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09月24日 星期二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产业&金融精选

再谈集中和分散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8-08-27 15:29:03 来源:投资有道 作者:晨稳投资

1、集中和分散背后是两种不同的信仰。


首先价值观不同。集中者看重的是研究的价值,对自身认知和判断能力充满信心。分散者看重的是资产配置的价值,对客观现实的变数保持敬畏,但却可以通过分散来应对自如。


其次风险观也不同。集中者担心的是稀里糊涂下手的风险,是认知不足、理解不深的风险。分散者担心的则是研究永远不可能“足够”,是社会经济和商业本身的风险,以及黑天鹅般不可测的风险。


从正面讲:集中的人往往更投入,更肯钻研和挑战;分散的人往往更理性,更知足常乐。


从负面讲:集中的人往往赌性更强,对客观风险预备不足;分散的人往往更懒,主观能动性很弱。


你会发现,两种信仰都有各自的道理,他们都是反映这个世界的一个方面或者一种角度。所以如果只强调其中任何一方,都会是简单片面的、不完整的。


2、分散是必须的,集中却是不可强求的。


我认为所有投资者都有分散的倾向。假如A和B预期收益率相同,但相关性很低,那么与其单独配置A或者单独配置B,最佳的策略显然是综合配置一定比例的A和B。这个结论在数学上有严格的证明。某种意义上,分散确实是天上掉下来的免费馅饼。


既然分散对投资者的收益有“空手套白狼”的妙处,我们基本可以这么说:只有收益相当,最佳策略肯定是选择分散。其实,只要有条件,基本所有人的自然反应也都会选择分散,相差的无非是分散度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实际很多投资者并不分散,甚至其中很多还强调要集中呢?关键有两点:一个是预期收益率,比如他们可能认为A的收益率会明显比B和其他都高;另一个是谨慎坚守自己的能力圈,毕竟很多投资标的你根本无法辨别优劣,分散会冒额外的风险。


但集中其实是无法强求的。你对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有100%的把握,那讲道理,投资怎么可能做100%的集中呢?假如你在A和B之间拿捏不定,那眼下最好的办法是都适当配置一点。


想集中?你得先分析透彻,你得相对全面地进行诸多比较,还得非常深入地研究——而这些其实是相当困难的,门槛很高。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集中是不应该强求的,分散却是必须的。所以理财入门最适合的办法是投指数基金,然后最好再和货币基金做个平衡配置。


3、投资集中/分散程度实际上体现的是不同风险偏好。


你对自己的研究越有信心,你的投资就越集中。你对客观世界越敬畏,对自身局限认识越深,你就越分散。所有正常人都会游离分布在中间,不会走极端。


集中的人风险偏好更高,分散的人风险偏好更低。这里的风险特指波动率。上面讲了很多,貌似两边都讲了,没有偏颇,但其实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集中的波动率,必然高于分散的波动率。


每个人对波动率和预期收益的选择会有分别,这再正常不过。所以很多争论并没有必要。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4、资产体量越大,投资越分散。


虽然有个别特例,但整体来讲,可投资资产的数额,与投资分散度呈现正相关。这里有几个原因:


第一,低值资产做分散是严重缺乏效率的。别的且不提,假如你每个股票只买1手,佣金税费都比别人来得高。


第二,波动率承受能力随资产体量增大而降低。当你资产很少时,全亏掉都影响不大,毕竟你主要靠工薪收入对吧。但当你资产规模很大时,工薪收入影响可能就很低了,甚至所有收入来源都靠投资,那你自然会更希望你的投资有稳定的收益表现,而不是上蹿下跳。


第三,高值资产做集中也可能会缺乏效率。比如有的套利机会交易量就那么点,大资金一进去马上就没空间了。比如以巴菲特的资产规模,如果去狠狠买某只小股票,可能分分钟就暴涨翻番。


第四,有资本才有条件分散。比如你打算配置20%的资产在房地产,但你总共的资产都还不够付一套首付,那还分散个毛线。


5、集中才是超额收益的主要来源。


虽说我是提倡只要有条件都要尽量分散,但我也深刻认知到,其实集中才是超额收益的主要来源。


这个世界上所有巨富都不是靠分散来的。巨富本身就意味着财富的集中,没有投资的集中怎么可能有财富的集中。


数学上其实也都能证明,投资越分散,收益越平庸。分散到极限就是获得社会平均收益回报,那还有什么意思?超额收益必然需要一定程度的集中——当然超额亏损也是。


段永平说,“投资不怕集中,不是一般的集中,而是绝对的集中”。显然人家是投资大拿,但其实我并认同他这个观点,可也表示能理解并且佩服。因为集中是一种拼搏的精神,更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6、集中不应该是一种态度,更主要是一种能力。


很多价值投资者动不动说要集中。因为巴菲特提倡集中,段永平也说要集中,并且还是绝对集中。对这样说的人,我经常是嗤之以鼻的。集中不是你想集中就能集中,你还得有那个资格啊。


集中的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商业嗅觉、研究投入等等,更看阅历和资源。


前面说段永平,段总毕竟搞过小霸王,搞过步步高,是OPPO和vivo的幕后老大,他投资网易成就一段传奇,但人家可以和丁磊谈笑风生你行吗?


巴菲特也算集中,但他老人家天天看财报研究公司你呢?而且人家能进董事会你可以吗?买喜诗糖果甚至都买到直接私有化掉……


集中的门槛非常高,以至于每个大谈特谈集中的人实际上很可能都在一定程度高估了自己——他们有的人会成功,但仅仅是因为运气不错;有的人是能力加上运气;而有的人仅仅是在空谈,最终将一败涂地。


7、分散能够帮助你保持一个更开放包容的心态,以及更宽阔的眼界。


集中的人大致可以简单分为两种:一种说我能力圈如此,赚自己明白的钱;一种会吹嘘,股票A最牛我最看好,股票B、股票C等等其他股票都是垃圾,我对股票A深入分析、了如指掌、预测精准。


投资是千万要不得这种“唯我独尊”心态的。这个世界有赚不完的钱,也有无数能赚钱的投资项目,每个项目都有各自的预期收益和风险比,也都有各自的不定因素和随机运气。你就算千挑百选出来一个,最终发现是最优选择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专注一股的人很容易出现判断上的偏差,比如强化看到的好的消息,忽视不好的消息。分散的人则会时刻观察着自己投资范围以外的东西,比如其他股票,比如股票以外还有债券、房地产等等。我甚至认为,任何完全不接触固定收益的股票投资者,本质上都是狭隘和极其不成熟的。


8、千万不要为了分散而分散。


集中需要谨慎,分散同样需要谨慎,有时候需要更谨慎。


有些人认识到分散的好处之后,拼命分散,看着遍地黄金,到处都是机会,恨不得每只股票都买1手。


前阵子在方三文的《您厉害,您赚得多》书中看到一句话感触很深——


你认为投资机会很少,但你可能会赚得很多;你认为投资机会很多,但你可能会赚得很少,甚至亏掉自己的本金。


一味追求分散的人,往往忽视了对投资标的本身的研究,最终下来的投资成绩,常常连指数都不如。那些乖乖买指数基金的,倒还凑合。


前几天在朋友圈看到@非完全进化体 发了一句话说,“不熟本身就是最大的风险”。还是很认同的。即便你想分散,也仍然需要秉持“不熟不做”的最基本原则。否则起不到任何分散风险的效果,反而徒增风险。


9、集中或分散是动态变化的。


集中度或者说分散度,从来就没有个标尺,更不会是一成不变的。


以我个人为例,针对预期收益越高、确定性越高的股票,我会投入越高的仓位来配置。有时候,看好的股票下跌了,安全边际高了,我会选择加仓。


随着牛市到来,股价如果水涨船高,这时候有节奏地降低股票配置、提升固定收益配置,是个明智的选择。


看起来再好的股票,如果你不熟悉,也不值得集中投入。随着对公司研究的深入,仓位逐步有提升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当然也有一些公司会在仔细研究过后减仓甚至完全抛弃。


我之前会给自己硬框个数量,比如强制自己不要投10只以上的股票。但现在不会了,需要投多少就多少,只要还在自己管控范围就行。有些小仓位买入试验的,也无伤大雅,它们看起来增加了你投资的种类数量,但实际上影响很小。


10、集中和分散是辩证统一的。


其实所有事物都是辩证统一的……集中和分散表面似乎是对矛盾,实际也是能并存乃至相互转化的。


举个例子:我当前的投资组合,持有4只A股+7只港股+1只债券基金+1只分级基金A类,看起来略有点分散对吧?但我前5大权重仓股合起来就占了71.2%的权重(前6大占79.3%),这算不算某种程度的相对集中呢?


至于相互转化,我印象深刻的是,随着股市下跌,我的持股常常是逐渐集中的,集中到我最有把握的股票上;而随着股市上涨,我却往往倾向于分散,甚至多投点股票以外的品种,希望能平稳一些,不要暴涨暴跌。


我所理解的“动态再平衡”,很大的一个关键点就在于“动态”。在股市的不同估值水平和不同运行阶段,我们所设定的股债平衡比例是对应调整的。


还有,随着可投资资产与工薪收入比值的变动,我的风险偏好也在调整:以前是倾向于集中,反正跌了还有现金流补;现在会中庸一些,平日尽量不指望额外现金来注入了;未来某一天,可能接近财务自由了,那会儿投资变成所有的(或至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到时肯定会追求更低的波动率、更稳健的收益曲线。


整体而言,集中和分散,是一个颇值得研究探讨、但无需过分纠结的话题。每个人都能慢慢找到自己的平衡点。


责任编辑:刘文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