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形势的不明朗,让2009年的铁矿石谈判陷入胶着,国际三大矿山公司开始互相推诿。去年取得首发谈判价的淡水河谷公司,希望将今年的首发价让给力拓公司,而力拓公司则宣布暂停谈判。 在三大矿山公司“看不清”形势的同时,中方谈判代表宝钢在谈判过程中则拥有了更大的自由空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内部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今年将由中钢协统一对外谈判,“不需要在谈判过程中向商务部汇报相关细节,相关部门为钢协设置了底线幅度,在此幅度内,钢协有权敲定”。 对于当前的形势,业内专家认为,由于日本、韩国、欧洲等海外的钢铁公司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更大,减产幅度更高,要求铁矿石降价的幅度及呼声更高,中国今年没有必要取得首发谈判价。 三大矿山“谦让”首发价 根据外媒报道,2月20日,淡水河谷黑色金属部门经理Jose Carlos Martins,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年度简报中,提出今年淡水河谷将改变谈判战略。 Jose Carlos Martins在那次会议上说:“我们以往常成为定价者,但是今年我们决定观望,因为中国是最大的海外市场,澳洲是其最大的供应商,而且澳洲距离中国相对我们更加靠近,所以我们希望他们两方面先确定价格。” 去年3月取得首发价的淡水河谷最终吃了“大亏”。当时淡水河谷与日本、韩国的客户达成了上涨65%-71%协议,但是澳洲的两大矿业公司并未同意。3个月过后,澳洲的矿山“得逞”,将涨幅提高了85%。 事后,淡水河谷一度尝试在原先提价的基础上再提高10%。但是让这家公司始料未及的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钢铁下游行业的需求严重萎缩,导致钢价暴跌。淡水河谷最终弄巧成拙,被客户不约而同地拒绝了。 考虑去年的教训,Jose Carlos Martins表示淡水河谷今年将效仿两拓(力拓、必和必拓)的做法——如果两拓最先与客户达成协议,结果如对淡水河谷不利,淡水河谷将继续谈判。 在淡水河谷放出这种声音两天后,力拓宣布暂停铁矿石谈判。 2月18日,力拓中国区总裁路久成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还表示:“目前我们并未确定谈判价,因为现在的形势还不太明朗,等形势进一步明朗之后,再确定价格。” 小钢厂再停产不利三大矿山 三大矿山拖延谈判,显然表明谈判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形势可能远没有三大矿山公司预测的那样好。国内中小钢厂再减产也给三大矿山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这种形势下,三大矿山公司都希望竞争对手能够先谈定一个参考价,如果对自己有利就接受,不利再谈判。 天津一家铁矿石贸易公司的总经理告诉本报记者,去年临近年末的时候,发现长期堆积在港口的铁矿石出货特别快,“主要原因就是中小钢厂的复产”。 中小钢厂的复产,被三大矿山认为是中国钢材需求非常大,并且需求可能很快就要复苏。 然而,两周以前,三大矿山这个一厢情愿的看法破灭了。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由于最近钢价大幅下跌,中小钢厂又开始陆续减产。 联合金属分析师张平告诉本报记者,春节后国内钢价短暂地延续了节前的牛市,市场持续拉涨不到一周即现乏力,随后国内钢价便一路走低,许多钢材品种都下跌了300元左右。 记者了解到,拥有200多万吨钢铁产能的河北民营钢铁企业——纵横钢铁集团,2月初关闭了1个高炉。这家公司拥有4个高炉,去年9月由于市场萎缩关闭了2个高炉,到去年年底,由于需求回暖又完全恢复了生产。 邯郸当地一家铁矿石贸易公司告诉本报记者,唐山中小钢厂停产的非常多。但是目前停产的数量以及幅度,并没有权威的统计。 底线幅度内钢协有决定权 今年1月全球钢铁产量大幅萎缩,直接影响铁矿石谈判的最终结果。与此同时,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买方,中国及其谈判代表也将拥有更多的谈判空间。 据中钢协内部人士透露,今年铁矿石谈判将由中钢协统一对外谈判,谈判代表仍然是宝钢,但是中钢协将派代表全程参与,在谈判过程中不需要对商务部进行汇报。底线幅度之内钢协均有权决定。“以往铁矿石谈判由商务部进行管理,今年这种形势改变了,因为谈判过程中向上汇报,严重耽误了谈判最佳时机。” 对于三大矿山公司而言,更大的威胁则是2009年以来全球钢铁业的极度深寒。来自世界钢铁协会的数据显示,2009年1月全球钢铁产量同比下降了24%。如果没有中国因素,下降的幅度会更大。 对此,麦格理银行评论认为:“钢铁需求依然深度疲弱,并且还没有迹象显示自2008年第四季度暴跌以来有显著回升。” 联合金属铁矿石频道分析师杜薇告诉本报记者,日本、韩国、欧洲等国外的钢铁企业减产幅度都比中国大。 对比国外,去年中国产钢约5亿吨,同比还有小幅上涨。但是国外钢铁公司却出现了大幅下降,这是因为美日韩及欧洲受到金融危机冲击更大。对于当前的形势,杜薇认为,中国今年没有必要取得首发谈判价,国外的钢铁公司对于铁矿石降价呼声更高,“他们谈下来的价格可能会更低一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