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界教育

融界教育首页 >> 产业&金融精选

这些投资常识,很可能都是错的!

开通高手技术视频大全【终身账号】    发布时间:2018-03-05 10:53:12    内容来源:雪球

投资中的教条主义,拿了律己,则容易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容易误导了别人。所以,对这种教条主义必须力求发现之、破除之。那么,在投资中有哪些教条主义需要破除掉呢?


1、用格式体系去操作费式体系投资标的的教条。


价值投资从诞生以来,在这个大家庭之中可以梳理出三派:一派是格雷厄姆体系,被巴菲特称之买“烟蒂股”。后来遵循得比较好的是施洛斯。二是费雪体系,更强调一家企业的显著经济特征,强调是买入伟大或优秀的公司。芒格更多的是属于这一体系,并且在很多方面的智慧表现得更高超。那么,巴菲特究竟属于哪个派的呢?显然,巴菲特是这些投资大师的集大成者。如果非要给他归类的话,我认为巴菲特早期更多的属于格派,而其中后期的投资更多的是倾向于费雪、芒格体系的。三是巴西的3G资本。与巴菲特、芒格的买企业连同“买入”管理层不同,他们不仅要买入符合价值投资的标的,而且还要派出自己的管理层,对公司进行内外科手术,进而让企业的价值得到最大化释放。如果对标一下,中国的复星系既向巴菲特学习(但不是机械学习),但同时也带着些3G资本的色彩。显然,这第三派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我为什么非要对价投的流派体系进行一下梳理呢?因为我发现,有些投资者似乎未对价值投资的各种流派作深入的全面理解,以致犯了教条主义的毛病。比如以格式的眼光去买入费雪、芒格式的标的,或者以费雪、芒格式的策略去长持格式的标的等等。如果说前者更多的是表现在教条主义的话,那么后者则有些学虎不成反类犬啦!


这里举一个例子,比如,按照格式体系的标准买入贵州茅台这样的标的,这自然是对的,但你可能在300多、400多就认为已经实现了价值发现就卖出了。这本身并无厚非,因为按照格式体系的教导,投资就当这样,低估买入,高估了(或者自己认为价值发现高估了)卖出,然后再去找新的投资标的。特别是格式体系对投资的企业质地似乎并不太看重,更为主要是的图便宜、有折扣,便可以买入,以等待其价值回归。但问题是,茅台这样具有很强经济特许权的标的,究竟是符合格式的呢,还是更符合费雪式的呢?回答显然是后者。我想这是没有什么疑义的。所以,卖出了就不要再给自己找什么理由,因为在我看来,因为越找理由,越证明自己犯了这样的教条主义错误:即本来是买入费雪式的投资标的,却按照格式体系的理论给卖掉了。


其实,这样的教条主义,大家彼此都容易犯,关键是要自省自己,检讨自己,这才是一个正确的投资态度。


2、买好的不如买得好的教条


霍华德·马克斯在其《投资最重要的事》一书中说得明明白白,就是买好的不如买得好,即强调价格的重要性。这显然又更多地带有格式体系色彩。然而,对于个人投资者、业余投资者来讲,我发现如果你真的如此去遵守,又难免有些教条啦,因为从我的投资经验中,如果我们一开始出发点是买好的,哪怕当时买入的并不太便宜(当然不能说是疯狂),然而若干年下来,收益率要远远大于你当初买入的便宜的标的,再说了,这样的标的还要经常换,经常拿着探测镜去探测,个人投资者、业余投资者也没有那么大精力。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时间是优秀企业的朋友,而是平庸企业的敌人。此外,就资本市场的属性来讲,它天生就具有一个很强的市场功能即将资源不断地向优质资源进行配置,而作为优质资源代表的优秀企业自然就容易脱颖而出(哪怕一时得不到市场认可),而烂企业就容易被慢慢边缘化(哪怕它一时被炒上天)。所以,在我的那本电子小书中,我就专门提出来,作为我们个人投资者、业余投资者选股的“第一思维”就是选好企业,最好是能够选择到世界上最会赚钱、最持久赚钱的超级印钞机式的公司。至今,我依然固执地秉持着这样的一个观点:不买则已,买就买好的,然后再等个好价钱。


这是不是有些颠覆这些传统的价值投资理论呢?我觉得一点也不是,反而我认为,投资就是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建立起符合自己实际的一套投资体系,这才是最重要的。


记住:投资并不是简单地去背诵几句价值投资的教条,更为重要的是运用。


3、用PE去机械估值的教条


用PE进行估值这是市场是最为普遍的。关于它的“有用”与“没用”,我们何时该运用它,何时又要注意它的失灵,自己以前的文章是不止一次论述过的,这里就不再总是重复了。但是,对于一家企业的估值真的是这么简单,即像郑人买履一样,拿着PE这把尺子一套就知道高估低估吗?显然不是,如果那么简单,那大家就都在股市会赚钱了。其实我前期文章《投资最简单的是什么》一篇小文中,我已经谈过这个问题了,即科学的估值公式,就是一家企业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如此而已。但最难办的事情就是这个估值公式不好计算,如果真的要计算就有些书生气了,但是它可以给我们以很好的思维方式,即通过分析考虑时间周期、未来自由现金流的释放能力、贴现率、管理层的品德与才干等四个关键因子(这四个关键因子,可以让我们琢磨一辈子啊),去对一家企业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然后自己再得出是个胖子还是瘦子的结论。唯有在这种现金流折现模型理论思维指导之下,再从估值工具箱里找出PE、PB等工具去衡量一下,庶几才尽可能地达到接近事实真相的目的。这确实是一项既是科学性又是艺术性的工作,远不是只拿着几把估值尺子一量,就能够得出高估与低估的结论的。


那么请问:那些只会拿着这种简单的估值工具,不分投资对象、不分所投行业属性的去套一套,就得出估值高低结论的投资者,是不是就容易犯教条主义的错误呢?回答又是肯定的。


4、分散与集中的教条


许多的教科书都说,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蓝子里。自己以前认为,这大抵是对的。然而,随着投资年限的渐长,自己越发地明白这种分散与集中的一些教诲也是有些教条的。因为,我越来越感觉到,我们作为个人投资者,不投资则矣,投资就应该多做能够改变自己财富命运的大决策,而这种大决策的机会一旦来临应该重重地下注,竭尽全力将自己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这种机会上,甚至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也完全是可以的,甚至还是十分有效的。不是吗?我们看到,在中国A股有些聪明的投资者将自己的资金就是集中在茅台或格力这样一支优秀的投资标的上,不同样收到了超出自己人生预期的财富收益吗?投资在知识上是不断做加法,而在投资标的上原来却是要不断做减法的,所谓艺高人胆大是也(这事当然得结合自己的实际来做,不可拘泥)。只可惜自己先前对这个道理明白得还是太晚,比如原先在某个具体投资标的上,还设什么上限不到30%比例等等,即给自己设置一个什么条条框框。或许作为机构投资者这样控制比例是可以的,但是作为小资金量的个人投资者、业余投资者有此必要吗?当机会来临之时你要重重下注,原来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哎,还是那句话:我们总是老得太快,聪明得太迟啊!


大文学家、大学问家钱钟书先生说过这样的话:不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印刷品的当。这话说的真是太绝妙了!想一想,读书多的人,特别是将书读呆了的人确实容易如此。那么,运用到我们投资上,我们又容易上哪些印刷品的当呢?这事还真得让我们自己常常思量思量啊!

微信杂谈

融界公开课

  • 融界内部交易系统讲解

  • 日内波段操作交易技术

  • 期货123战法训练10讲

  • 四周期货实战系统培训

导师智慧
融界动态
专题新闻
热门文章

融界教育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