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头条

取消不适用名单影响有限,白糖基本面依然偏空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8-07-17 17:38:40 来源:七禾网 作者:浙商期货倪筱玮

报告导读


7月16日下午商务部公布自8月1日起取消不适用名单,对所有配额外食糖进口统一适用保障措施,但由于受影响的进口量较小且进口仍有利润,因此影响有限。目前已入夏,但需求仍未启动,而北方加工糖低价促销,叠加走私糖的影响,后期国内白糖销售压力较大,目前国内南方现货价格仍然偏弱运行。


供过于求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扭转,本年度糖价上方压力较大,但由于糖价已跌至成本线下,继续下行的空间有限。2018/19年度种植面积增加,前期广西暴雨天气对种植的影响有限,增产概率依然较大。后续继续关注天气状况对下一年度产量的影响,以及进口、直补等相关政策。


短期内取消不适用名单提振糖价,但影响有限,白糖基本面仍偏空,静待备货期后的做空机会。


近期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背景下,棉花和豆粕行情波动较为剧烈,原本基本不受此影响的白糖却也自6月起一路加速下滑,在进入传统需求旺季后价格依然无反弹趋势,6月产销率也不及上一年度同期,郑糖从5500之上一路跌至4900之下的低位。那么是什么推动了这波“跌跌不休”的行情?近两日糖价出现了一定的反弹,后期糖价又将如何运行?后文笔者将对此进行解读。


1.全球糖市供应过剩


由于泰国和印度糖产量大增,国际糖市料连续两年供应过剩,国际糖业组织(ISO)预计2017/18年度全球糖市料供应过剩1100万吨,而2018/19年度全球糖市预计仍将供应过剩850万吨。预计后期印度及泰国的供应量依然施压全球糖市,而巴西糖减产以及印度的相关政策带来的支撑也相对有限,因此原糖上方压力较大。



2.取消不适用名单影响有限,警惕走私加剧


2.1.进口成本下降


全球食糖过剩施压原糖价格,使得内外价差依然较大,甚至配额外进口糖仍有较为不错的利润。同时需要关注的是5月22日起关税将降低5%至90%,稍早5月1日起增值税下调到16%,两税的下降使得进口成本下降约150-200元/吨左右。国际糖价走低、进口成本下调,对后期进口产生一定的吸引。此外据市场传闻, 7月下旬后将发布剩余75万吨的进口许可。



2.2.走私糖施压国内食糖销售


走私糖也不容忽视,本年度泰国出口量持续大增或为国内走私糖提供支撑,后期继续关注泰国缅甸等国家的出口。目前走私糖的利润预计在2700-3000元/吨的高位,如果内外价差继续扩大,走私量恐超过上一年度约200万吨的量。从7月初糖会会讯来看,走私糖确实已对国内食糖的销售形成了一定的威胁。


2.3.取消保障措施不适用名单影响有限


7月16日下午国家商务部公布,自2018年8月1日起,取消不适用名单,对所有配额外食糖进口统一适用保障措施。去年5月22日起我国对于不适用保障措施的发展中国家实行进口优惠政策(除非其进口份额超过3%且这些国家(地区)进口份额总计超过9%)——免征不适用名单中国家50%的保障措施关税税额。取消不适用名单意味着,所有配额外食糖进口将统一被征收50%的关税叠加40%的保障措施关税。


从2017年情况来看,我国从不适用名单中国家的进口量仅24万吨,占2017年我国糖总进口量的10.62%。名单中菲律宾进口量最高,占总进口量的4.3%。农业农村部7月预估2018年全年进口量约为320万吨,截止至5月底我国累计进口糖110.19万吨,则6-12月有约210万吨的进口量,基于10.62%的进口占比计算,预计8-12月受影响进口量不及20万吨。



商务部公告中称,保障措施关税以海关审定的完税价格从价计征,计算公式为:保障措施关税税额=海关完税价格×保障措施关税税率。进口环节增值税以海关审定的完税价格加上关税和保障措施关税作为计税价格从价计征。按照16%的增值税(5月1日起实施)、50%的关税叠加40%的保障措施关税来计算,目前配额外仍有较高的利润。



取消不适用名单使得我国下半年约不及20吨进口糖成本上升,短期内提振国内糖价。由于我国从不适用名单中所列国家进口的总量较低,并且配额外进口糖依然有利润,因此预计下半年减少的进口量较为有限。并且一旦后期进口量减少,则利空国际糖市,尤其对印度出口形成一定的影响,若国内外价差因此继续扩大,走私情况或将加剧。


3.产销情况不佳,库存压力较大


2017/18榨季全国共产糖1031万吨,至6月底销糖650万吨,比去年同期多销售47.5万吨,本榨季维持1500 万吨左右的食糖消费。但由于增产量较大,因此产销率仍不及去年同期。


全国各地单月销量同比变化不大,产销数据则同比较差,除云南和新疆外,各地的产销率同比下滑较为显著。虽然进入了夏季,冷饮、碳酸饮料等含糖食品的需求量将会增加,但从目前情况看,当前对食糖的消费带动不足。后期继续关注夏季消费情况,如出现旺季不旺的情况,结转至下一年度的库存或将超过110万吨。




4.2018/19年度种植面积增加,关注后续天气情况


据农业农村部6月公布的最新数据,2018/19年度糖料种植面积约为1517千公顷(2275.5万亩),较上年度增幅4.2%。其中广西、内蒙地区种植面积增加较大,广东、新疆地区种植面积小幅增长,云南海南基本不变。如果后期风调雨顺,那么2018/19年度仍将面临增产情况。



6月下旬广西降雨强度较大,部分地区出现洪水,南宁、崇左地区甘蔗影响不大,贵港部分低洼地区甘蔗被淹但范围有限。目前甘蔗处于拔节生长期,前期广西部分干旱地区经历这次强降雨天气之后,整体会相对利好甘蔗生长。后续继续关注天气对下一年度产量的影响。


5.需求未启动,后期销售压力较大


5.1.后期食糖销售压力较大


6月底销糖650万吨,比去年同期多销售47.5万吨,虽然目前仍处于降价销售过程,但比去年同期单月销量仅增加1万吨,因此目前销售数据实际并不乐观。



从当前情况来看,现货价格已跌至成本线之下,糖价下跌速度减缓,相较前期有所持稳。原本进入传统旺季后,需求的支撑会在价格上体现,但从6月产销数据来看,即便持续降价销售,也将销量勉强维持在去年同期水平,在增产背景下,这样的销量是不够的,如果7月份需求仍未启动,那本年度或将出现较高的结转库存并进入下一年度。因此近期的关注点在于需求何时启动,然而在走私糖及加工糖的压力下,虽处于传统备货旺季,但警惕出现旺季不旺的情况。



本年度销售期不足3个月,而6月底工业库存仍有约381万吨,如果按照较为乐观的销售情况预估,即接下来3个月可销售290万吨来算,也将有近90万吨的结转库存进入下一年度,远高于前两年度的不及60万吨的结转库存,如果以上一年度的销售情况来预估,结转库存将到达113吨的,这意味着压力甚至会转移到2018/19年度的初期。


5.2.替代品价差持续缩窄,部分需求或转移至白糖


近年来同等甜度下淀粉糖与白砂糖的价差均值在4300元/吨左右,但今年6月起,随着集团持续下调白砂糖的价格,二者同等甜度下的价差持续缩小,目前已跌至3329的历史低位。淀粉糖作为白糖的主要替代品之一,价格与白糖价格呈正相关;同理,当淀粉糖与白糖的价差缩窄,则厂商会更偏好白糖。从历史数据来看,当二者价差小于3300元/吨时,白糖需求量将会出现回升,因此随着价差缩窄至低位,部分淀粉糖的需求将会转移至白糖,为白糖价格底部提供支撑。



5.3.基差持续扩大



期货价格跌幅大于现货价格,使得基差从5月下旬起持续扩大,目前达到400元/吨之上的历史同期高位。糖价跌至成本线下,整体现货价格不再大幅下调,集团存挺价心理,预计未来现货价格下跌空间有限;而在当前基本面较差的前提下,市场偏悲观的情绪使得期价压力较大,因此基差支撑较强。重点关注后期需求能否带动价格回升至成本线之上。


6.糖会利多预期落空,直补政策呼声高


国内方面,7月3日-6日的昆明糖会上反应走私糖的影响较大,需要加大治理力度,此外市场对直补的呼声较大,然而糖会出现利好政策的预期落空。


前期市场预期,发改委价格司至广西调研糖料生产相关情况是为下一年度糖料由政府定价改直补做准备,而直补意味着甘蔗收购价将降低,这会导致制糖成本下降,利空糖价。目前相关部门没有任何回应,本榨季实行时间上已来不及,直补政策涉及很多细节,如目标价格、补贴对象、补贴方式等,以上细节规定需缓慢推进,预计直补最快于下一年度实施,因此对于生产成本的影响也在远期。


从7月初的糖会会讯来看,市场对直补的呼声较大,后期关注相关部门的回应。如果直补在下一年度正式实施,那么将直接拉低远期的价格。


7.后市行情预判


商务部取消不适用名单对后期国内进口量的影响有限,本年度增产量较大的背景下,由于目前需求暂未启动,北方加工糖低价促销,再加上走私糖影响,后期销售压力仍然较大,而糖会出现利好政策的预期也落空,市场整体偏悲观。2018/19年度糖料种植面积有所增加,若后期无灾害天气,则继续增产的概率较大,叠加本年度可能产生的较高结转库存,新年度初期预期也将面临较高的供应压力。


整体看来,若7、8月销售未出现显著好转且天气风调雨顺,则白糖基本面依然偏空,建议投资者等待后期的做空机会。



浙商期货倪筱玮  执业证书编号:Z0013621


七禾网研究中心合作、咨询电话:0571-88212938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七禾网公众号!


责任编辑:唐正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