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价格研究

特朗普贸易保护,中国能否打好大豆进口这张牌?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8-03-23 08:28:01 来源:《财经》

导读:特朗普政府不断收紧贸易保护政策,使得业内人士担心,中国是否会在进口美国大豆上采取反制措施。若中国减少乃至停止进口美国大豆,又有何替代措施呢?


在美国农业界中,几乎所有的产业协会都在敦促特朗普行政当局不要施加贸易制裁措施,而是要继续贸易协定。


随着中美之间的贸易紧张态势逐渐升温,有关大豆等农产品进出口是否会成为双方争执焦点的讨论,亦在日益增多。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的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中国由于对食用油及饲料等需求剧增,成为进口美国大豆最多的国家。2016年,中国进口美国大豆价值高达140亿美元(约占其近三分之一的产量)。这一数字意味着,在美对华出口产品中,总额第一的并非波音飞机、汽车等各类高科技产品,而是大豆。 


庞大的贸易总额背后,是不少位于美国中西部大豆主产区的农场主,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中投票支持特朗普。故有不少分析预测:中方可能会以限制大豆等农产品进口作为其回应美方贸易壁垒的筹码之一。


综合《财经》记者近日采访美国农业产业及中美大豆贸易相关人士的意见来看,上述猜测会否成真,形势可从两方面考虑:单纯从市场角度而言,中美之间的贸易互惠关系仍应持续。但亦值得关注的是,受制于美国独特的国内政治格局及农业自身的特殊性,情形尚不容乐观。


到目前为止


“从1997年开始,来自中国的大豆需求为美国农民生产的大豆提供了一个新兴的、不断增长的市场。自2006年以来,全球大豆需求的增长使大豆的价格上升了50%,进而使美国农民的生活得到改观。上升的价格让农民们得以购买新的设备来改善或扩建他们的农场仓储体系。全球大豆需求的增长促使美国大豆种植面积第一次超过了玉米。”3月中旬,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北亚区总监狄翠山(Paul Burke)在回应《财经》记者采访提问时形容。


随着供应充足且价格有竞争力的巴西大豆逐渐进入中国市场,这种局势正在不断发生改变。从2017年整体情况来看,美方数据显示:该年美国对中国大豆出口为3290万吨,占中国进口量的34.4%,为2006年以来最低占比。


进入新的供应年度后,这种此消彼长趋势仍在继续:2017年9月至12月(2018年度第一个供应季),中国从巴西大豆采购量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719万吨,从美国的采购量则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37万吨 。


此外,从2018年1月1日起,中国还对从美进口大豆开始实施更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而在巴西新一季大豆开始收获之前,中国还购买了巴西大量库存的大豆。


“从中美大豆贸易的市场层面来看,至今为止的情况都是比较正常的,涉及的非市场因素很小很小。虽然你可以看到中国对美国大豆的订单需求与去年同期相比有大幅度减少,但主要的因素还是巴西的竞争力实在太强,受其货币贬值、大量库存等因素影响。”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中国首席代表张晓平对《财经》记者分析称,“产品价格才是关键。”


就价格因素而言,受制于土地、农药等一系列成本及可耕地受限等因素的影响,美国大豆并不具备绝对优势。


“美国的问题是,我们已利用了所拥有的所有可用于农业生产的可耕种土地,已无法开发新的土地来用于农业生产。”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国际谷物培训中心主任Jay O‘Neil对《财经》记者表示,“此外,美国农民在做出自己的耕种决策时,亦要受制于双重因素:首先,他们会首要考虑的是自家农场的土地上适合耕种什么。比如堪萨斯的土地就不如伊利诺伊、俄亥俄或爱荷华的地肥沃,其雨量也少于密西西比河以东地区。农民们会决定两三种适合在自己农场里的土地生产的作物,之后才是考虑价格因素,选择今年是种大豆还是玉米。”


“因为没有绝对的价格优势及供应能力限制,美国农民实际上对于向中国出口大豆的立场是保持正常平稳运行和有一定合理增长即可,其他问题都让市场解决,不希望受到外来因素的干扰。”堪萨斯州一位豆农曾对《财经》记者表示。


就今年情况来看,“短期的市场层面波动,以及可能的贸易争端,到目前为止对美国农民还未造成直接影响。由于阿根廷主产区严重的干旱造成大幅度减产,今年2月初开始,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出现强势反弹,一举突破10美元,创近一年以来的最高价格,而3月14日,美国芝加哥交易所的大豆期货价格又出现了十几美分的下滑,就是因为有市场消息称:从4、5月开始的播种季中,美国农民仍选择多种大豆少种玉米。他们在用脚投票。”张晓平称。


避免“贸易战”的可能


中国是美国大豆最大的出口国,美国却并非中国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这种情况会对双方的大豆贸易乃至双方更深层次的贸易政策造成何种影响,是相关各方均关注的焦点之一。


对中国而言,为保障自身农产品安全,其在过去数年内,正在不断努力增加其各类进口农产品的供给来源,而非单纯依赖任何一方。


具体到大豆,因南北半球的气候原因,美国大豆的销售季节一般是在当年10月到次年3月,而巴西和阿根廷则为4月到9月。因此,这些地区对中国出口大豆已按季节形成了分工。


与之相伴随的,是中国的一系列粮食进出口企业亦在增强其与南美洲大豆出口国的合作,从而增强自身在全球粮食贸易中的话语权。它们采用合作或收购仓储、物流企业等方式,直接与农民们建立起了采购关系。


相关资料显示:2017年时,中粮集团已成为巴西大豆的第三大出口商,仅次于邦吉集团及丸红株式会社,超过了嘉吉、路易达孚等老牌农业企业。


在此之前,从2012年起,巴西已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大豆供应国,其份额可占到中国大豆进口总量的一半左右。


巴西大豆的蛋白质含量较之美国大豆更高,因此较为受到中国相关加工企业的欢迎。但亦有美国产业人士认为:虽然蛋白质含量稍有差异外,美国大豆的氨基酸成分却要优于南美大豆(或至少是等同于南美大豆)。不仅如此,美国大豆的品质及稳定性均有一定优势。


目前的产业各方均基本承认:就短期形势来看,南北美洲两大大豆供应地之间,并未形成可彼此取代的关系。


“从比例上来看,每年一半时间内全球的大豆来源是巴西、阿根廷,另外一半时间则是美国。这样的循环每年都要发生,没有谁能从中二选一。”JAY表示。


香港《南华早报》近日的一则报道也称:中粮集团的一位相关负责人近期指出,对于中国所有的大豆进口商或者买家来说,美国大豆都是非常重要的供应来源。因为美国市场非常开放,供应链系统有效率。


正因如此,不少业内人士均分析及呼吁,从贸易角度而言,中美之间不应就大豆这一“压舱石”进出口产生摩擦。


“一方面,巴西自身的需求量也很高,其出口量满打满算也就每年6、7000万吨左右。阿根廷自身也有压榨和产品出口需求要维护,本身今年还会出现大幅度减产。俄罗斯、乌克兰或者东非,目前的供应稳定性和规模,都无法填补停止从美国进口大豆所留下的供应空白。”一位在中美之间从事大豆贸易二十多年的相关人士认为,“另外一种思路是中国减少大豆的直接消费量,但这会面临肉类进口的增多。在国外涉及稳定供应来源的问题,在国内则会影响大豆压榨企业、饲料行业及养殖户。”


对此,中国政府并非没有考虑。有相关报道称,中国商务部一直在研究对如何对美国大豆进行反制,包括采取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也在评估对中国大豆压榨产业可能造成的影响。


另外,上海的一位产业人士亦对《财经》记者分析:从长远来看,巴西、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等国家对中国的大豆供应总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途径之一是增加耕种面积,此外就是提高单产。


“希望中美两国避免贸易战,但如果波及大豆进口,我们会找到办法应对;我们将会照常生产饲料,也会照常养猪。 中国人也会照常吃肉。(大豆)市场很大,除了美国还有其他国家。”一家中国的农业企业近日亦如此公开表示。


2月16日,美国大豆协会则在一份官方声明中强调了中美大豆贸易对美国农民的重要性,同时敦促美国行政当局制定更好的中国贸易政策,以加强中美贸易合作关系的方式,来解决当前两国贸易存在的问题。


美国大豆协会会长、艾奥瓦州农民海思铎(John Heisdorffer)也在自己的声明中称,“中国不仅仅是我们最大的买主,而且其购买量超过了其他所有买主的采购总量。不仅如此,巴西和阿根廷强有力的竞争者将会极其乐于填补我们在中国市场留下的空当;潜在的关税将可能使得美国大豆农民的生活异常艰难……美国大豆农民期望白宫能够调整中国策略,在提升国内产业竞争力的同时,进一步拓展我们的出口空间。”


狄翠山则对《财经》记者表示:美国有26个大豆生产州,如果中国限制美国大豆的市场准入,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俄亥俄河沿岸的州,以及需要把大豆运输到美西(包括明尼苏达州、北达科他州、南达克他州)的州可能受到的影响较大。美国大豆农民面临的收购价很可能在短期内下跌,与此同时全球大豆供应链会做出调整。


“美国大豆产业正在与许多其他农业和粮食产业协会进行合作。在美国农业界中,几乎所有的产业协会都在敦促特朗普行政当局不要施加贸易制裁措施,而是要继续贸易协定。”狄翠山称。


亦有美国多名产业人士对《财经》记者分析称:因中美贸易中美方的农业为顺差,特朗普政府对农业出口的关注度其实并不高。在贸易争端中,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


假如中美之间出现贸易争端进而影响大豆贸易,狄翠山预计:包括欧盟28个成员国、日本、韩国等国会增加购买美国大豆。另外,美国农民也可能会扩种高油酸等高品质或新品类大豆,以增加美国本土食品企业的青睐。


“解决贸易不平衡,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合作的蛋糕做大。双方互掐让蛋糕越做越小,彼此的回旋余地也就越小。”上述贸易人士称。


责任编辑:韩奕舒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