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期货股票期权专家 >> 专栏 >> 苑举正

无欲,但有秩序的日本——苑文其详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8-03-16 11:02:12 来源:言起投资 作者:苑举正

【苑举正】目前任职国立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担任国科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执行委员,台湾哲学学会监事(曾任副会长及理事),曾担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国际逻辑、方法论及科学哲学协会台湾分会」(LMPS TW)主席。1981 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政治系,并于1983 年赴比利时鲁汶大学哲学院攻读哲学,获得哲学学士(1984)、哲学硕士(1988)以及哲学博士(1995)。曾任新竹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南华大学哲学研究所副教授、东海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并于2005 年转任国立台湾大学哲学系迄今(2009 年升等正教授,2011 至2014 年担任系主任)。任教的科目有:科学哲学、英美哲学、政治哲学、社会科学哲学、哲学概论。对索罗斯(George Soros)的老师卡尔波普(SirKarl Raimund Popper)哲学有深厚研究

简介

日本著名的总体经济学家大前研一针对自己的国家写了一本书,取名为《低欲望社会》。在书中,他强调,历经20多年的经济萧条之后,日本年轻人收入不如老年人,工作前景不如上一代,活在乡下没未来,纷纷涌向都市人挤人于是在没有钱,没有工作,没有朋友的情况下,什么也不敢买,什么也不敢想,这些情况导致日本成为了一个低欲望社会。


当大家都以失望年代来解释低欲望社会的同时,一份来自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报告,把日本的低欲望现象拉高至哲学层次这份报告中显示,日本2017年出生人口比死亡人口少了40多万,按照这个速度下去,到了2053年,日本人口将会不达一亿人口。


面对这么大的改变,该份报告指出,一最令人不敢置信的数据,就是在日本,无论男女,18岁到34岁的人中,有1/3的人未曾有过性经验这个数字公布之后,举世哗然,象征日本社会已经不是低购买欲而已,其实是低生理欲。这是一个非常难以理解的现象,尤其在中国这种才刚开始准许生二胎的国家里这个违反人性的现象,其实是令人感到诧异的然而,日本进入低欲望社会的事实,让我们必须严阵以待,假设理论,找出答案。


我认为,战后高所得与高消费的现象,造成政治上官僚体制挂帅,社会上资本集中家族,以及经济上不断讲求创新。这三点形成一个三面加强效果的网络,生活在这个网络中的人,感觉只要担任一个社会中的小螺丝钉即可,无需展现人生的特质。在这个环境里,政治体制,社会制度,以及经济竞争的结合,让人喘不过气,但如果不配合的话,那么这个人在社会上将无立锥之地,结果是只好服从不过,强迫服从,是不人道的做法,而日本社会正是设计在强迫服从之上。


所有去过日本的人都知道,去那儿观光是很舒服的,看到的所有的东西都是新颖的,干净的,有效率的,甚至是诚实的这也是我个人在日本度假的感觉。不过不要搞错了,错误以为日本一切都新颖干净,好像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其实这些享受都是人在压力下制造出来的。如果你有幸领日本人的薪水,在日本做事的话,那么日本有一套压力,奇大无比的制度强迫人服从我佩服日本那些配合这个体制的人,能够遵照这个体制的要求,但我也不会意外,这个体制确让日本人因为,一度感到骄傲。


上世纪80年代,当日本的经济发展到达顶点的时候,所有的教育、工作、职场与退休,连成人生的一条边顺着这个制度者,必然兴盛;而逆反这个制度者,只有灭亡。在那个富裕的年代中,日本人最得意的就是在公司,尤其是大公司终身任职终身任职的制度,等于让人看到一生的开始与未来。如果把受教育与拿着文凭找事,连在一起来看的话,那么一个人从小到死,大概都在计划中,没有什么是预估之外的。


这种理想制度很好,但前提是经济要维持永久的繁荣发展,遗憾的是经济当然不可能维持永久的繁荣,因为经济的循环,会让日本面对危机现在在失落20年后,加上各式科技的应用,公司需要用的人越来越少的情况下,日本人面对的体制依然严格,强迫服从的风气不减,年轻人面对的压力一爆不可收拾。


    书读不好,是没有前途,学校毕业后,找不到好的工作,是没有未来的象征,没钱没才又没有未来,是自我嫌弃的来源,最终的结果只好是宅在家中。没错,日本人的社会并不是无欲,而是欲求满足不受体制压抑的欲望这种欲望是人造出来的,但满足它的下场却是不能造人了。


责任编辑:翁建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