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锡价的大幅波动引发了市场激烈的舆论之争,争论的焦点在于锡市场的基本面供需情况和缅甸矿供应下降的预期。根据我们对上下游产业链的调研和了解,中短期国内锡市场仍处于供应过剩的状态,而长期预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仍需时间确立。 从2017年开始,有关于缅甸矿供应大幅下降的消息在业内普遍蔓延。但是,2017年缅甸矿的供应达到了历史峰值——6.7万吨,与2016年相比增加了7000吨左右。预期与实际产出大相径庭,究其原因,一部分是因为选厂产能和技术的大幅提升增加了矿石加工量和利用率;另外,参与采选、贸易的公司数量增多,矿源竞争激烈,使得单个公司获得的矿源数量下降,从而导致对于精矿数量下降的普遍判断。 2018年,市场再次预期缅甸矿供应的大幅下降,我们也认为当地矿石开采难度增大,矿石库存开始消耗的状态下,精矿供应量会出现下降。同时,3月份仅2000吨的出口量也给了市场信心。但是,4、5月份当地供应逐渐恢复,尤其是5月份再次回到5000吨以上,使得缅甸矿未来供应下降的预期变得更加不确定。另外,价格的高企也促使当地的低品位矿、尾矿回收得到了很大的利用空间。 从数据上看,2018年1-5月份,中国从缅甸进口的锡精矿大约26000吨左右,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5.6%。剩余几个月按照每月4000吨的货运量保守估计,共计可能有28000吨左右的供应量,全年的货运量大约54000吨左右,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3000吨,但是这不包含当地政府库存抛售。过去几年,政府每年都会有一定数量的精矿库存抛售,抛售数量从3000吨到7000吨不等。根据一些证券公司和机构发表的公开信息,缅甸政府当前的精矿库存大约为1.5-2万吨左右。因此,缅甸精矿货运量下降的不确定性依然很大,目前还很难判断明显的趋势。另外,根据全球各地大型矿山的生产经验来看,在没有突发因素的影响下,如此大规模的矿山在短时间内大幅减产很难实现。 另外,今年国内锡矿产量将出现较大幅度的增加,我们估计增加量在8000-10000吨左右,其中以内蒙兴业集团旗下的银漫矿业为主。银漫矿业预计2018年的锡精矿产量为7000吨,其去年的产量为3000多吨。银漫矿业是国内近二三十年来,除华联锌铟之外唯一一座投产运行的大型锡矿山企业,产量有持续增加的潜力。同时,价格的上涨也刺激了国内锡中矿和低品位精矿的利用,据各类渠道反映,这部分原料的增加大约为500吨/月。 综合来看,从年初至今,国内原料的供应与去年相比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而近期价格的大幅上涨,已经促使原来无法经济利用的原料投放市场,从而使得冶炼厂锡锭产量出现明显上升。根据我们的了解,今年1-4月份国内锡锭产量同比增加8%至56800吨。 随着印尼锡冶炼企业逐步获得出口许可证,印尼的出口量也大幅提升。5月份,印尼商品与衍生品交易所的交易量为12330吨,根据以往的出口趋势,其实际出口量接近交易所交易量,因此我们初步判断5月份出口量可能超过12000吨,这是印尼过去几年月度平均出口量的2倍,与今年4月份相比增加了3倍多,比去年同期增加了76%。如此大规模的出口量给国际市场造成了较大的压力,使得国外现货升水急速下降至50美元以下。过去多年,国外锡锭现货升水普遍在100-300美元左右。 消费方面,今年国内的消费一直比较疲软,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其他基本金属的消费延迟类似,但是也有个别特殊情况。首先,中美贸易战对电子制造业产生的隐忧较大,尤其是中兴事件,造成了行业内一些焊料企业的订单突然停止,下游企业对于未来的预期普遍谨慎。其次,占据国内第二大消费的化工领域在今年上半年遭遇了安全环保的压力,部分化工原材料出现供应奇缺的现象,导致锡化工产品产量的下降。其中,以甲基锡的生产下降最为明显。根据国内主要的甲基锡生产企业的反馈,今年由于环保要求的提升,生产甲基锡的主要原料——球基酯产量大幅下降,国内球基酯减停产数量可能超过去年同期产量的50%。其中,以青岛地区最为显著。而且,由于6月份青岛上合组织峰会的召开,当地球基酯材料的生产和运输受到进一步影响,供应继续萎缩。在这种情况下,甲基锡企业不得不大幅缩减产量,减产幅度大多在10-30%不等。甲基锡的锡使用量占国内锡化工使用量的70-80%左右。 5月份国内价格的大幅上涨也造成了国内外价差的扩大,去年以来一直存在的出口通道完全被封堵,并在个别时间点带来了进口获利的机会。另外,在国内外价差的诱惑下,一些下游企业也扩大了锡锭的加工贸易量,减少了从国内购买锡锭原料的数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国内锡锭过剩量消化的压力,库存开始攀升。从国内各主要仓库的数据来看,近期锡锭库存也出现增加的迹象。 总体来说,目前国内仍处于供应过剩的状态,价格的上涨进一步催生了供应的增加。但是,需求短期内还难以见到改善的迹象,加上出口业务的全面停止,国内过剩量还有进一步增加的可能性。中长期来看,缅甸锡矿产量下降的趋势不可逆转,但是下降幅度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另外,短期的货运量与价格、政府抛售等存在很大的关联。 责任编辑:韩奕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