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09月25日 星期三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产业&金融精选

任泽平:为何越来越多的人看好中国经济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8-02-01 11:24:28 来源:微信公众号-泽平宏观 作者:任泽平、熊柴

中国经济为越来越多的人看多,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找到了正确的解决方案,具备了坚决的执行力。无论从供给角度,还是从需求角度以及国际大环境来看,中国经济正面临稳中向好更多机遇。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纪念方式是以更大力度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使经过改革转型洗礼的中国经济前景更加光明。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好于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再次将中国2018年经济增长预测上调。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经济观察者对中国经济表达了乐观看法,可是在2017年初一些市场人士还对中国经济走势较为悲观。是什么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多中国经济?


我们分析认为,这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找到了正确的解决方案,具备了坚决的执行力。2015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这对中国经济问题的解决可谓切中时弊。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推进,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提出和贯彻落实,组织人事统一、思想统一等,为实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久久为功”的政策执行力提供了有力保证。


目前来看,“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完成的节奏和效果存在差异。2016年至2017年,去产能和去库存这二者在五大任务中完成得相对较好。2018年,随着我国经济逐步企稳,政策重心也将发生变化,更多地转向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所以,2017年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未来3年要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综合各方面因素来看,中国经济正面临稳中向好更多机遇。


从供给角度看,2012年至2016年上半年,由于产能过剩、需求低迷,经过长达54个月的通缩,化工、造纸、玻璃、水泥、钢铁、煤炭、有色、机械等传统行业领域大量中小企业退出,行业龙头压缩淘汰过剩产能,市场通过自发的力量实行产能出清。2016年以来,市场继续自发出清,叠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和环保督查,出清加快,工业企业的产能利用率逐步触底回升。产能出清、行业集中度提升、企业盈利改善、银行不良率下降、资产负债表修复,为新一轮产能扩张蓄积能量。未来,新一轮产能投资将不再是传统落后过剩的产能扩张,而是带有新时代、新特点、新经济的内涵,代表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从需求角度看,中国步入消费主导的新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中国服务业占GDP比重已超过50%;消费增速已超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从住行向服务消费升级,更愿意购买健康快乐,追求高品质美好生活;居民就业和收入不断改善;13.9亿人口的庞大市场与规模效应;一二三四五六线城市的梯度效应,等等。


从国际大环境来看,世界经济正处在新一轮增长周期。与2017年因对经济走势判断不一致导致主要国家货币政策分化有所不同,随着2018年国际经济形势日渐明朗,全球越来越多的经济体正在加入到复苏的进程中。这一轮美欧经济复苏,主要是基于自身资产负债表修复,具备可持续性。美国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宽货币+严监管”的政策组合拳,在推动经济复苏的同时避免了金融结构脆弱性,促成了这一轮美国经济复苏,未来其政策组合正转向“收货币+宽财政”。国际经济进入新的增长周期,无疑有利于中国出口增长。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出口增速告别过去连续两年负增长局面,重新回到正增长,再次为经济增长加油助力。


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并不意味着改革任务完成,产能出清新周期仅就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去化完成了阶段性的任务,改革仍任重道远。未来有五大改革仍有待继续突破:通过地方试点方式调动地方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的积极性;国企改革有待进一步推进;大力度、大规模放活国内服务业;大规模地降低微观主体成本;防范化解重大风险。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纪念方式是以更大力度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使经过改革转型洗礼的中国经济前景更加光明。

责任编辑:李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