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先后在辽宁、河南、江苏及浙江等四个省份发现非洲猪瘟疫情,该疫病是一种急性、热性、高接触性的动物传染疾病,具有发病过程短、死亡率高等特征,且目前并无有效疫苗可供防疫,受此影响笔者预计短期内生猪产品在终端渠道的流通将受限,产区和销区的价格将有所分化,若后期疫情大规模爆发或将加速行业去产能化,从而推动猪价上涨,新一轮猪周期或将提前启动。 1、何为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 (Africa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受到感染的生猪多出现发热、淋巴结、肾、胃肠粘膜明显出血的症状,一般出现症状后48小时内病猪会死亡,死亡率达到98.9%,具有发病过程短、死亡率高等特征。非洲猪瘟最早起源于非洲,后传播至全球,2017年3月该疫病曾在我国的邻国俄罗斯爆发,其中疫情爆发区之一的伊尔库茨克州距离我国仅1000公里左右,本次在我国境内发现的疫病情况极有可能是从我国邻国传入。非洲猪瘟病毒对外界适应性强,在冷藏猪肉中可存活15周以上,在加工肉制品中可存活5-6个月,但60°C高温30分钟之后可消毒失去活性。该病毒并非为人畜共患,所以消费者可不用过度惊慌,但该病毒目前并没有有效疫苗可用于防疫,且感染后康复的生猪仍然为病毒的携带者,在我国生猪调运频繁的情况下,猪只、拉猪车和运猪人均可成为疫病传播的载体,疫情很难做到有效的隔离,目前可采取的应对方式主要为扑杀和无害化处理。 2、历史疫情对猪价周期的影响 2006年我国生猪养殖行业曾爆发高致病性蓝耳病疫情,该种疾病在高死亡率及爆发初期无有效疫苗可控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同时2006年恰逢猪价的低迷期,蓝耳病的爆发使得国内的生猪产能迅速去化,猪价在短期回调后立即出现强势反弹,并于2008年3月涨至周期高点,涨幅逾140%。从非洲猪瘟对欧洲国家生猪养殖及猪肉价格影响来看,行业产能多呈收缩状态,猪肉价格短期有所下滑,但随着供给减少,猪肉价格开始恢复性上涨。其中乌克兰于2015年开始大面积爆发非洲猪瘟疫情,2015-2017年间乌克兰生猪存栏量持续下行,产能下滑约14%,而价格则上涨约103%,2017年俄罗斯爆发非洲猪瘟疫情,短期内养殖户基于恐慌心理大量抛售,造成生猪集中出栏的现象,猪价回落约8%,但后期由于生猪供给大量减少,猪价呈现恢复性上涨的趋势,截至2018年3月涨幅约为25%。通过对国内外历史疫情爆发时的猪价表现进行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在疫情爆发初期,由于受到恐慌情绪的影响和运输的限制,猪肉供需两不旺,价格短期处于下滑趋势,而随着供给不断减少和去产能的持续化,猪肉价格在长期将处于恢复性上涨的周期新起点。 3、新一轮猪周期或将提前启动 今年上半年国内生猪加速出栏大幅推升了市场供给,在需求相对平稳的情况之下,生猪价格一路下滑,养殖利润亏损严重。三季度以来,生猪出栏速度放缓,市场供给回落,叠加中美贸易战推升原料价格,猪价小幅反弹,笔者前期对两湖地区的生猪养殖产业链进行了调研,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随着养殖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和环保政策带来的持续性高压,猪价周期呈现出周期延长和波幅趋缓的特征。养殖企业普遍认为,今年上半年的猪价下滑虽使得养殖利润亏损严重,但也有利于行业过剩去产能化,有利于下一轮新周期的健康开启。7月生猪价格的反弹主要是受到贸易战推升原料价格的影响,去产能化的节奏有所放缓,但本次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或将重新推动行业去产能的步伐。 本次疫情对于猪价周期的影响或可从两条路径进行推演,其一,短期来看疫情的出现将对终端需求有一定的影响,因非洲猪瘟并非人畜共患疫病,对需求的影响将随着及时的信息披露而逐渐下降,但短期内仍将带来一定的供需两不旺的影响,疫区部分存栏生猪将出现集中出栏的现象,猪价仍有继续下跌的趋势。目前疫情的爆发主要呈点状发生,且疫情发生地区已启动全面疫情监测,在无有效疫苗的情况下,为进一步控制疫情,我国南北生猪调运短期内将受到限制,这将导致区域供需价格进一步分化,疫区当地猪价可能进一步下滑,而对应的调入省猪价则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其二,若后期疫情大规模爆发,则疫区内的存栏生猪需要大面积强制扑杀,叠加非洲猪瘟高死亡率的病症影响,生猪养殖产能将加速去化,养殖户的补栏积极性将受到严重打击。长期来看,在猪价周期下行筑底的趋势中,行业产能的进一步去化或将推动新一轮周期的提前启动,后期猪价存在较强的上涨动能。 整体来看,非洲猪瘟的高死亡率、易传播及无疫苗可控等特征将在短期内使我国南北生猪调运受限,生猪区域之间供需价格将有所分化,结合历史疫情对猪周期的影响来看,短期内我国猪肉价格或有继续下行的趋势,但长期来看,本次疫情将对养殖户的补栏积极性产生一定的打击,行业产能具有加速淘汰的趋势,后期猪价存在较强的上涨动能。与此同时,生猪的存栏及补栏情况将对豆粕和玉米等饲料原料的需求带来较大的影响,建议投资者对本次疫情的后续发展保持密切关注。 责任编辑:韩奕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