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期联动背景下,黑色系2017年走势跌宕,市场投资机会凸显,多数机构投资者捕捉到较大行情;而进入2018年一季度,黑色系走势依然表现出较强行情,但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其投资逻辑则发生了转变。26日,在由大连商品交易所支持、私享汇承办的“第三届华北地区机构投资者策略研讨会”上,多位机构投资者认为,当前黑色系投资逻辑已经转变,从2017年的去产能主题向库存变化过渡,基于对去产能、环保限产因素来看,未来煤炭供应量将会逐步降低,库存将成为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对今年一季度黑色系延续看涨走势。 去产能贯穿2017年投资逻辑 回顾2017年黑色系整体走势,上半年呈现宽幅震荡格局,而下半年进入阶段性行情,7至8月行情主要因素在于:6月中旬成材价格启动、钢厂利润高企、供给偏紧需求复苏,焦化修正预期要求利润转移,焦化龙头企业率先提价,整体焦炭、焦煤相继走出上涨行情;9月至12月行情则是焦煤和焦炭逐步进入限产逻辑,呈现淡季不淡行情,跟随整体黑色深度调整后,走出V型反转态势。 分析人士指出,2017年黑色系整体投资逻辑在于去产能政策延续。从焦煤和焦炭去产能来看,全年实际去产能约在1.5亿吨左右;由于环保限产影响,焦炭产量为4.10亿吨,同比下降2.7%,但实际全年产量为4.45亿吨,焦炭指数全年上涨了207.1%。根据此前《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预计2018年至2020年将去掉3.6亿吨的产能,其中包括通过减量置换、优化布局先进产能5亿吨左右。 黑石投资联合创始人吉宏坤指出,目前焦煤和焦炭走势形态期同,但受到季节性和政策影响,矿产长效协议对价格将有一定平抑作用,因为需要调整市场真正的供需到底,所以焦炭价格受到库存的影响比较大,一旦价格进入上涨阶段,配置焦炭头寸比焦煤要好。 此外,焦企和钢厂博弈将是今年最大亮点,依然会非常激烈,钢厂会在利润下行趋势下,打压焦炭采购价格,最近焦炭采购价格已经连续降了350元/吨,而焦化企业对焦煤成本的把控相对弱一些,当钢厂实行季节性限产,焦炭受到影响一定会比焦煤要大,因此,未来库存将成为双方博弈的重要因素。 看好一季度黑色系走势 焦炭行业在国家“三去一降一补”政策下,过去两年去产能效果非常明显。吉宏坤认为,从现货端来看,预计焦炭短期供应量可能会有所下降,但中长期还需关注政策面的调整;从股票和期货市场的投资机会来看,重点看好有国资背景参股或控股的煤炭个股,而黑色系商品将延续看涨投资机会。 对于影响黑色系2018年走势来说,吉宏坤认为影响因素有很多,具体包括六方面:一是的宏观层面上煤炭供给呈总体宽松平衡。煤炭供给侧改革肯定会对供需格局造成整体宽松平衡状态,而周期性或阶段性事件驱动,例如环保限产政策都会利多,整体行情中上涨概率高。 二是天气、突发事件、市场供需错配或造就的阶段性行情。例如在每年的12月份,运费涨幅提升将压缩现货端的利润。 三是伴随煤炭、钢铁产业的周期演变,复产在未来几个月较为确定,双焦需求仍在。 四是钢材价格将处于高位震荡的态势,仍将保持较好利润,双焦价格中枢也仍将处于高位,并获得一定的合理利润。 五是双焦走势形态趋同,受季节性和政策性影响的特征明显,矿产长效协议对于焦煤价有一定的平抑作用,焦炭价格则受到库存和政策的影响仍然较大。 六是焦企与钢厂间的博弈仍然激烈,钢厂在利润下行的情况下大概率会打压焦炭采购价格,而焦企对焦煤成本的把控要弱一些,当钢厂实行季节性限产也会减少焦炭、焦煤的需求,焦炭受到的影响会更大。 对于焦炭来说,应当重点关注取暖季过后钢厂的复产需求和库存情况。钢厂开工率走高、焦炭库存降低,焦炭可单边做多或买近抛远套利,而环保限产对后续供需调整的关系较大,最关键的是看库存,这与焦煤走势类似,两者联动性比较强;但从波动率来看,焦煤在2016年和2017年不如焦炭,因此,焦炭后期走势也要关注开工率情况,要保持逢低做多焦化厂利润的思维。 悟源投资则表示,库存的涨跌并不代表价格的涨跌,而是利润的涨跌,当市场无法释放产量之时,只要缺口持续存在,利润还可以不断上行。从铁矿(515, -6.50, -1.25%)石复产后,受到生产需求提升、钢厂补库需求提升双双提振,价格上涨动力还会强劲,今年一季度铁矿石供应相对去年四季度将有边际收缩,且绝对价格处于相对低位,反弹的弹性充足,对于铁矿石价格比较乐观。 中信建投证券表示,继续看好煤炭板块今年一季度行情。一季度煤焦钢补库存叠加限产解除预期对双焦价格产生刺激,其行情将有望淡季不淡,同时,一季度面临开工旺季,信贷和流动性环境较为友善;此外有望展开年报预期行情。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