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期货股票期权专家

谭浩俊:银行股“破净”潮来袭 风险不容小觑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8-05-25 08:26:45 来源:腾讯证券研究院 作者:谭浩俊

据统计,截至5月24日收盘,A股上市银行板块中,“破净”股达到15只,占比57%。次新银行股中,除了上海银行,杭州银行和江苏银行也在破净之列。破净也迫使上海银行维稳股价了,5月22日,上海银行发布关于触发稳定股价措施的提示性公告称,公司A股股票已连续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低于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于当日触发了稳定股价措施,将在6月5日前制定稳定股价方案。


很难想象,作为白马蓝筹股的银行股,竟然会频繁掀起“破净潮”。申万银行指数显示,从2000年到2016年1月,银行板块市净率跌破净值的时间段就有5次,整个银行板块共有242个交易日“破净”。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银行股“破净”?


监管趋严下中小银行困难加大


我们注意到,此次“破净”的银行,以中小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为主。虽然这些银行从表面看营收和盈利都还不错,也都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如上海银行,财报显示营收和盈利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机构也预测其今、明两年的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4.3%、12.9%。但是,很明显地,投资者似乎不买上海银行的业绩账,而是选择躲避,继而导致上海银行的股价没有能与业绩联动,出现“破净”。


为什么投资者对中小银行实施躲避,而不像过去那样追随业绩,疯狂投资呢?原因就在于,中小银行在日益严厉的监管政策下,已经暴露出吸储能力减弱、投放能力下降的问题,无法像大型国有银行一样依靠密集的网点吸收存款。自然,就没有了放贷的基础,效益也就难以保证了。


要知道,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信贷狂增以后,很多中小银行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存贷倒挂,存款增长速度放慢,贷款又无法放慢,导致贷款发放没有存款做保证。那么,盈利能力就会下降。投资者选择躲避中小银行,就是因为中小银行未来的发展充满太多不确定性,无法象大型国有银行一样稳定运行、稳定预期。所以,预期已成为广大投资者对银行股是否感兴趣最主要的投资参考。


资管新规下银行的风险点增多


从资管新规征求意见开始,银行股就开始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虽然有个人房贷做支撑,压力没有立即显现。随着个人房贷受到楼市调控政策的严厉约束,银行的潜在风险和压力也在开始逐步暴露。


更重要的,资管新规对表外业务的约束与规范,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就是说,银行通过表外获取存款资金的规模将被大大压缩、空间被大大压减。没有表外业务,不仅中小银行难以承受,大型国有银行也面临很大的压力。相关数据显示,在100万亿的资管业务中,有20多万亿是银行的表外理财产品。如此规模的表外业务受到限制和约束,银行会面临不小的压力。所不同的是,大型国有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强一点,还没有发展到暴露的地步。但是,决不代表没有影响。一年半的过渡期并不算长,投资者眼看着这些表外业务大多要在一年半的时间内规范到位,怎么能不心生担忧、继而选择躲避呢?


而在去杠杆的要求下,银行不仅自身面临着去杠杆的巨大压力,需要不断地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不再像过去一样出现“虚胖”现象,更要通过信贷结构调整,帮助企业去杠杆。这其中,开发企业、政府融资平台、大型国有企业是去杠杆的主力军。而恰恰是这些主力军,是去杠杆的最大难点,也是最大痛点。


银行股“破净”的时间可能会拉长


资管新规的靴子已经落地,去杠杆的要求也有了进一步的明确,银行的效益预测也更加清晰了。那么,银行股还有没有投资价值呢?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此前出现的银行股“破净”现象,一般情况下,只要“破净”到位,很快地就会步入到上涨空间,以填补此前出现的“失落”现象。因此,对投资者来说,躲避风险没有上升到心理恐慌。因为,在多数投资者眼里,银行股仍然是白马蓝筹股,只要给予时间,是不会有风险的。


但是,此次出现的“破净潮”,明显存在较大差别。要知道,资管新规的出台,从长远来看,对银行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就眼前来说,银行的“好日子”,会因为资管业务监管力度的加大,无论是经营还是效益,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也意味着,即便眼前的效益还好,未来的预期也不会太佳。真正要想让投资者看清银行股的投资价值,必须等到一年半的过渡期结束以后,如果哪家银行仍然能够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就有可能受到投资者的青睐。这也意味着,眼下的银行股,会被投资者冷落一段时间,会继续承受估值压力,不仅“破净”银行会进一步增多,“破净”的时间也会拉长。即便恢复净值,也有可能继续“破净”。未来的银行股,很有可能会出现“破净”——恢复——再“破净”——再恢复的循环现象,直到一年半过渡期结束。而这期间,还要看去杠杆等的力度如何,效果如何。

责任编辑:李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