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发布《2017年A股市值年度报告》。 2017年A股市值总规模创出历史新高,达到56.62万亿元,市盈率从上年的18.54倍降至16.5倍。中国资本市场正在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请问言起投资言程序总经理,你怎么解读这份报告? 言:据统计,目前A股已有1300家多家企业公布2017年全年业绩预告,其中业绩优于预期的企业超过77%,从这张漂亮的成绩单来看,A股市值总规模来到历史新高,应该不令人意外。 放眼全球,今年以来A股的表现也是名列前茅,涨幅前五高的主要股市中,中国股市便占了两名,而且近一季每股盈余都有双位数成长,显见这波股市上涨并不是「无基之谈」,背后有「企业获利成长」的利多所支撑。 至于去年A股市盈率(本益比)下滑,主要是因为去年代表权值股与蓝筹股的上证A股大放异彩,代表中小股的中小板、创业板却惨不忍睹,拖累了整体平均值。 (见下图,由上而下依序为创业板、中小板、上证A股的市盈率走势图) 蓝筹股、白马股2017年表现突出,甚至有人将去年誉为「低市盈率白马股崛起元年」,家电、保险、酒类等族群尤其明显。反观中小股、创业板,跌势惊人,甚至延续至今年,1月中旬跌至近5个月以来新低。 两者之所以大相径庭,与官方政策有关。去年中国政府积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市场秩序逐渐改善,低端的业者不断被淘汰,一线大厂的竞争优势更为突出,白马股的价值随之浮现。再者,中国官方加重宏观调控、打击影子银行的力道,投机的资金急于撤出市场,自然先舍弃「龙蛇杂处」的市场,创业板因而重挫。 不过,按照正常的市场运作逻辑,本来就应当是绩优股领涨、超涨的中小股回归合理评价,中国官方政策只是加速A股市场回归正常的催化剂罢了。 展望今年,中国政府政策去产能、去杠杆等大方向并未改变,而且别忘了,A股入摩在即,有别于外资在台股投资比重已高达4成,迄今外资占A股比重连5%都不到,对外资而言,A股确实有想象空间,但他们会青睐的是绩优股,而不是类似暴风科技、全通教育这种毫无业绩,却一涨再涨的妖股,所以中国政府今年势必还会持续强化市场交易的监管。 在此趋势下,未来外资持续加码布局白马股、蓝筹股是中长期趋势,我们估计今年「白马股领涨」的趋势不变,甚至有机会持续两、三年或更长的时间。不过,由于去年资金主要流向以上证50为主的绩优股,按照资金轮动的趋势,未来业绩成长预期相对强劲、评价合理的二线蓝筹股,有可能是今年的盘面亮点。 至于创业板,应当还有修正的空间,但不至于连番重挫,而是逐渐反映其真实业绩、获利,获利看好的个股仍有机会吸引资金。 Q2:报告同时指出大市值公司是A股市场利润的主要创造者,2017年69家千亿以上A股市值公司共实现净利润1.94万亿元,占A股公司净利润总额3.43万亿元的56.53%,A股市值50强:有6家公司破万亿,银行占4,所以请问言起投资言程序总经理,接下来投资人是否首选市值大公司及金融股来投资? 言:不论在亚洲或全球市场,A股企业的能见度皆愈来愈显着。据统计,2017年底,亚股市值前百大的上市企业排行榜中,中国共有47家,占比近一半,且大幅超过日本的32家;前十大有7家都是中国企业。在全球银行股市值前十大排行榜中,中国也强占5家(见下图),且在今年1月下旬,工商银行盘中市值甚至曾一度超过摩根大通,成为冠军。 中国政府积极为A股推动各项开放措施,随着沪港通、深港通以及今年的A股纳入MSCI指数,外资「钱」进中国的趋势只会愈来愈明显,可预见A股的绩优股日后市值还会续创新高。 未来,A股投资人应当设定市值大的公司及金融股为投资主轴吗?我们已说过,未来势必会由「散户为主」的投资结构转向法人盘,外资偏好的是大型蓝筹股、绩优白马股,换言之,业绩稳定性、获利成长性仍是A股投资人今年应持续锁定的重点,这样的趋势短期内不至于有太大转变。按正常情况而言,具备这些优势的标的,市值也会愈来愈高。 所以,从最有机会的族群中,挑选出业绩成长、基本面佳,但评价面仍偏低的蓝筹股与龙头股,应是适合多数投资人的做法。 以金融股为例,中国银行业的获利虽稳健成长,但银行股长期估值偏低,目前所有银行股的平均市盈率不到10倍,远逊于美国银行股的17倍。 中国银行股评价低,一来是因为中国不少传统产业的信用问题有疑虑,银行放贷给这些企业,常被质疑坏帐难以评估,甚至可能酿成下一次金融风暴,外资当然却步。二来,中国银行业目前业务仍相对单调,获利来源远不如西方国家的银行多元、丰富,以目前市值第一、二大的摩根大通与工商银行为例,前者跨足投资银行、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等业务,利息收入约占整体收入56%,后者却还是以商业银行为主,利息收入占比超过82%。 不过,过去两年内,中国推动供给侧改革、去杠杆等政策,不少产业的基本面已大幅改善,银行业承受池鱼之殃的机率锐减,从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可见一斑;加上中国经济成长动能稳健,资本市场也持续开放,对于银行的业务都是利多,将来中国银行股很有可能咸鱼翻身,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上市银行吸金能力得以转强,市值愈来愈高。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