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体经济带来积极变化 获更多代表委员建言力挺 “推动期货市场发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一表述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期货市场作了定调。期货日报记者梳理发现,十多年来,政府工作报告对期货市场的定位愈发积极。这背后体现了国务院和证监会等部门对期货市场规范发展、发挥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的不断认可和肯定。 全国政协委员、证监会副主席姜洋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曾透露,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征求意见时,证监会等部门提出了“推动期货市场发展”的建议,后被决策层采纳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保险+期货”受到高度关注 监管部门对期货市场发展的肯定,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可见一斑。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证监会系统代表委员就期货市场发展提出诸多建议,重点关注期货服务“三农”和“保险+期货”模式推广。全国政协委员、证监会副主席姜洋的建议涉及“振兴乡村,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期货市场”,全国人大代表、证监会首席会计师兼会计部主任贾文勤的建议是“将期货工具纳入农产品政策体系”,全国人大代表、辽宁证监局局长兼沈阳稽查局局长柳磊建议中央财政补贴“保险+期货”试点项目。 另外,“保险+期货”也受到了学界、产业界代表委员的一致好评。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吴德建议,加快构建中国生猪期货市场,同时由保险公司实行生猪价格保险和收益保险。全国人大代表、好想你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石聚彬建议尽快上市红枣期货,通过“期货+订单”“保险+期货”等模式,为红枣产业保驾护航。 代表委员发声支持期市发展 有分析人士认为,“保险+期货”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受到代表委员高度关注,与证监会大力推动期货市场发展有内在逻辑联系。 “保险+期货”服务“三农”新模式,是近年来期货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一项重要探索,已连续3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这一模式是利用市场化手段,通过保险保障农民收入,利用期货市场转移保险公司风险。该模式结合了保险财产保障、补偿的功能和期货发现价格、风险管理的功能,在服务‘三农’过程中效果显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对期货日报记者说。 上述分析人士表示,服务实体经济一直是期货市场发展的初心和根本目标,“保险+期货”试点的成功是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极具说服力的注脚,让监管部门有更多底气向决策层争取行业扶持政策和发展空间,也让学界和产业界人士对期货市场发展的态度更为积极,纷纷表示要“大力支持”。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不乏听到各领域支持期货市场发展的声音,其背后是实体经济对期货市场发现价格、风险管理等功能的渴望。 全国政协委员、光汇石油董事局主席薛光林建议,逐步放开价格管制,建成储气服务交易市场和天然气现货、期货交易市场。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华菱钢铁集团董事长曹志强建议,以我国铁矿石期货国际化为契机,持续提高铁矿石期货价格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代表性,推动我国铁矿石期货成为国内外产业客户贸易定价基准。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贺强建议,在合理控制股指期货市场过度投机的前提下,对股指期货限制性措施继续进行稳妥、有序地放松,并表示我国上市股指期权的各方面条件已经具备。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建议建立统一的国债市场,从容许银行逐步参与交易所国债期货交易入手,逐步打通当前银行间市场与交易所市场相互隔离的局面。 在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看来,当前我国期货市场已步入难得的发展机遇期。“以2016年12月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大连公开表示‘必须从国家战略高度加快发展期货市场’为标志,2017年股指期货交易限制两次松绑、豆粕和白糖期权上市,2018年原油期货上市、铁矿石期货国际化呼之欲出。”胡俞越说,中国期货市场商品期货与金融期货协调发展、期权与国际化交相呼应的新时代拉开帷幕。 市场发展迫切需要期货法 “加快期货法立法”的建议已连续多年被带上全国两会。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证监会副主席姜洋提交了关于加快期货法立法工作,推动期货法尽快出台的提案。在他看来,无论是出于国际化的需要,还是期货市场自身发展的需要,都要求期货法加快推出。 期货市场是规则导向的市场,法制强则市场兴。天津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学院教授薛智胜认为,期货立法要遵循期货市场运行规律,反映期货市场的客观要求,必须将创新理念贯彻在期货立法各个环节。因为期货法的制定是为虚拟经济立法,其与以往的传统民商法完全不同。 关于目前期货法立法工作的最新进展,姜洋在两会期间介绍,去年全国人大财经委的工作已经做完,现已进入新的程序中。 有行业人士表示,目前期货立法仍存在一些难点:一方面是期货市场各类创新近年来焕发勃勃生机,通过法律为相关业务保驾护航,需要以市场进一步发展成熟作为基础;另一方面,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正迎来重要变革,期货法的调整范围如何确定,也需要进一步讨论研究。 责任编辑:唐正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