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投资名人堂 >> 期货 >> 傅海棠

傅海棠:中国经济没有问题,世界学习中国模式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8-07-11 11:43:09 来源:七禾网

2018年7月1日,由河北大学MBA教育中心主办,复旦求是东方经济学研究中心协办的【东方经济学交流活动】在河北大学成功举办。傅海棠在交流会中做了主题演讲,以下是演讲的文字整理。


精彩观点:


经济学不单针对国家,也针对每个人,针对方方面面。


没有生产、没有交换就没有经济,经济学就是为更好的生产、更好的交换而服务的。


一出政策就叫“刺激”,我对这个词是感到有点头痛的。出政策促进经济的发展,这叫“刺激”吗?大错特错。


经济发展没有过热一说,因为多了总比少了好,能一年完成的经济发展何必要一年半。


我们每一次的经济下滑和经济危机,都是因为防风险而发生的风险引起的。


“繁荣之后必然走向萧条”明明是一个谬论,却被人传成了真理。


繁荣本来没有错,但却因为你杞人忧天,采取措施,为了防风险而产生了风险。


提高生产力、促进技术革命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经济学上这个“泡沫”的观念,可以说是害人不浅。


快总比慢好,多总比少好,有总比没有好。


经济学现在的数学化、公式化,其实就是妖魔化。


人实际上是非理性的,人是需要管理、需要教育的。


最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最符合经济本质的就是国家管理下的市场经济。


生产太多,促进消费,消费过旺,促进生产,经济永远持续向好的发展。


科学技术越来越强,生产力逐步提高,因此,不要担心经济不行。我们一定要以发展、以变化的眼光去看问题,经济发展是活的,是在变化的。


中国房价其实并不高,我可以告诉大家为什么这几年房价猛涨,就是因为房价太低了。


我们有很多方面的消费是国家补贴的。


(买房)早买早好,晚买晚好,不买不好。


经济学家们都很厉害,但是他们被所学的经济学误导了。


经济学讲的是一个系统,不能单一摘出某一个面或某一个点来看问题,西方经济学没有系统,所以经济学就错在片面化。


西方经济的发展也不是靠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发展起来的。


中国的这一套政治体制和发展经济的模式,是任何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模式都不可比拟的。


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因为谁不学习谁不能发展,谁学习中国谁发展的就好。


《中国崛起的奥秘-财富论》这本书其实也是在中国过去40年经济发展基础上的总结,是正确的,是真正的经济学。


我们可以把修铁路看成是公共消费,修铁路本身就没想赚钱,而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方便人们出行,提高生活水平。


傅海棠:总有经济学家说经济有问题,要出现危机,结果每一年都挺好的,没觉得经济发展有大问题,总体来讲是一天比一天强。说高铁修的太多,有泡沫,但好像现在买不到票了,并且高铁的运营能力都是相对饱和的,没有办法再增加太多新的班次,这足以证明经济学是有问题的。如果没有问题,学了经济学几年之后,预测的结果应该是非常正确的,这才能证明经济学是对的。按照教科书上讲的或按照西方主流观点去预测房价,结果一次都不对,所以说我觉得不少经济学教科书应该重修,较多经济学研究都不对。


在这种背景之下,我们三个人(傅海棠、孙成刚、沈良)合作出了一本书,叫《中国崛起的奥秘-财富论》。大家可以仔细看看这本书,如果有问题,可以与我交流。看明白了这本书,我相信对国家、对企业、对个人都是有好处的。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是离不开经济学,最简单来讲,养猪喂鸡也与经济有直接的关系,都隶属经济学的范畴。经济学不单针对国家,也针对每个人,针对方方面面。


谈到经济学,所谓的经济学就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我不知道传统经济学上怎么解释,我自己的解释实际上“经济就是生产到交换的综合过程”。没有生产、没有交换就没有经济,经济学就是为更好的生产、更好的交换而服务的。在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哪个地方不协调,出现了问题就尽量的解决问题,这就是经济学。这跟治病救人的医学一样,没病防病、有病治病。


西方经济学错误大了,它说市场要自我调整,不要人为过多的插手,尤其是政府不要管。按西方的说法就不用经济学了,既然要自我调节,有病自己能好还要什么医院,要什么医生?西方主流的经济学家就是这个观点,市场有了问题自我调节,政府不要管,如果都让市场自己来,那经济学的作用是什么?这肯定是不对的。就跟种庄稼一样,旱了在那等死,让庄稼自己去抵抗,那要农学什么用?肯定要进行人为的管理,想尽一切办法把病治好。经济也是这样,真正有了问题,采取一切措施也要把经济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是很正常的做法。


西方经济学里有一个名词叫“刺激”。一出政策就叫刺激,我对这个词是感到有点头痛的。出政策促进经济的发展,这叫刺激吗?大错特错。本来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像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旱了要浇水,这怎么能叫刺激呢?这是正常的、必要的措施,是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很多名词都是有误导性的,如刺激、过热、泡沫、过剩等。以“过热”为例,传统的西方经济学认为,繁荣之后必然走向萧条,经济过热隐含巨大的经济风险。所以大家听到“过热”就会觉得有问题。但实际上,经济发展是越快越好,哪里有过热一说?为什么吃饭会吃的过饱,这是因为肚子的容量是有限的。发展经济哪里有过热一说,这又不是开车,开的太快了有风险。经济发展没有过热一说,因为多了总比少了好,能一年完成的经济发展何必要一年半。经济发展了,物质财富多了,又不是害人。所以这个定义也有问题,误导了我们。


美联储前主席举了一个例子,在酒宴正酣之时撤走红酒杯,它的意思是经济发展良好的时候要采取措施降温。这两个事是格格不入的,不能相提并论,酒宴正酣的时候撤走红酒杯很对,因为我们酒量有限,而经济发展是没有限度的,物质财富还是非常缺乏,亿万人民的需求还远未满足。发展经济何谈“撤走红酒杯”一说?把互不相干的两个独立事件联系在一起是没有意义的。但是没有人给他指出来,所以他认为这样非常对,经济过热了就要降温,这叫做预防经济风险。


但其实我们每一次的经济下滑和经济危机,都是因为防风险而发生的风险引起的。我举个例子,有一个人非常健康,过去二三十年没得过什么疾病,吃饭也不太注意,大吃大喝也没问题。然后有个医生对他说,你这样不行,几十年都没有得过什么疾病,隐含着巨大的健康风险,需要注意防范风险。一个医生这样说就算了,出来第二个医生也这样说,并且天天这样说。于是那个人就把这件事当真了,开始防范风险,四处克制。结果一段时间以后,日渐消瘦,马上就病了。医生一看,马上就会说:怎么样,我说有风险吧,真的得病了吧。健康之后并不是一定要得病的。“繁荣之后必然走向萧条”明明是一个谬论,却被人传成了真理。本来好好的,没有风险,却因为采取了降温措施而产生了经济风险。繁荣本来没有错,但却因为杞人忧天,采取错误的措施,为了防风险而产生了风险。大家可以仔细去研究一下,每一次经济的衰退,都是因为采取了降温的措施。


我想不明白,为什么如此简单明了的一件事,这么多人到现在都搞不清楚。很多院校、专家也专门研究过这个课题。研究来研究去,好像也没有搞清楚是因为我们采取了错误的降温措施而发生了后来的经济萧条,反而找了很多其它杂七杂八的理由。我觉得更可笑的是有人居然会认为是技术革新导致了金融危机,因为这使得很多人失业。照这么说的话,现在高铁就该停止修建,收割机也该砸掉,这对吗?肯定不对。我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要把这两个问题联系在一起。经济发展,就是要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力。提高生产力、促进技术革命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怎么就成了引发金融危机的原因?


还有一个是“泡沫”问题,其实,经济发展本来就没有什么泡沫。昨天我和一些投资专家交流,就谈了经济问题。难道小麦亩产从800斤涨到1100斤就有泡沫了?吃不了就存起来,收1100斤肯定比收800斤要好。吃不了总比不够吃强,哪来的泡沫一说?经济学上这个“泡沫”的观念,可以说是害人不浅。不仔细去思考这个事儿,就容易当真。快总比慢好,多总比少好,有总比没有好。在我小时候,农村总会发生一个事儿。有些孤寡老人去世,留下不少财产没有进行消费。那时候我想不通,身上有这么多的钱财为什么不消费呢?我的爷爷奶奶就跟我讲,宁愿吃不了也不能不够吃,你不知道自己哪一天就不在了,留一定的结余是对的。后来我就想明白了,有一定结余是对的,这样有保障,宁愿吃不了,不能不够吃。西方经济学就没有这种思维,总是认为需要多少就生产多少,一点也不能少,一点也不能多。这种状态其实是不存在的,这是理想状态。要么不够,要么就是多。就跟我们吃饭一样,难道我们能保证一粒米都不剩,刚好吃完就饱了吗?其实是很难的。在保证吃饱的前提下,多多少少还是会剩一点。这不叫泡沫,也不叫多余,而是必要,是事实。但在经济学上却被定义为了泡沫,还出了一些公式,一些方程,但经济学不是数学。所以说,经济学现在的数学化、公式化,其实就是妖魔化。


我因为这几年做投资,所以对经济学研究的也比较多。学经济学,好像不搞数学模型就不能毕业,我觉得这是误人子弟。研究经济学搞什么数学模型?关键在于针对情况,对症下药。旱灾了就浇水,涝灾了就排水;堵车了就停一会儿,道路畅通就开快一点。以安全、快速为标准,哪里需要数学模型呢?西方经济学是漏洞百出的,有一点对的地方就是供求决定价格。


还有什么“假设人是理性的”,应该实事求是,假设什么呢?在假设的基础之上,一步步去推理,前提就错了,后面还能推出正确的结论吗?只能是错上加错。实事求是解决问题才是关键。假设人是理性的,人是理性的吗?人实际上是非理性的,人是需要管理、需要教育的。超速要罚款都还有人要超速,醉酒驾驶要拘留也照样有人酒驾,人总有一种侥幸的心理。人就是人,该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去解决问题,不理性就出一些规章制度来约束。


经济学本来很简单,就是对症下药,解决问题,进行管理。市场是在国家管理下的市场。大家不要认为国家一出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和管理就不是市场经济,这是误区。最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最符合经济本质的就是国家管理下的市场经济。不要认为国家一管理就不是市场,这是误区,严重误区。就跟种地一样,非常简单。我要让庄稼高产,稳产,就要人为地进行干预和管理。稼苗,旱了浇水,涝了排水,生虫打药,长草拔掉,冬天不适合生长,使用塑料大棚,照样一年四季生长。经济也是一样,出了问题就解决问题,生产太多,促进消费,消费过旺,促进生产,经济永远持续向好的发展。有人说经济长期向好是不可持续的,长期繁荣是不可持续的,这个想法大错特错。经济长期持续繁荣是可以实现的,经济不繁荣的时候都能走向繁荣,既然繁荣了,有这么好的基础,为什么还会走向萧条?大家要想一想,我们用铲子挖土的时候都没有饿死,现在有挖掘机了,一辆挖掘机的能力相当于100个人,在这样的情况下,经济怎么会不行?我们用两条腿走路的时候都能生活,现在有高铁了,怎么可能不行?肯定是会越来越好,我们的未来一定一天更比一天好。科学技术越来越强,生产力逐步提高,因此,不要担心经济不行。我们一定要以发展、以变化的眼光去看问题,经济发展是活的,是在变化的。有些道理非常简单。


为什么经济学家看问题不准?比如前几年经济学家称房价要下跌,并列了几个理由:第一,房价太高;第二,人民没有这么高的购买能力。他们为什么会看错?中国房价其实并不高,我可以告诉大家为什么这几年房价猛涨,就是因为房价太低了。经济学家说房价贵,北京10万一平,上海10万一平,深圳也10万一平,10万一平的房价真是太高了,大部分人100年的工资都买不了一套房,按经济学家的这个算法,房价是挺高的。可是他们这个算法不对,因为北上广深并不能代表中国的房价,中国几千个城市,只有4个北上广深,北上广深不是给全国普通工薪阶层住的。在没有这一波上涨之前,前几年普通的县城的房价也不过2000多一平,普通的地级市3000-5000每平,很多省会城市7000-8000每平,在县城买100平米的房子也就20多万元,当时有二三十万存款的农民也不少,一些比较富裕的农民会到地级市买房。虽然上海房价是10万一平,但一年赚1个亿的中国人也不少,买10万一平的房子对他们来说也不贵。所以,房价这几年疯长,房子被抢光,到处是房荒,我们一定要看到本质。经济学家天天喊话房价太贵,人民买不起,他们拿普通民众和顶尖人才住的地方比较,没有可比性,不能相提并论。


还有一个经济学家说,北京10万一平的房价放在纽约差不多,在中国太贵了,其实,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域,没有一点可比性。中国和美国的基本收入、政治、实际情况都不同,没有可比性。在美国坐普通的火车,比在中国坐高铁都贵,还有坐地铁,在中国花费5元钱,在美国可能要花费50元,两个国家人民的收入、消费等都不同,实际情况不同。我们有很多方面的消费是国家补贴的,我们就节约了很多的钱,节约的这一部分钱可以在另一方面消费,例如房子,所以房价就高了。这就是经济学家判断错误的原因,没有以实际情况来分析,如果还停留在原有的观念之中,不仅看不懂国家经济发展,可能自己做投资也搞不明白。天天担心房价要崩盘,不敢买房,结果房价涨了。最著名的一个案例,上海的一个教授,前几年教育他的学生房价要崩盘了,让学生们赶快卖房炒股,有一部分学生听从他的建议把房子卖了去炒股,结果股市崩盘了,回头一看,房价涨了,一个卫生间也买不回来了。过去的很多年,很多人天天等着房价下跌,结果房价不断的往上涨,早买早好,晚买晚好,不买不好。教授看错了,实际上是源于经济学,其实经济学家们都很厉害,但是他们被所学的经济学误导了。


经济学讲的是一个系统,不能单一摘出某一个面或某一个点来看问题,西方经济学没有系统,所以经济学就错在片面化。他们每一个人研究一个问题,研究耳朵的和研究鼻子的不说话,研究嘴巴的和眉毛的也不沟通,西方经济学就是这样,有人研究眼睛,有人研究头发,这是不对的,要相互协调,相辅相成。西方经济的发展也不是靠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发展起来的,例如美国,非常发达,特朗普上台以后,就是特朗普说了算,又是加关税,又是国内降税,这是市场化吗?没有市场化,都是政府出台的政策。但是美国政府没有中国做得好,没有中国英明。一开始特朗普搞小动作的时候我就说不要怕,美国再厉害也没有中国厉害,所以我们没有必要怕。现在中国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非常到位,中国经济没有大问题,不要担心,中国发展得很好,未来也会很好。当然,站在美国的立场,特朗普也没有错,因为中国的发展使他们感受到了威胁。中国的这一套政治体制和发展经济的模式,是任何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模式都不可比拟的。


我们一定要自信,不是盲目的自信,这是事实。中国这一套发展经济的模式是最符合经济学本质的。《中国崛起的奥秘-财富论》这本书其实也是在中国过去40年经济发展基础上的总结,是正确的,是真正的经济学,适合任何国家。有人说西方和中国不一样,我认为适合任何国家,适合任何个体。目前特朗普虽然反全球化,他反归反,但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是挡不住的。我们看到目前全球经济腾飞,这次的经济腾飞不同于历史上的任何一次,是全球同时发展。最早是以英国、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第二个阶段划分没有一个很清晰的界限,以中国为首,因为人口基数比较大,再加上几个人口多的国家,这是过去三四十年。目前你可以看到印度也开始发展,东南亚也非常好,非洲现在也在积极发展当中。西方老的资本主义国家着急了,说制造业要回归,要搞大基建,所以未来若干年是全球同时发展。


其实这一次发展大家都看到了,都是在积极的学习中国模式,学的最明显的就是印度,几乎完全照搬中国的发展模式。特朗普上去的这一套也是学习中国的发展模式,只是他不承认而已,他也是看到了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在积极的吸取经验。经济发展潮流是挡不住的,大家都在学习中国。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因为谁不学习谁不能发展,谁学习中国谁发展的就好。中国的模式非常的优越,非常的利于经济发展。美国的模式有很多的弊端,尤其它的各行各业都属于个人所有,这会影响经济发展。


举个例子,公共设施不适合个体拥有,比如铁路。美国铁路也是个人拥有,这是不行的,中国就是国家所有。这里面有什么利弊?为什么美国高铁发展不起来?因为要算账,修高铁有多少上座率,有多少投资,多少年后收回来,他算完要亏钱就不修了。据说在奥巴马执政期间就给一个铁路公司补贴60亿美元,拨完又退回来了,补贴60亿美元还是不修,因为那个公司算了一下账发现即使收了这60亿还是要亏钱,所以就不修了。中国不怕亏钱,修了再说。国家一投资钢铁,工人赚钱了,挖掘机赚钱了,玻璃厂赚钱了,钢厂也赚钱了,高铁造好了我们所有人收入也高了,我们有钱坐得起高铁了,国家不修高铁,经济也起不来。实际上即便高铁亏了1万亿也没关系,它的衍生收入可能有20万亿,我们要算总帐、算大帐。有一个经济学家指出这个问题,说铁路欠债太多,这样不行,怎么就不行了?他光看到铁路亏钱了,却没有看到因为修铁路带来的经济发展。我们可以把修铁路看成是公共消费,修铁路本身就没想赚钱,而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方便人们出行,提高生活水平。我们不能说每一个生产都要把投资收回来,谁家买房也不是用来开宾馆收回成本的。所以,经济要活学活用,要学会变通。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就跟大家交流这些,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翁建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