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后郑糖宽幅振荡,随着影响白糖价格的利空因素陆续显现,基本面将逐渐转空,这给白糖定下了振荡下行的主基调,但短期的利多因素又将给郑糖提供一定的支撑。在上遇压力、下有支撑的情况下,主力1009合约将维持在5350—5980之间的区间振荡。 春节假期后郑糖挑战前期高点后宽幅振荡,再次成为国内商品市场的抢眼品种,而外盘原糖也出现破位暴跌,白糖的空头气氛空前浓厚。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市场关注点的转换,影响白糖价格的利空因素开始陆续显现,加之短期资金的炒作,导致近期价格出现波动。笔者认为基本面的逐渐转空,将给白糖定下振荡下行的主基调。但短期的利多因素又将给白糖价格提供一定的支撑。 流动性收紧预期使国际原糖上涨乏力 美国2月初以来公布的各项经济数据持续改善,美联储2月19日上调银行紧急借贷利率25个基点令市场颇感意外,多数市场人士认为这是美联储开始收紧货币政策的实质性一步。国内近期收紧流动性的政策表现在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又发行了900亿元3月期票据,以及300亿元91天期正回购协议等措施。未来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前景、货币政策动向以及经济刺激政策何时退出等问题一直被市场高度关注。从中国对控制通胀的信心和决心来看,流动性收紧才刚刚开始。在这样的政策影响下,货币流动性泡沫将被挤掉,这将长期影响商品期货市场,尤其是对于白糖等投机性较强的品种而言。 国际市场预期2010/2011年度白糖供需缺口将消失 国际糖业组织(ISO)表示,继2008/2009榨季出现1170万吨的缺口后,预计2009/2010榨季全球的食糖缺口为940万吨。不过ISO认为,如果天气正常,2010/2011榨季全球糖市将很可能再度出现供应过剩,过剩量可能为100万吨,增产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巴西和印度。由于印度近两年减产,使得印度从食糖出口国变成了主要进口国,预计2010/2011年度将出现恢复性增长。据印度联营糖厂联盟预计,从10月份开榨到2月末,印度食糖产量有望达到1280万—1290万吨,高于上榨季同期的1256万吨。2009年的高糖价必定刺激各大产糖国增加产量。而国际食糖消费方面,2009/2010榨季全球白糖首次出现负增长,主要因为近两年供需缺口过大,糖价的暴涨使部分食糖市场自然消失,抑制了白糖消费。随着后期产量的增加,白糖价格将开始一个新的周期。国际食糖基本面的转变将成为后期糖价回归价值的主要影响因素。 利好兑现,国内白糖即将进入消费淡季 昨天在广西召开的糖业会议上,几大主产区公布了最新的产销情况,基本和市场预期一致。截至2010年2月底,广西全区共入榨甘蔗4576万吨,同比上榨季减少167万吨,产糖572万吨,同比增加9万吨;销糖287万吨,产销率50.17%,同比增加15万吨和提高1.86个百分点;白砂糖平均售价4774元/吨,同比提高1753元/吨;农民种蔗收入146.4亿元,同比提高16亿元,增长12.27%。截至2010年2月20日,云南全省累计入榨甘蔗617.28万吨,产糖75.92万吨(2009年同期产糖92.62万吨),平均产糖率12.30%。 此外,我国食糖具有季产年销特点,每年的11月份至次年4月为集中生产期,之后进入集中销售期,夏季和农历春节为食糖的消费高峰期。4、5月份由于新糖集中上市,供应充足,成为一年中白糖的消费淡季。从历史数据来看,每年的4、5月份国内白糖期货价格多为下跌。 对于终端消费而言,现在是春节消费高峰期后的冷淡期。终端消费锐减,使得用糖企业的采购积极性也不高,多以观望为主,采取即用即买的采购策略。因此目前白糖现货价格表现平稳,反映到期货盘面上,则表现为高位窄幅横盘振荡。 云南持续干旱,短期内支撑糖价 云南省近期干旱持续发展,2月15日,云南全省125个观测站中有122个测站出现了重旱和特旱,属于60年一遇。2月16日至19日云南省局部地区出现明显降水,但省内大部地区旱情无明显变化。云南省气象干旱具有降水异常偏少、气温异常偏高、水汽蒸发量大、无降水日数长的特点。其中降水偏少、气温偏高程度以及无降水日数均打破了有气象观测以来的历史同期纪录。预计近期除局部有雨外,不会出现全省性的降温、降水天气,云南省大部分地区的旱情仍将持续并发展。云南是全国第二大甘蔗糖业基地,干旱让当地的甘蔗大幅减产,部分甚至出现绝收现象。这也是目前白糖能维持在高位运行的最主要因素。 综上所述,国内白糖期货市场上遇压力,下有支撑,主力1009合约将维持在5350—5980之间的区间振荡。目前价格接近区间的上沿,如短时间内没有快速向上突破前期高点,则说明压力明显。整体形态上看,双头的顶部形态初显,但还需要时间来完成。在没有确定双头顶部形态完成之前,建议以区间盘整思路为主,灵活操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