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对于中国原油期货市场的建设,以及其间可能遇到的机遇与挑战,期货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石油大学能源战略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震。 纵观美国西德克萨斯轻油(WTI)和英国布伦特原油(Brent)期货的发展,王震表示无论是油气产业链上各环节的经营者为了对冲价格风险从事套保交易,还是金融投机商捕捉套利机会,原油期货市场的建设必须要满足开放性和国际化这两个基础条件。 近年来,随着我国原油进口管制逐步放松,国内参与者越来越多。同时,以上海自贸区为代表的创新机制所带来的金融开放步伐也在不断加快。这都为国际石油商和金融机构参与上海国际原油期货市场铺平了道路,也为建立国际化特点的期货市场提供了沃土。 他也向记者表示,由于此次建立的国际原油期货市场具备开放性与国际化特征,其发展必将充满机遇与各种挑战。在这之中我们既要“取势”,以战略眼光抓住原油期货市场的建立与发展的契机,也要“取实”,稳抓机遇,充分估计市场建设中面临的挑战和困难,绝不可过度乐观。 石油贸易迎来战略性机遇 近年来,北美地区页岩革命和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全球能源格局,美国能源供应日趋独立,油气出口国地位正在重塑。随着美国对中东等主要世界石油出口区石油进口依赖程度的降低,这些热点地区地缘政治风险骤升,油价中的地缘政治风险溢价日益凸显。变化中的格局为我国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同时,美国能源独立性的提高使西德克萨斯轻质油(WTI)期货价格越来越多地体现北美市场的供需因素和市场信息,布伦特(Brent)原油期货价格的欧洲化趋势也愈加明显。这样一来,世界两大基准油价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全球石油市场的基本面,更无法体现亚太地区等新兴市场的需求变化。 但是高度依赖中东地区的亚洲主要石油消费大国如中国、印度和日本,从中东进口的原油分别占其进口总量的40%、73%和80%,这使得亚太地区迫切需要一个新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基准油价。 此外,据了解,我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的原油数量,已占进口原油总量的近三分之二,并成为最主要的进口来源,沿线的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等国都位列我国原油进口 前十大来源国。王震认为,这不仅保障了我国能源安全,而且也促进了这些国家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了互利双赢。同时,国内面对炼油能力过剩加剧、市场竞争激烈等严峻挑战,成品油出口将被定位为一般贸易,拓展出口市场已成为一些国内炼油企业的必然选择。 在此情况下他认为,顺应“一带一路”的建设,国际性原油期货合约的推出也会为我国企业深度参与全球油气贸易市场体系提供战略性机遇。 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元与石油的挂钩对维持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王震认为,这既是20世纪70年代国际金融力量较量的结果,也是美国在特定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下的战略选择。“美元在全球石油金融中无可撼动的地位,来自于美国强大的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加上美元在国际储备和结算中的超强地位。”他解释道。 而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速,包括汇率制度改革、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市场开放、币值稳定等措施等,沪港通、沪伦通机制的建立也都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外部推手。但从当前国际经济金融秩序来看,美元作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结算货币和计价货币的主导地位短期内仍然难以撼动。 对此他表示,上海原油期货合约中采用的人民币计价方式也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重要机遇。我国可以顺应国际金融秩序调整之势,在国际能源合作中通过加强海外石油投资,扩大与石油出口国的经贸合作以及油气领域的直接投资,增进金融与进口之间的整体协作,在夯实能源资源要素和产品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 吸引境内外投资主体参与是首要工作 从国际原油期货市场的成功经验和一些失败的教训来看,建立具有国际权威性的定价基准,离不开发达的金融体系、健全的监管体制、完善的石油产业链以及众多的市场主体。 “从国内市场环境来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我国石油市场化主体不够多和金融业国际化约束较多的挑战和困难,也要充分估计到未来市场活跃度可能不够高的现实可能,要及早部署应对之策。”王震表示。 与亚太地区正在运行的原油期货合约相比,我国在一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也在另外一些领域有明显短板。上海原油期货是国际化的合约,市场的目标参与主体既包括国内投资者,也包括具有国际化背景的国际石油商和金融机构。但在我国目前金融开放程度有限和资本项目管制的情况下,要在短期内吸引大批国际投资主体来积极参与原油期货交易会面临着一定挑战。因此,原油期货正式上市前的路演和宣传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 王震同时表示,还要充分认识到原油期货短期内首要目标是立足于国内石油生产企业、炼油商、贸易公司、金融机构以及与石油业务相关的企业。通过普及原油产业链知识和期货市场理论,让国内具有相关资质的企业充分认识到参与原油期货投资及风险管理的必要性,积极调动石油产业链上各个企业积极参与风险对冲的意愿。同时通过宣传及沟通,吸引与我国企业有密切合作的国际能源公司、贸易商和金融机构参与市场是当下最为迫切的工作。 责任编辑:唐正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