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09月25日 星期三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产业&金融精选

楼市,2018最大的不确定性(中国经济10大问题)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8-01-22 11:00:08 来源:华尔街见闻

报告预计2018年GDP增长为6.7%,较2017年稍有回落。全球经济复苏、制造业收益改善、新经济持续快速扩张都将帮助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消费领域将成为提供稳健增长的关键领域。


摩根大通认为,未来一年最主要的不确定性来源于房地产市场和中美贸易摩擦,预计房产税将在2018年内正式提上立法议程,但不会在短时间内完善落实;如何扩大房屋租赁市场供应、平衡楼市调控力度,将对新造房屋活动、固定资产投资和实体经济造成深远影响。


在金融领域,关键风险在于金融市场监管和宏观货币政策的超调过紧。摩根大通提醒,决策者可能对中国经济的韧性过度自信,对影子银行活动的重手监管应保持密切关注。若通胀上行意外超预期,也可能迫使人民银行上调政策利率,货币稳定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关联架构可能因此变得更为棘手。


1、中国是否会下调GDP增长目标?


不会。摩根大通认为中国政府会维持6.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但有可能会删去“争取更好的效果”的措辞。


摩根大通指出,十九大报告虽然明确将侧重放在“优先保障增长质量”上,但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并不代表保持一定的增速就不重要了;一个低增长的经济体,也很难用“高质量”去形容。


在摩根大通看来,对这种侧重转变的正确解读,应该是增长目标将逐渐从一个强制性的最低目标,转变为非强制性的经济前瞻导引,与其他宏观政策立场和主要经济工作相契合。据此报告认为,“维持6.5%左右”是2018年的合适可达到的目标。


中国实际GDP增速(蓝)与政府增长目标(橙) 来源:摩根大通


政策目标是一方面,摩根大通预计2018年GDP增长为6.7%,较2017年稍有回落。全球经济复苏将为贸易活动乃至出口增速持续提供支撑,而在收益改善的帮助下制造业投资也将停止下滑。新经济将继续快速扩张帮助结构转型,消费领域将成为提供稳健增长的关键领域。


2、房地产行业会升温还是崩盘?


报告预计,中国房地产市场在2018年仍会小幅降温,既不会再次“松绑”回暖,也不会有崩盘之虞。最大的不确定性在于住房政策框架的变化,尤其是房产税和“租售同权”的相关进展。


摩根大通的基线场景中,预计2018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将放缓至4%(vs. 2017年的7%);全年全国房屋销售面积年环比下滑6%,受到三线城市销售放缓拖累。新屋开工预计也将放缓,年环比增长5%。


房地产市场活动预测 来源:摩根大通


房地产政策是最大的不确定性。摩根大通强调,十九大报告中“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论述,与2003年“建立和完善以商品房为主的住房供应体系”的政策目标大相径庭。对“多主体”、“多渠道”和房屋租赁的重视,在摩根大通看来是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方向转变的明确信号。


摩根大通预计房产税将在2018年内正式提上立法议程,但需经过三轮讨论审核,至少需要一年才能完成,而且即便审核通过,政策落地也很可能循序渐进地进行。具体落实时间表很可能会交由地方政府决定,房价上涨最快的城市可能会优先落实,而楼市供应过剩的城市地方政府则可以考虑暂缓落实。


如何扩大房屋租赁市场供应,则是另一点主要不确定性。不同的措施,将对新造房屋活动、固定资产投资和实体经济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1)由政府主导的租赁房建设,如2011-15年间的大型保障性住房项目(共3600万套);


(2)通过公司企业进行租赁房开发,充分利用闲置(如工业)土地,使用社会资本、养老基金或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REITs);


(3)以现有空置房屋为基础的私人租赁房屋市场。政府可通过加快征收房产税(增加多套房业主的持有成本)支持建立透明、规范的租赁制度,规范和监督租赁条款、租金调整和业主/租户的权利与义务;


(4)将农用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用于建设住宅,但仅限于租赁用途。北京,深圳和其他一些城市已经开始了这个方向的试点项目。


3、CPI和PPI通胀是否会趋近?


会的。摩根大通认为食品价格会推动CPI通胀的进一步上升,而去年强劲反弹的PPI通胀,将因为基数效应有所回落。


2017年,CPI通胀总体来说比较温和,主要因食品价格的低迷所致:名义CPI年环比增长1.6%,而食品CPI却年环比下滑1.4%。与此同时,非食品CPI和核心CPI稳步上行,分别年环比增长2.3%和2.2%。


食品CPI与非食品CPI 来源:摩根大通


随着预期中的食品价格反弹,摩根大通预计2018年CPI通胀将温和上行至年环比2.5%,而名义PPI通胀则将因高基数效应温和回落至年环比4%左右。


来源:摩根大通


4、“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意味着什么?


根据摩根大通的理解,2018年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将偏紧。实际信贷增速将继续下降1-2个百分点。


来源:摩根大通


摩根大通预计存贷款基准利率在2018年将保持不变,但公开市场操作和央行流动性工具(逆回购/SLF/MLF)利率会上升20个基点。


若通胀上行意外超预期,也可能迫使人民银行上调存贷款政策利率,摩根大通认为目前这一可能性已扩大至30-40%。美联储加息、美元奏强、资本流动压力重现等外部因素,以及进一步供给侧改革下中国经济活动是否仍持续稳健的内部因素,都值得密切关注。


5、今年财政政策是否会真的“积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重申将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但该论述已经连续使用八年,其间财政预算、全国财政赤字和预算外支出构成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摩根大通预计,由于地方政府财政纪律以及对PPP项目的管理加强,2018年财政政策将会出现小幅紧缩,预计2018年全国财政赤字(含地方政府债务)在GDP中占比,将从2017年的10.9%下降至10.5%。


来源:摩根大通


摩根大通认为,美国税改通过后,中国政府“跟进”采取减税政策的可能性极低,但将持续推进结构性税改,即在减少企业税收负担的同时在其他领域征收新税,以保证稳定的财政收入。


6、债务问题将会如何演化?


报告指出,债务问题在2017年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整体债务水平企稳,并且企业负债率下降。


来源:摩根大通


摩根大通认为债务/GDP比率走平后,短时间内将不会再下降。2018年债务问题的重点将是债务重组以及企业资产负债表的修复。


来源:摩根大通


7、金融去杠杆是否将延续?


摩根大通认为金融去杠杆将会继续,但是政府需要解决导致金融杠杆上升的根本问题(高储蓄率, 有限的投资渠道,以及低存款利率)。


去年11月17日晚,一行三会一局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虽然目前仍在意见征求阶段,但摩根大通认为,这份文件都将是中国针对非银业务监管措施的里程碑。


随着监管者逐渐收紧对影子银行的管控,特别是在严令禁止刚性兑付方面,违约风险正在上升,但是仍然可控。


尤其是地区和中小银行,由于其商业模型严重依赖银行间业务,且一直以来大力发行资管产品,更不愿意在违约的情况下承受损失。目前几乎所有的财富管理产品期限都不高于12个月。


来源:摩根大通


8、资本外流压力是否会卷土重来?


不会,资本流动或将更加平衡。2017年资本外流的压力较2015-16年大为减轻,摩根大通预计这一趋势还将持续至2018年,影响因素有外部经济状况改善、人民币前景稳定、稳健国内增长惯性、遏制金融风险以及改革进展带来的市场情绪转好。


随着中国逐步对海外长期机构资本打开国内金融市场,更多海外流动性也将流入中国。摩根大通预计上海-伦敦交易所互联互通项目将在2018年上半年正式启动,而在今年年内A股按预期加入MSCI指数后,中国债市也有望逐步融入全球主要债券指数。


不过中国国内居民资产配置多样化的需求也在逐年攀升,可能会对跨境资本流动造成一定压力。


来源:摩根大通


摩根大通预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保持稳定,到2018年年底为6.45。


9、经济再平衡的进展如何?


新旧动能正在转换,新经济发展迅速。消费领域将成为提供稳健增长的关键领域,摩根大通预计,2018年消费将贡献高达4.2%的名义经济增长,而相比之下投资带来的增速将进一步回落至2.4%。


中国名义GDP增速的分类占比 来源:摩根大通


而在消费领域行业细分中,电商和互联网服务正在迅速发展成为龙头,2017年电商在中国零售销售额当中的占比已达到14%(vs. 2016年的12.6%),摩根大通相信这一趋势仍将继续。


10、2018中国经济将面临哪些风险?


报告认为,目前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风险是双向平衡的,摩根大通的基线场景要比市场共识更加乐观一些。


如上文所述,宏观方面的风险因素主要是房地产市场和中美贸易摩擦,金融方面主要是通胀风险和降杠杆中出现的意外后果。

责任编辑:李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