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服务全球钢铁产业 22日,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炼焦行业协会和大商所联合主办的“2018中国国际铁矿石及焦煤焦炭产业大会”在上海举行。大商所总经理王凤海在致辞中表示,大商所将持续推动期货市场对外开放,完善多元开放的衍生品市场体系,为全球产业提供丰富、全面、完整的避险产品和避险工具。 据王凤海介绍,在去产能逐步深入、环保限产常态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钢铁、煤炭市场的供需稳定面临挑战,价格波动剧烈,产业客户利用期货管理价格风险的需求持续增加。今年1—7月份,大商所黑色系期货品种交易活跃,成交规模稳步增长,成交量、成交额、日均持仓量分别为2.26亿手、16.33万亿元和132.95万手,同比增长21%、41%和10%,其中焦煤和焦炭的成交量、成交额和日均持仓量涨幅分别超过80%、100%和30%。在市场流动性提高的同时,市场结构也进一步优化,参与煤焦矿交易的客户数超过30万户,较去年同期增长19%,单位客户持仓占比为38%。此外,期货市场功能进一步发挥。以铁矿石期货为代表,目前超过1200家产业客户参与交易,国内前十大钢铁企业已有8家参与,境内外前十大铁矿石贸易商全部参与交易,期现价格相关性在0.95以上,铁矿石期货价格已成为现货贸易定价的重要依据;套期保值效率达90%,有效满足企业风险管理需求。 他表示,钢铁、煤炭产业已经进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转型升级的新阶段。一直以来,大商所着力防范市场风险,持续探索黑色系期货品种服务实体经济的新路径和新方式。今年5月4日,铁矿石期货引入境外交易者业务落地,期货市场国际化取得重大进展。通过引入境外交易者,促进境内、境外市场相互连通,有助于吸引全球产业客户共同参与,形成公开透明、具有普遍公信力和广泛代表性的铁矿石期货价格基准,满足全球钢铁产业链的风险管理需求。铁矿石期货国际化启动3个月以来,已有83家境外客户完成开户注册、56家境外客户参与交易,铁矿石期货与现货、境外市场价格保持较好互动。为进一步拓展境外市场,今年大商所在新加坡设立了首个境外办事机构,并获香港证监会批准成为自动化交易服务提供者,成功注册全球法人机构识别编码,更好地服务境外交易者。 同时,大商所场外市场建设取得新突破。2015年以来,大商所探索场外风险管理工具,在黑色系领域累计支持开展了16个场外期权试点项目,助推产业企业利用期权工具管理价格波动风险。2017年,大商所首次推出基差贸易试点,支持期货公司、产业客户完成5个试点项目,为钢铁、煤炭产业客户提供基于“期货价格+基差”的新贸易定价方式和个性化风险管理工具。此外,大商所推出10只煤焦矿相关商品指数,已有多家市场机构申请开发商品期货基金。 为提高期货市场运行质量,2017年大商所实施铁矿石仓单服务商制度,设立11家服务商和40家服务会员。该制度实施以来,仓单服务量占同期交割量的29%,有效解决了近月合约市场参与者仓单处理的后顾之忧。为进一步改善近月合约流动性,大商所在铁矿石期货引入15家期货交易商、增挂5个跨期套利合约,促进非主力合约功能发挥。通过调整优化铁矿石、焦煤交割质量标准,铁矿石、焦煤交割品定位更加清晰,期货价格代表性进一步提升。 此外,大商所持续深化市场培育。2017年起大商所依托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建设7家产融培育基地,以龙头企业为抓手面向国内宝钢、鞍钢、包钢、淮北矿业等17家重点钢铁企业开展专门培训,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示范带动作用。 “为进一步适应钢铁、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商所将以铁矿石期货引入境外交易者为契机,持续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品种对外开放,建立健全与国际成熟市场接轨的业务规则体系,吸引更多境外机构参与。”王凤海表示, 在深化对外开放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多元开放的衍生品市场体系,积极推进铁矿石期权上市和废钢、气煤等新品种研发,提供丰富、全面、完整的避险产品和避险工具。为促进期货功能发挥,大商所将进一步完善现有品种合约规则,推进铁矿石合格供应商制度、焦炭升贴水制度以及铁矿石期货动态升贴水制度研究,进一步降低交割成本。此外,大商所积极推动场外期权、基差贸易和商品互换试点,打造个性化风险管理服务,持续提高市场服务水平。未来,大商所还将推进在新加坡注册认可市场运营商,支持更多期货公司、金融机构拓展境外市场。 他表示,当前国际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大,国内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钢铁、煤炭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市场各方凝聚共识、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期货市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 据了解,来自国家相关部委、证监会、相关行业协会以及超过400家国内外产业链企业、金融机构的代表参会。大会以“深化变革,乘势而为”为主题,聚焦新时期全球钢铁、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和风险管理,探索衍生品工具服务产业企业和全球贸易的新路径、新工具。 责任编辑:唐正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