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美国的贸易冲突升级,周二扰动了全球金融市场,之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要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征收关税,致使北京指责华盛顿想发动一场贸易战。 特朗普周一表示,此举意在回击中国向5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加征关税的决定。中国的关税决定则是对美国周五宣布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的回应。 特朗普最新的关税威胁规模之大,令中国难以做出对等的回应,根据美国的数据,受到关税威胁的中国产品的价值比去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产品总价值高出700亿美元。 这将促使中国采取其他的回应方式。以下为几个可能出现的情况。 更多关税 中国上周五威胁对500亿美元美国产品加征25%的关税后,可能提高飞机等更多美国商品的关税。 中国还可能扩大拟加征关税商品的规模。 但至多也就如此了。 美国的数据显示,中国去年进口1,298.9亿美元美国商品,美国进口了5,054.7亿美元中国商品。中国海关的数据则显示,中国进口了1,539亿美元美国商品,美国进口了4,298亿美元中国商品。 无论看哪方的数据,即使特朗普对3,000亿、甚至4,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征税,中国都只能对1,000多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征税。 为推动贸易战升级,中国必须采用非关税措施。 制造瓶颈 中国可能给来自美国的进口商品制造代价高昂的瓶颈。 进口商与行业消息人士5月对路透表示,中国已加强对来自美国的商品的检验,有别于以往较为随机的检查。涵盖的产品从猪肉和汽车到新鲜苹果与樱桃等等。 进口商表示已被告知这些检验的纯属“技术性”程序。美国苹果、樱桃、部分汽车与猪肉已经列入中国的关税清单。 中国也可能对美国产品与企业实施新规,要么限制它们在中国的存在,要么乾脆完全禁止它们开展业务。 Facebook与Alphabet旗下的谷歌等美国企业的产品,多年来一直受到中方的阻挡,不得其门而入。 欲在某些行业取得营业许可,也可能变得更加困难。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USCBC)中国区事务副会长彭捷宁(Jacob Parker)表示,中国无疑将开始另觅途径,针对在中国市场运营的美国企业采取强制行动。 “我们从企业那听到的一件事情是,中国政府在与国内私营和国有企业开会,讨论采购来源多元化以减少采购美国商品和服务、并将这些采购合约转给欧洲、日本或是国内企业,”彭捷宁表示。 在中国表示将向海外投资者和企业进一步开放之际,减少美国企业在中国的准入,可能是其他外国企业的福音。 “这可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因为我们许多在中国做生意的会员企业经过几十年已经建立了可观的市场份额。如果这些份额立即受到侵蚀,几乎就不可能恢复,”彭捷宁并称。 并购交易 获得中国对美国企业并购交易的许可也可能变得更加困难。 例如,中国尚未批准美国芯片制造商高通(Qualcomm) 准备以440亿美元收购恩智浦半导体的交易。该交易已经得到所需的全球九家监管机构中八家的同意。 汇率手段 中国可以允许人民币兑美元贬值,以使美国商品变得更加昂贵,并使中国出口商品变得更加便宜。事实上,人民币兑美元自4月中旬以来一直下跌。 但一些经济学家表示,中国决策者将小心避免人民币兑美元大幅下滑。2015年人民币贬值导致持续数月的资本外流,人们对此还记忆犹新。 中国持有大量美国公债 中国还可以削减持有的大量美国公债。截至3月,中国共持有1.188万亿(兆)美元美国公债,创2017年10月以来的最高规模。 但由于中国的投资组合中有如此多的美国公债,一些经济学家称,北京不想导致其投资价值大跌。 因此,很多经济学家认为,与可能导致市场混乱并可能伤及自身相比,中国更有可能会向美国企业施压。 抵制 美国商品可能也会遭到中国消费者的抵制。去年韩国不顾中国的反对部署了萨德反导系统,导致中韩关系恶化,韩国商品也遭到抵制。 韩国乐天集团是最突出的例子。该公司建设综合购物中心的计划被无期限搁置,其在中国的几乎所有乐天玛特店铺因据称的消防安全问题,在去年大部分时间内被关闭。 中国人赴美旅游可能也会受到打击,因旅行社已减少赴美旅游产品。每年有约300万中国人去美国旅游,在美支出数以百亿美元计。 2016年蔡英文当选台湾领导人,当时中国大陆赴台湾游客锐减。虽然蔡英文表示希望与大陆和平相处,但北京方面怀疑她寻求正式独立。 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2015年美国对中国的服务出口中,旅游服务几乎占到三分之二。旅游服务业同时还是美国对中国服务出口的最大类别。 对美国商品实施禁运 中国可能作出的一个极端回应,将会是对一系列美国商品实施贸易禁运。但如果中国作出此类举动,则会与他们的言行不符。 此类举动将代表双边关系的大幅恶化,会在全球贸易体系掀起轩然大波。 美国在1950年至1972年期间,曾对中国实施贸易禁运。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