态。 第二,业务范围扩大化。随着监管部门在规范风险的基础上逐步允许期货产品和业务的创新,期货行业发展将会大大提速。这不仅体现在期货行业体量的增加,亦表现与期货产品的丰富和期货公司业务范围的扩大。譬如,监管部门已推出或预备推出多项期货创新业务,包括开展境外期货经纪业试点、代理基金销售业务、期货投资咨询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和风险管理业务(通过子公司)等。此外,期货公司做市业务等创新型业务亦在日程表内。由此观之,期货公司业务的广度和深度均有望拓展,我国期货行业的多元化道路可期。 第三,竞争模式差异化。随着期货行业集中度的加强以及创新业务的不断落地,各家期货公司将能够根据自身产品和服务优势、股东背景、区域特征等因素确立战略发展重心,打造核心竞争力。一方面合并后的大型期货公司有望实现一站式的金融超市服务,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期货相关金融服务。另一方面,一些小型期货公司为了寻找市场缝隙,或专注于某细分市场,从而赢得有专门需求的客户。比如,金融背景雄厚的期货公司往往倾向于在经纪业务、资产管理等领域获取竞争优势而规模稍小且具有现货背景的期货公司可能专注于现货企业服务和投资咨询领域。 第四,网点布局国际化。伴随着境外期货业务的稳步推进,在充分开发国内巨大的市场潜力的同时,期货公司为了进一步扩大规模,往往会将战略布局的目光投向海外,进行海外网点的布局,从而拓展海外业务。布局海外主要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一则为国内期货投资者打开投资海外产品的通道,即“走出去”直接参与国际期货市场的博弈,在竞价过程中体现中国的价格信息。二则为国际投资者打通国内市场的通道,“引进来”促进我国期货市场投资者的多元化,亦促进我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化和规范化。这对我国未来建设国际大宗商品交易所及定价中心也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交易标的丰富化。随着更多的交易品种纳入期货交易市场,我国期货市场呈现出期货品种扩容和期货市场结构改善的趋势。作为产品推动型行业,期货交易品种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可以作为期货行业成长性的一个标杆。同时,市场中交易品种的增加亦有助于提升交易参与者的数量和活跃度,放大整个市场的交易量。 责任编辑:唐正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