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期货股票投资高手故事

钟文:从穷小子到大股东,在庄企合一时代如何钱生钱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0-03-03 14:56:21 来源:网络整理

钟文,一个以5万元开户入市的北京“穷小子”,尽管经历了2次股市上自认破产的打击,经过17年锲而不舍的努力奋斗后,他还是在2007年上 半年成为ST源药的前10大流通股股东之一,并随着该股在2008年7月1日正式复牌,在他四十不惑的时候,一跃进入千万富翁行列。

  作为一个二手车交易商,纯粹的商人特性让他相信“市场上只有借钱的,没有借道的”, 因此,他并不愿意轻易地将自己17年的投资经验和盘托出,并曾经为之犹豫很久。但是,他最终还是接受了《红周刊》的独家采访。

   因为他认为,尽管当前的A股市场从6124点跌至2500多点,但他相信这还只是一个上半场,而不是行情的终结版,未来几年的时间里,还会有见到万点的 下半场出现,“我就是希望在那一次大泡沫破灭时,给投资者造成的伤害能够小一些,疯掉的人能够少一些,所以我愿意告诉大家一个更真实的股市,让他们做好在 股市中生存下去并发展壮大的准备。”

  7月8日上午,钟文在京城一家咖啡馆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时,一边小口喝着水果花茶,一边略有些激动地表述着。在整个采访过程中,钟文的思维一直有些跳跃,不过,北京人特有的语言表达张力,让这次采访生动了起来。

  股市三大惑

  《红周刊》:您作为北京地区的第一批股民,又从散户、中户到大户,直至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的前10大流通股股东之一,对于股市一定有比较独到的认识。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钟文:从进入股市的第一天开始,我就苦想着三个问题,也是所有投资者都会想的问题:

  1,股市到底是不是科学的?因为只有它是科学的,才有研究价值;2,股市表现的到底是什么?3,如何才能从中获利。想搞清这个问题,首先要把前两个问题搞清楚。

  《红周刊》:如果从您1992年的夏天入市算起,至今已经有17年的入市经历了,到现在想明白这三个问题了吗?

  钟文:虽然牛顿说过,我能测量出天体之间的距离,却测量不出人性的疯狂程度,但我觉得股市是科学的,只不过它是一个非常庞杂和模糊的科学,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但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解读。如果从复杂性看,在人类已知的科学中,能超过它的也许就是天文学了。

   至于第二个问题,股市表现的到底是什么?我觉得首先是政府,即政府对市场的定位和态度。我在读完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后就明白了,政府面临的所有问题的 根源,就是如何用算术级增长的资源,来养活几何级增长的人口。其次是上市公司,最后才是投资者,是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断博弈的结果最后表现在市场上。

   就上市公司而言,我认为中国股市成立以来可以分成两个阶段。以2005年以来的股改作为分界线,前一个阶段是国有股非减持阶段。上市公司不管是驴还是 象,都可以尽情地掠夺二级市场上的投资者。第二个阶段是全流通阶段,以“股改第一股”三一重工(22.81,-0.72,-3.06%,吧)的大非可以减 持作为标志,目前刚开始,以后股市的故事会非常多。

  再来看投资者,我认为可以分为4个阶段。1,个人大户阶段,即以杨百万为代表的早 期投资者,应该是从股市成立到1996年以前;2,券商阶段,以当年的申银、万国、君安等为代表的大券商,在1996年到2001年的那波大牛市当中,它 们起到了当时市场领导人的作用;3, 基金阶段,尤其是开放式基金成立以来至2007年的那波牛市高点,基本上以它们为主导。当然后面又出现了私募基金,也就是后基金时代,至于其未来的动向, 我们可以拭目以待。4,“庄企合一”阶段,这是刚刚开始的新阶段,也是股市发展到现在的必然阶段。

  我认为基金具备了国企的所有缺点,看上去很强大,其实特别臃肿。而在“庄企合一”阶段,基金这类机构投资者是没有办法和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相抗衡的,因为这当中有极强的信息不对称性。

  《红周刊》:自从德隆时代终结之后,不是说市场已经消灭了庄股时代了吗?您能具体解释一下“庄企合一”阶段的特征吗?

  钟文:我觉得不能这么说。只不过不同的时期对“庄”的解读是不同的。我认为每只股票后面都有庄家,就是二级市场的主流机构投资者。就目前来说,已经不是一家机构能说了算的。至于“庄企合一”时代究竟会有什么特点,还需要不断地观察。

  《红周刊》:如何才能从股市中获利这个问题估计是普通投资者最关心的。您现在找到答案了吗?

  钟文:很多人都问我股市中有没有快速致富的方法,找到天天涨停板的牛股。牛市中确实有这样的股票,但这样的经历是害人不浅的,因为这根本不是股市的常态。股市是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来学习的地方。

  大家都希望能够在股市当中找出一个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来,经过这么多年的股市风雨,我现在发现,这个市场上不要说孙悟空,就连猪八戒都没有,顶多是几个妖怪,但是很多人还在乐此不疲地寻找从西方升起的太阳。

  从世界股票市场的发展看,200多年来最成功的投资者就是巴菲特了,“股神”的年平均收益率达到23%左右,这已经能很清楚地说明问题了。如果你想急功近利地每年挣100%,甚至更多,这不是特可笑的事吗?


  “三基本”理论武装自己

  《红周刊》:这么说普通投资者是很难从股市中获利了?

  钟文:这就要提到“三基本”了,就是要想从股市中获利,必须有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基本思想。

  在我看来,基本技能就是不要追涨杀跌,与大多数人的行为相反;基本理论是价值投资;而基本思想就是股市是永远不可战胜的。

  《红周刊》:“三基本”听起来的确很基础,但如果想真正认识并做到恐怕并不容易。

  钟文:现在很多投资者其实都是被误导的,都想拿着推子到股市来剪羊毛,结果往往都是让别人先把自己的羊毛给剪了。一般来说,90%~95%以上的新入市股民都是会被消灭的,在他们的额头上就是写着两个字:“羔羊”,从一开始就注定是弱势群体。

  据我观察,股市里的每一粒灰尘都充满了欺骗,因为只有欺骗是毫无成本的。这里我有一个“WC理论”。就是说,在生活中,如果你看见一个WC,你会以为这是个厕所。但在股市里,如果你看见一个标示着WC的符号,进去可能会发现大家都在用餐。

  《红周刊》:如果股市当中充满着欺骗,用怎样的思维方式才能成功?

  钟文:只有和他们的想法永远相反,你才可能获利。就是说,如果用直觉思维考虑股市的问题,胜算也就10%;用逻辑思维思考,成功的概率顶多也就30%;只有用逆向思维(反向思维),成功的概率才可能到51%。所以能否获利,首先取决于你的思维方式。

  实际上,股市绝不是天堂,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就是地狱。如果要还股市一个本来面目,除了这是一个可以用来获利的地方外,还是一个“毁”人不倦的地方。

  为了避免被“毁”应探本求源

  《红周刊》:诲人不倦还是“毁”人不倦?

  钟文:就是毁坏的毁。对于一个普通投资者来说,如果你把所有的钱都拿来进入股市,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就相当于带着老婆孩子去跳海。另外,因为股市并不完全看你挣到钱的本领,还要考验你能留下钱的本领,这与你的投资观、世界观有很大关系。在证券市场上,我愿意探本求源。

  《红周刊》:您是怎样探本求源的?

  钟文:其实在1984年我初中毕业的那个时候,“学习无用论”充斥着整个社会,我也曾有一段时间深信不疑。但当自己30岁时挣到第一个100万元以后,我的思想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认识到一个人必须多读书,不断学习,否则挣到的钱可能只是一种偶然,而不会是必然。

  因此,30岁之后我开始醒悟,有段时间经常去首都图书馆看书,一看就是一天。对我的世界观和投资观影响比较大的就是《资本论》、《进化论》、《国富论》、《毛泽东选集》,以及《史记》。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也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在对证券市场探本求源的过程中,有三本书对我的影响是比较大的。第一本我看的是格雷厄姆的《有价证券分析》,但说实话当时我没完全看懂。第二本我觉得是 最好的,是江恩的《华尔街45年》,读完这本书后,我感觉在战术方面有了一个质的提高,就好像手里有了武器,不再赤手空拳。第三本就是费舍的《怎样选择成 长股》。

  生存是第一要义

  《红周刊》:能够具体讲讲你在战术方面的成功经验吗?

  钟文:其实,股市当中最重要的还是投资观,在“以不变应万变,运用自身优势”的战略指导下,才是对战术的应用。

  第一个战术是对投资机会的把握。一般的投资者关注的是以日为单位的投资机会,有点经验的人是以月为单位,但我认为以年为单位的投资者才最容易赚到钱。

  这么多年来,我也试图寻找做短线做得好的人,也曾发现过。但后来发现尽管他曾成功过,但结局非常惨,最后离开股市回家了。 这方面我也有亲身的经历,我的B股账户的例子就特别明显。从我1998年开B股账户到现在已经10年了,一共操作过3次。从最初的7万多美元到2001 年的时候曾经到过19.5万美元,但到了2005年的时候,最低只有2万美元了。前两天我一看账户资产到了11万多美元。

  《红周刊》:如果以B股账户的业绩看,这样的收益并不值得骄傲。

  钟文:的确是这样,它的年平均收益率也就是市场最基本的收益率,一点也不值得骄傲。但是,在股市上,生存是第一要义,一切以如何生存下去为目的,然后才可能寻找到获利的机会。要知道,当灾难来临的时候,并不是强大的物种最能生存下来,而是最能适应环境的物种能生存。


  买入乌鸡 卖出凤凰

  《红周刊》:也就是说财不入急门。如果一开始就是抱着暴富的心态进入股市,最终的结局一定是反倒被人剪了羊毛。那么如何把握以年为单位的投资机会呢?

  钟文:接下来我要说我的“二手理论”和“烂苹果理论”。这可能与我是二手车交易商的经历有关。

   在生活中我始终秉承着一个原则,就是除了儿子必须是一手的以外,其他都是二手的好。延伸出来,就是说你只有很少的钱,又想要好的东西,这个时候就可以考 虑二手货。因为二手的东西本身就是没深没浅,一旦挑中一个,它创造的利润有可能会很大,而且越没人懂,越有升值的空间。

  至于“烂苹果”理论,就是说在一筐苹果中,我更喜欢在烂苹果中寻觅好的机会。一只高价股从50元跌到5元,可能会让人留下终身痛苦的回忆,但一只烂苹果一样的低价股,经过认真挑选,从5元涨到50元,你就会数钱数到手抽筋。其实,这两个过程相互转换的概率是一样的。

  《红周刊》:恐怕并不完全如此吧。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不断成熟,很多人都认为在沪深股市当中会出现股价低于1元以下的“仙股”,而且低价股更有可能出现从5元跌到1元的风险。

   钟文:我认为中国证券市场目前还是一个新兴市场,还远远没有成熟到发达国家股市的程度。如果放眼望去,很多低价股真的从5元跌到1元,这反而说明股市里 蕴藏了巨大的机会,中国股市十多年的历史无不证明如此,用《史记•货殖列传》的说法是“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或者“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换句话说,就是买入乌鸡,卖出凤凰。

  《红周刊》:怎样才能发现可能成为凤凰的乌鸡呢?

  钟文:首先就是选出其中的10只长期跟踪,欲想取之,必先予之。

  一般来说,我对10元钱以上的股票基本不看,那些股票让基金经理们去买就可以了。我先看它的绝对价值是多少钱,然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比如,你得看这家公司所处的行业是什么,有怎样的发展?利润来自哪里?管理这家公司的老大是谁?我比较看重这三点。

  要想知道一只乌鸡能否成为凤凰,需要随时保持顺风耳、千里眼。我买一只股票的时候,往往要花很长时间,在有30%把握的时候,我会先将其放入自选股,有50%的时候,就会派出小部队的“侦察兵”去侦察一下,慢慢地有了90%的把握时,我才会用大部队加码。

  《红周刊》:何时会考虑卖出呢?

  钟文:拉长阳、放巨量、创新高。当市场出现一片叫好声,又有了这三个现象,你就要随时准备着。具体说到股票,只要没有这个疯狂劲,就没有什么太可怕的。总之就是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求你跟大多数人想的不一样。另外,股市上其实没有一成不变的理论,需要灵活应用。

  由羊变狼的法则

  《红周刊》:听上去这就好像军事中的作战技术一样。

  钟文:是的,如果将刚才提到的买入方法用军事术语说,我感觉这就是战略纵深。对于一个普通的投资者来说,你的战略纵深越长越好,否则蚂蚁啃大象,你怎么能啃得动呢?因此要加强战略纵深,不要一下子把全部兵力投入,保持非常敏锐的嗅觉,力争成为市场里的狼。

  《红周刊》:也就是说不要成为羔羊,在市场中被轻易地剪去了羊毛。那么,怎样才能成为股市当中狼一般的成功者?

  钟文:投资者可以分成这样几类人,即先知后觉、后知后觉、不知不觉,大多数普通投资者就是那种可有可无、不知不觉的人。用孙中山的话说,先知先觉的是发明家,后知后觉的叫理论家,绝大多数的民众都是不知不觉的。

  但是,就如同在社会生活当中这几种人也是可以不断转换的那样,股市当中也是可能发生这样变化的。要想成为成功的投资者,就要尽量让自己从普通投资者中摆脱出来。《红周刊》:多应用逆向思维应该是其中的一个方法,还有其他需要注意的吗?

  钟文:首先要将脆弱的神经历练成钢筋般坚强,宁可被打死也不要被吓死。不要奢望将股价卖在最高点,只求塔尖的心态是极为错误的。能够获取一只股票上涨过程当中70%的涨幅已经是成功者了。

  其次就是要先学会赔钱。只有先学会了赔钱,才可能挣钱。但能不能真正挣到钱,还必须善于总结经验,不断积累才行。《史记》里有一句话,“无财作力,少有斗智,即饶争时”,也是出自《货殖列传》,意思是说没钱的时候靠体力,钱少的时候靠智力,钱多的时候靠掌握时机。

  一般来说,凡人必须经过狂风暴雨才能获取财富,否则很难改变你的命运。而且往往只有虚拟经济才可能产生暴富的机会。所以,如果要完成一生中的理想,你还是要在资本市场上学习一些真正的让钱生钱的本事。

  要知道挣钱的过程也是一个金字塔形,越底层的竞争越激烈。因此,一旦一个人有一点钱之后,要想保值增值,一定要加进技术含量。

  在我看来,发财致富没有固定的行业,金钱也没有固定的主人。有本领的人能够聚集钱财,没有本领的人会破坏家财。因此要不断学习本领,才能在股市当中守住并壮大你的财富。
 

责任编辑:沈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