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以长周期、大范围的各类资产比较,得出结论:一篮子股票是多数人最好的投资。点击查看。 为何一篮子股票可以成为多数人最好的投资?根本逻辑是什么?当我们谈论股票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现在,就简单做个逻辑梳理。 1.风险溢酬 传统的定价理论提出:资产收益率=无风险收益+风险溢价。 根据组合理论,一个分散的组合,其个别资产的特有风险被分散,组合等于市场篮子时,组合收益=无风险收益+系统风险溢价;即:组合回报等于市场收益,来源于承担系统风险的报酬。 迄今为止,系统风险定价,仍存在诸多争论。原因之一,就是真实市场并非有效。真实市场中,风险和收益往往并不对称,因此,我们不如把风险观转向时间观。 2.股票回报的模糊公式 股票价值是股东现金流的未来贴现。“模糊的正确好过精确的错误”,如果我们用更直观的方式,可以粗略的把一篮子股票的回报表述为: 投资回报=(1+利润变化)*(1+估值变化) 举例:我们以13倍市盈率买入某资产,若干年后,其市场估值9倍,其利润是当初的33倍,则投资回报=(1+33)*(9/13)=2350%,如果这笔投资历时十年,那么,年回报是37%。 利润和估值如何变化?我们先从简单的开始。 3.估值中枢 如第1条提及,股票预期收益率包含无风险收益和风险溢价,以此贴现,是估值的实质性基准。 拆开看,无风险收益和风险溢价是怎样变化的? 无风险收益:货币的时间成本,是长周期变化因素; 历史地,无风险收益在窄区间波动,向通胀回归; 如果考虑剔除通胀的“真实回报”(Real-Return),无风险收益变化对收益率的影响将进一步缩窄。 风险溢价:短期与情绪/偏好相关,典型如:牛市vs熊市,蓝筹偏好vs小市值偏好等。但长期,风险溢价总是向平均系统风险预期回归。 剔除通胀的无风险收益波动域狭窄;风险溢价向系统风险预期回归。两因素加总,使市场长期估值中枢趋于稳定: 围绕估值中枢,多回合长周期下来,估值对一篮子股票回报的影响趋于不显著(如果不是买在上边界、卖在下边界)。实操上,可以谨慎的给未来估值以一定的折扣。 4.利润变化 投资回报 =(1+利润变化)*(1+估值变化) 比起估值的相对稳定,决定投资回报的重头,在于利润变化。 标普1890-2014,10年期滚动净利增长率。 一共151组数据,滚动计算每个10年整体利润的复合增长情况。 120年来,利润复合增长9.23%,非常接近于前文指出的“127年来复合回报率9.3%”; 全部151组10年数据,增长中枢为10%,151组数据中,仅14组增长率低于6%,10年复合利润增长率高于6%的概率为88%。 沪深300十年利润增幅。 沪深300指数2005年成立,近十年来,整体利润年增幅高达12.15%。 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企业的长期利润增幅均趋于10%,如果你投资的是市场篮子(整个市场),那么,长期来看,你的投资回报也会趋于10%,如果你的篮子好于市场(平均水平),你的投资回报将大于10%。 5.买股票就是买… 企业—你们和巴菲特都这样说。 通过利润的变化,我们终于来到股票的锚点—企业。股票的长期回报,最终得益于企业的价值创造。 那么,企业价值创造的实质是什么? 科斯(Ronald H. Coase)提出,企业存在的基础在于对交易成本的优化。企业内部,市场被替代,对资源的主动配置节约了市场固有的运行成本(如信任、价格形成和一系列契约),从而形成较价格机制更优的协作体。本质上,企业是优化的协作体系。它以更高效率和更低成本,集聚资源,形成生产力。 企业成长,在于协作体系持续优化的同时,边界扩张。科斯进一步指出,边界取决于企业家的配置能力。当配置效率不再优于市场时,额外交易将超过市场成本,此时,企业达到经济边界。 如果把配置能力比作算法,那么,八十年后的今天,该算法不再仅仅依赖于企业家个人。他们更像是协作体系的架构者,以优异的协作关系集聚算力、扩展资源,以实现算法--协作体系及其配置能力的升级: 微观的,优质企业以此路径达成螺旋式上升。宏观的,每一管理变革,都将促成协作关系的优化;每一科学革新,都将提升生产率,最终,生产力趋势性上扬。整体上,企业价值创造,源于生产力及其持续提升。 一篮子股票,是一组持续创造价值,且宏观上必然不断升级的生产力。 买股票,就是买生产力。 6.投资选择 人类世界在最近200年爆炸式发展。今天,你可能同样感到,和历史上的任何时期相比,物质已极大丰富。这前所未有,哪怕仅仅二十年前。当然,你可能还有更多物质愿望有待满足,比如更好的房子、车子或一个iPhone8;同时,世界上还有地区和人口仍处于匮乏。但是,以当今的生产力,批量满足这些匮乏,委实不费吹灰之力;不可否认:人类正在趋近于物质丰沛时代。 可以预见,这个时代,一般生活资源乃至生产资料的稀缺程度将趋势性降低;与之相对,好的主意、协同和生产力,仍将持续稀缺。 在这个时代,你的投资如何选择?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