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日益受到市场关注。与此同时,随着美联储加息、美元指数快速走高,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近日出现了大幅贬值。对于习惯了在股市“做多”的中国投资者来说,人民币贬值似乎不是一件好事,因此大家都很担忧。 那么,人民币贬值究竟意味着什么?什么情况下才值得我们去担忧? 美元为何“更值钱”了 现在的100美元可以兑换到645元人民币,表明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大致是6.45。而大概几个月前我们狗年春节的时候,这个汇率是6.25,就是说100美元只能换到625元人民币。可以看出,与春节时相比现在的美元更值钱了,也说明我们的人民币贬值了。 美元为什么在这几个月里变得更值钱了?原因在于美国经济景气度持续上升。就在几天前,美联储又宣布加息,市场同时预期美国今年内还会有两次加息,加息意味着以美元计价的资产价格上升。不仅如此,美国政府方面预计他们的经济增长率会升至2.8%,通胀预期也会继续上升,这进一步加强了全球市场对美国经济转暖以及资产价格走强的预期。 更重要的是,中国并没有跟随美国加息。这样一来,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利率水平有所拉大,再加上美国经济走强预期,就会吸引全世界的资金或许也包括在中国的一些海外资金,转道去美国获取更大投资收益。在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下,想要用本国货币兑换美元的人多起来了,在供求关系作用下,美元就越来越值钱了。 举一个例子。去年的美元指数非常弱,2017年1月时,美元指数在103附近,但随后一直下滑,到9月已经跌至92,甚至在今年中国农历春节前还跌到88附近,相比去年初跌去了接近15%。但是,这之后美国公布的一些经济指标显得非常强劲,今年4月中旬开始美元持续快速上涨,从89升到现在已超过95。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国凭借它的全球地位以及乐观的经济预期,未来一段时间还可能继续吸引全球资金,美元指数也有望继续走强。因此,除了某些与美元实行固定联系汇率制度的国家或地区,其他非美货币与美元的汇价,无一例外都出现了贬值走势。 人民币总体保持坚挺 但是,不同的非美经济体对美元贬值幅度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人民币对美元近两个月贬值了约3%,同期的欧元对美元贬值了超过6%,这是因为相比中国而言,欧洲经济显得更弱,地区政局也不太稳定。 再比如俄罗斯卢布对美元,同样的2个月内贬值超过4%,南非兰特对美元贬值约14%,阿根廷比索对美元贬值幅度则超过了37%。反观人民币对美元,在2017年初时从接近7的水平一路升值到今年2月的6.25,其间升值幅度接近11%,最近两个月贬值3%真的不算什么大事。 6月19日中国股市突然大幅下跌,或许是引发市场担忧的催化剂。当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发表重磅言论称,当前我国经济基本面良好,经济增长的韧性增强,总供求更加平衡,增长动力加快转换,今年以来人民币是少数对美元升值的货币之一。随后昨日A股开始恢复理性,很大程度缓解了市场担忧。 换句话说,既然美国的经济复苏预期更为强劲,今后一段时期美联储或多次加息,那么从经济基本面去判断,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继续维持双向波动,也完全是正常的现象。相反,如果中国经济延续下行,但对美元汇率却逆势快速升值,那反而是一件令人担忧的事情。 人民币料维持双向波动 国内投资者为什么对人民币贬值充满担忧?这其实还是“做多思维”在作祟。我国当前最普遍、最大众化的投资手段无疑还是股市,绝大多数普通投资者仍是依靠股价上涨获取收益,因此潜意识中就容易认为,不管什么事情上涨就是对的,下跌就是不对的,进而错误地套用到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 汇率就是货币之间的一个比值。对于普通国内民众而言,美元汇率涨跌本身,对工作、生活的影响其实并不大。一般来说,只有那些在原材料、产品销售等领域需要依靠海外市场的企业,才有可能受到汇率变动的影响。 比如说国内的航空运输企业,因为需要依赖从海外进口的石油等燃料,而石油基本上是以美元计价的,一旦人民币对美元出现贬值,其服务销售所得的人民币收入用于兑换美元购买燃料时,就会比以前吃亏。相反,国内的服装生产贸易企业,将生产出来的服装鞋帽卖给美国,收进美元,再将美元换成人民币用于发放国内制衣工人的工资,因为人民币贬值,所以同样的美元收入可以换到更多人民币,因而贬值对这家服装企业是有利的。相反,当人民币对美元连续升值时,国内那些服装、纺织等出口型企业将受到持续冲击。事实上,在我国当前经济下行、新旧动能转换、金融去杠杆仍处攻坚期这一宏观状况下,人民币顺势稳定地贬值,也不是什么坏事。 所以说,当前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走势,既有一定的合理性,符合中美经济基本面的对比预期,同时,相对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人民币汇率仍保持了既有的坚挺和均衡。可以说,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与升值交替趋势还将持续,汇率双向波动也将更为明显。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