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分析的核心是什么?技术分析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我认为技术分析的核心和主要作用是:使投资者如何更好、更有效的适应变化无常的市场,通过适应市场的变化来获取利润,而不是如何来预测市场、通过预测市场来获取利润。没有一种技术分析方法和理论可以准确的预测未来。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如何适应市场就成了能否交易成功的关键因素。 市场具有不同的状态,如多头(空头)状态、多头(空头)状态下的趋势行情、多头(空头)状态下的调整行情,还有宽幅震荡行情,即:市场的状态转化很快,价格上下波动剧烈;还有休整行情,即:价格几乎没有什么波动,市场交易非常冷清等。对于交易者来讲,市场在不同状态下一定要调整交易策略,调整交易策略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变化。 请注意,调整交易策略并不是意味着更换交易系统,而只是在原有交易系统的框架下进行策略上的调整而已。交易策略的调整包括:交易思路的调整、交易数量的调整。这两者是相互配合的,不能割裂开来。 交易获利有两种方式:短线大单量交易、长线小单量交易。交易思路的调整主要是确立目前应该是长线思路还是短线思路,在趋势行情中可以是长线思路,那么交易量应该相对放小,因为你未来获取的利润空间较大,相对应的在趋势的运行过程中也要承受较大的上下震荡,相对较小的单量可以使你能够守住持仓,不至于轻易被震荡出局,所以也就不重视短期利润;若是短线思路,则刚好相反,交易量应该相对放大,并重视短期利润。也就是说交易思路决定交易数量。而交易思路的确定又要根据市场的状态来把握。市场并不是一直处于趋势之中的,也不会一直处于震荡之中,所以,我们不能紧抱自己的思路不放,在任何时候要么保持长线思路不放,要么就是短线思路,而是要根据市场的状态来做适当的调整,这种调整的重要性很大,也并不妨碍你主要的追求,如重视趋势利润或短线利润,也不会和你的交易系统发生冲突。你的交易思路必须适应市场,而不是要市场来适应你的交易思路。 调整交易思路,首先就要判断市场状态,我个人认为判断市场状态比预测市场要容易得多,这就使得交易策略的调整具有可操作性。相反的,若不能适当调整交易策略,则当行情与你的交易思路发生冲突之时,你将一直处于来回亏损之中,来回的亏损对你的交易信心和交易系统会带来很大的打击,甚至使你被迫放弃你的系统。 例如:在2003年11月至2004年2月18日之间,大连大豆一直处于300多点的宽幅震荡区间,在这种状态下,若你坚持长线交易思路,则你的交易就会出现来回的亏损,并且价格跳空剧烈,哪怕你当时获利达100点,也可能第二天就会变成亏损。我自己就经过两次获利很大的情况下转为亏损的,这种交易结果在告诉我市场已经进入大幅震荡状态了,因为前期市场也已经经历过了大幅上涨行情,所以市场出现这种震荡也是完全正常的。所以之后我基本上采取当天进出的方式进行交易。那么,什么时候交易策略又要开始调整呢?我重点关注震荡区间的是否打破,若一旦打破,则交易思路自然就改成长线思路,因为一个长达4个月并且振幅巨大的盘整区间被突破之后,市场出现新的趋势行情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目前,大豆已经重新回到上涨趋势状态,所以长线思路是适应市场的。当然,在你发现市场进入震荡状态之后,若你是一个长线交易者,也完全可以采取观望的策略。总之,你必须调整交易策略,而不要死死的守住自己的思路不改。 相反的,对于铜的行情来讲,我相信任何人都能看出来它处于非常强劲的上涨趋势之中,在这种趋势行情中,若你采取短线交易策略,则随着价格的不断上涨,你再次进场的勇气会逐渐丧失,并且经常性的跳空上涨也会使你丧失进场的机会和利润,到最后你只能看着行情过去,留下无尽的悔恨。我们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说这种行情适合你,而那种行情不适合你,而要让自己去如何适应市场。 在震荡行情中坚持长线交易,会使你的资金很快丧失50%,而在趋势行情中坚持短线交易会使你的利润减少50%,这就是调整交易策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自己是偏好长线交易的,并且以前也一直如此,我甚至看不起短线交易,认为那是低级的交易,但市场是最好的老师,它让我切身体会到了交易策略调整的重要性。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在任何时候都坚持哪种交易方式,应该认识到,只有适应市场的才是最好的交易方式。 判断市场状态可以用均线,判断趋势是否出现,可以看价格是否脱离盘整区间,根据均线和图形结构,你就可以调整自己的交易策略。交易策略无非就是:长线持有还是短线交易,或者最简单就是观望。当市场不给你长线交易机会时,你不要勉强自己去做长线,那样你会伤痕累累的,是否应该长线不是由你来定,而是由市场来定。当市场不给你短线交易机会时,也不要勉强自己短线交易,那样你会丧失很大机会的。当市场处于非常冷清的时候,你也不必要提前进场,因为价格的平静会使你无法忍受,而应该耐心等待交易机会的出现和行情的启动。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