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华尔街是金融海啸的中心,之后十年美股却走出强劲的牛市,持续时间创下有史以来最长的纪录,达到113个月。摩根大通的统计显示,2009年3月美股见底回升以来,标普500指数涨幅超过3倍,而剔除美股的全球股市涨幅仅有1.15倍;而A股的主要指数表现更不如人意,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只有40%左右。尽管这十年当中,A股也经历了2009年和2014~2015年两波翻倍的大牛市,其中创业板指数更一度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涨幅接近6倍,但最终仍难逃“牛短熊长”。在美股“慢牛”和A股“蛮牛”的强烈对比下,不少A股投资者也十分艳羡美股的走势。 事实上,美股这个“最长牛市”也并非一帆风顺,根据笔者的统计,从2010年到2018年,道琼斯指数产生的千点震荡就有九次之多,但最终都化险为夷再创新高,有如大难不死的“九命怪猫”。而除了2017年风平浪静单边走高之外,千点震荡几乎每年都有1~2次,其中又以2011年7月到8月欧债危机带来三周大跌16%、2015年和2016年两度大跌超13%形成双顶、2018年2月8日单日暴跌超千点最为引人瞩目。这三次大跌过程中,都伴随着市场的局部恐慌,认为牛市见顶的声音不绝于耳。而这些千点以上的震荡,除了2015年5月受到中国A股调整影响,将时间拖长到稍长的一年以外,大多在半年之内便收复失地再创新高(见图1)。如此稳扎稳打的走势,让人无法不佩服美股的韧性。即使这段持续时间最长的牛市终有结束的一天,这样的慢牛也是加载全球金融史册的重要事件。 经过充分调整之后的A股,未来是否有机会复制类似美股的“最长牛市”?我们必须找到“最长牛市”的基因才能得到答案。笔者认为,和A股持续扩容不同,美股这波牛市是典型的“缩容式牛市”。 何谓缩容?正是美股上市公司持续回购,造成市场流通股份减少所带来的牛市。通过回购,不仅可以直接推高股价,也提升了每股含金量,吸引场外资金的进一步参与。根据国金证券研报统计,2009年到2018年第一季度,上市公司成为美股的最大买家,单单标普500指数成分股的回购金额就达到惊人的4.23万亿美元,高盛更预估今年回购金额有望上看一万亿美元。相比之下,A股在过去十年经历了IPO和再融资的大扩容,上市公司主动回购缩小总股本占比极低,而且更多的是在股价持续下跌之后进行被动护盘。 美股上市公司为何有动力进行回购?除了美联储通过几轮QE释放流动性压低利率、税改吸引海外美元回流之外,“股东中心主义”正是回购能够大规模实施的关键。一方面,低利率让举债回购提升每股含金量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则是机构投资者为主的结构,促使上市公司管理者选择简便易行的回购来回报股东。相比分红的税收以及扩大再生产的风险,回购对许多美股公司来说正是最便捷的方式。 正是在持续的大规模回购之下,美股尽管在过去九年多的时间里上涨三倍,但估值并未达到高度泡沫的水平。根据国金证券研报,8月初道琼斯指数成分股的平均市盈率为18倍出头,市净率为4.02倍,虽然和2007年美股见顶前接近,但却显著低于2000年1月见顶前的水平;和A股见顶前数十倍的市盈率相比,并不算特别离谱。 通过持续回购带来“缩容式牛市”,是美股过去十年的首要因素,而其次则是美国资本市场的开放性。除了美国本土优质企业之外,美股还吸引了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许多境外优秀公司前来上市。上市公司作为股市的基石,只有持续吸引优秀公司上市,才能让参与其中的投资者获得良好的回报。我们熟知的阿里、京东、百度等中国大陆新经济龙头,都选择了美股而非A股上市,对国内投资者来说颇有“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意味。当然,一味吸引海外中概股的回归并非唯一途径,如何透过管理机制,让这些海外中概股以合理估值回到A股市场,成为回报投资者的工具而非高价套现的通道,正是我们市场建设者需要重点思考的。 美股的开放性还体现在对全球投资者的开放上,而这些境外的机构投资者和美国本土机构一起,共同构成了长线投资群体,成为稳定市场的中流砥柱。在投资和融资之间取得最佳平衡,围绕股东回报做文章,才是美股“最长牛市”的基因所在。 相比之下,A股的“长牛基因”还在打造中,比如扩大对外资的开放,以及引导养老金等境内长线资金入市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另外,较低的估值水平也有利于构筑坚实的底部。但在实质性回报股东方面,如回购上市公司股份、吸引真正优秀企业以合理估值上市,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这也需要市场各方来携手努力。 当然,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美股的牛市再长也有结束的一天,特别是在目前估值已经不算太低、总市值相比GDP已经较高的情况下,有不少投资者已经开始对美股保持谨慎的态度。 未来美股见顶是否会拖累A股?笔者认为,A股最大的利好就是已经提前下跌释放风险,未来即使美股见顶回落,无非也就是延长A股磨底的时间而已。在十年前金融海啸之前,2007年10月中美股市同步见顶,但A股调整前期跌幅较大,最终提前美股将近五个月止跌企稳(见图2)。未来中美股市的对比,也极有可能出现A股提前美股见底回升的景象。而在底部的构造过程中,更需要的是市场各类机制的不断完善,吸引长线资金和优秀企业参与,如此一来,下一波的A股牛市,才有望甩掉以往“大起大落”的标签,力争实现稳健的慢牛、长牛。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