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 黑龙江部分地区早霜提前。据黑龙江农业委员会预计,与常年相比,齐齐哈尔北部、绥化北部、七台河、牡丹江和鸡西初霜冻早4-5天,齐齐哈尔南部、绥化南部、大庆和哈尔滨大部初霜早1-2天,其他地市接近常年或略晚。 1995年、1999年和2001年是东北地区霜冻比较严重的时期,之后伴随全球变暖,虽然有霜冻,但是危害远没有之前严重。 本次早霜如果发展为霜冻,影响可能升级。 对玉米而言,当气温低于0℃,早霜较为严重时,按照日均2%的产量减产,天数则按早霜发生时至完熟所需天数计算,早霜发生的越早,对产量的影响越大。按照目前预测,早霜提前4-5天,可能造成玉米减产8%-10%。 对大豆而言,5-9月份气温平均降低1度,大豆亩产减产15~20斤。 事实上,即使不出现早霜,8月下旬以来持续性降雨和温度偏低,也会使玉米、大豆作物品质下降,收获量低。 一、黑龙江早霜或提前 黑龙江部分地区早霜提前。据黑龙江农业委员会预计,与常年相比,齐齐哈尔北部、绥化北部、七台河、牡丹江和鸡西初霜冻早4-5天,齐齐哈尔南部、绥化南部、大庆和哈尔滨大部初霜早1-2天,其他地市接近常年或略晚。 据国家气象中心农业气象中心主任介绍,东北地区中北部近50年平均初霜冻出现在9月中下旬,南部出现在10月上旬;但黑龙江大部、吉林东部和北部最早的初霜冻曾出现在9月上旬或之前,其中黑龙江北部和西部以及东南部、吉林东部部分地区出现在8月31日之前;近50年来,9月上旬黑龙江北部和中部部分地区以及吉林东部地区早霜冻出现的概率为10%~42%。 东北地区是否出现早霜主要关注西伯利亚冷空气是否提前南下。冷空气最初来自北冰洋地区,然后经过西伯利亚地区得到加强。因为这些地区纬度高,冬季日照时间非常短,黑夜时间长,在极地,可能会出现极夜。近地层大气随着地面不断冷却,气温越来越低,冷空气堆积在一起变得越来越多。这一团温度极低的冷空气在西北气流的引导下,将自北向南推动,影响蒙古国、中国北方、东部等地区。 今年的西伯利亚冷空气来的较早,台风是一个诱因。9月4日台风“飞燕”狂扫日本,在多个地区已经造成至少9人死亡,340人受伤。这是自1993年9月13号台风以来,时隔25年再次出现的如此强劲的台风。这次台风虽然没有直接波及中国,但是其巨大能量将注入西风带,引发蝴蝶效应,诱发西伯利亚冷空气深入,南下我国,这也是我国2018年下半年首场大规模冷空气活动。具体说来,9月3日飞燕移动到日本附近时,蒙古高原的弱冷空气将会受其吸引,南下京津冀、山东、江苏和上海,但温度下降不明显。等到飞燕快速北上进入西风带后,另一股实力强大冷空气将大举南下,这股冷空气将暂时扑灭包括重庆在内的整个南方的高温,势力直达福建—广东北部和广西,并且令北方入秋进程加快。 二、早霜对成熟期作物不利 东北地区陆续进入早霜,部分地区成为霜冻。霜冻对农作物影响较大。玉米、大豆、棉花等秋收作物在成熟期对霜冻非常敏感。 对于玉米来说,如果在玉米的灌浆期遭受早霜冻,不仅影响品质,还会造成减产。当气温降至0℃时,玉米会发生轻度霜冻,最先受到伤害的是叶片。而叶片在玉米灌浆期间起到合成光合作用的结果,如果受霜冻,叶片会变黄,影响光合作用效果,产生的营养物质就少了,因缺少营养,玉米灌浆缓慢,粒重降低。如果气温降至零下3℃,就会发生严重霜冻,除了大量叶片受到损伤,穗颈也会受冻死亡。这样不仅严重影响玉米植株的光合作用,而且还切断了茎秆向籽粒传输养料的通道,灌浆被迫停止,常常造成大幅减产。初霜冻出现时,如果作物已经成熟收获,即使再严重也不会造成损失,而我国北方地区常因初霜冻出现早,秋收作物还没有完全成熟就遭受霜冻危害,造成大面积减产。当气温低于0℃,早霜较为严重时,按照日均2%的产量减产,天数则按早霜发生时至完熟所需天数计算,早霜发生的越早,对产量的影响越大。 对于大豆来说,大豆是喜温作物,在各生长发育阶段对温度要求不同。在整个生产期,大豆最适合生长的温度是日平均气温20℃~25℃,其中幼苗最适合的温度是20℃~21℃,花芽分化期最适合的温度是21℃~23℃,成熟期最适合的温度是19℃~20℃,整个生长期所需积温一般为2400℃~3800℃。5-9月份气温平均降低1度,大豆亩产减产15~20斤。市场对于温度的炒作主要在9月份落叶期和收割期,此时会有早霜影响。美国和阿根廷就出现过霜冻影响价格的情况。2009年9月,美国天气模型预测大豆主产区出现寒流可能引发霜冻威胁,大豆当周涨幅达5.61%。2012年4月,阿根廷大豆产区出现寒冷天气,大豆当月上涨7.30%。 三、霜冻事件历史 我国发生过几次比较严重的霜冻事件: 1)1977年9月 受冷空气影响,内蒙古、黑龙江和吉林的大部、辽宁西部和北部、山西和河北的北部山区出现霜冻。黑龙江部分县高粱、大豆、玉米等作物受灾面积为20.82万公顷。辽宁新民县受灾作物约为1万公顷,估计减产250~500万千克;建平农作物全部死亡;清原粮豆减产3.6%,玉米减产6.6%,水稻减产10.5%。 在这四个省份中,对大豆而言,辽宁减产幅度最高,为1.92%,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单产虽然没有减少,但涨幅较低。对玉米而言,辽宁、吉林均有减产,减产幅度分别为7.59%、11.49%。 2)1989年9月中旬 北方地区遭受早霜冻害,黑龙江除三江平原东部外,全省73个产量县(市)有53个县(市)相继出现早霜,粮食减产约2.5亿千克;吉林省初霜日期比常年提前10天左右,大秋作物籽粒饱满程度受到影响,导致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内蒙古兴安盟、赤峰除霜比常年偏早2到7天,全区有28万公顷农田遭受冻害,成灾25万公顷。山西北部遭受严重霜冻灾害,天镇、大同、广灵、灵丘、宁武5县受灾面积达11.55万公顷。河北宣化县5万公顷秋作物受灾,绝收2.1万公顷。 这次霜冻危害极大,在四个省份中,对大豆而言,辽宁减产幅度最大,为47.22%,其次是吉林,减产幅度为30.57%,黑龙江、内蒙古减产幅度分别为22.31%、22.63%。对玉米而言,所有省份均减产,辽宁减产幅度越高,为29.58%,其次是吉林,为20.65%,黑龙江和内蒙古减产幅度分别为4.67%和7.64%。 3)1995年9月上旬末到中旬初 在这次霜冻中,山西、河北、内蒙古遭受初霜冻危害。山西大同、忻州、朔州、太原、晋中、吕梁等地(市)48万公顷良田遭受冻害,其中大同市减产粮食2亿千克以上,包括塌房,直接经济损失7亿元以上;五台县和神池县1万公顷作物被冻死。河北张家口、承德2市农作物受灾面积47.8万公顷,其中绝收9.5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8.2亿元。内蒙古中东部地区连续数日出现霜冻,东部地区的初霜日比常年偏早10-15天,喜温作物和晚播作物全部受冻害。仅赤峰市受冻面积就达60多万公顷,其中绝收近20万公顷。乌兰察布市遭受冻害的农作物面积48万公顷,绝收1.4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7亿多元。兴安盟遭受早霜冻危害的作物8.4万公顷。辽宁抚顺大部、铁岭东北部、朝阳西北部、阜新西部9月上旬有30万公顷左右农作物遭受霜冻危害。朝阳市受9月14日、10月6日霜冻影响,受灾农作物总面积34.68万公顷,占农田总面积的83%,重灾面积25.73万公顷。9月22-26日,陕西、山西出现大范围霜冻。陕北晚秋作物大面积、大幅度减产,神木县农作物全部冻死,损失惨重。山西省9个地(市)的160万公顷玉米、谷子、高梁等粮食作物受灾,其中忻州、大同和朔州3地(市)粮食减产幅度在30%以上;晋中地区大秋作物受灾面积达5.26万公顷,大部分晚播作物和小晚秋作物基本绝收;吕梁地区受灾面积达28.33万公顷。 对大豆而言,内蒙古减产幅度最大,为39.44%,黑龙江、辽宁、吉林减产幅度分别为7.66%、6.08%、2.23%。对玉米而言,除辽宁外,其他省份均有减产,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减产幅度分别为13.84%、7.98%和9.41%。 4)1999年9月中旬中期至下旬初 东北中北部和内蒙古东部及西北地区中部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出现早霜冻。黑龙江省霜冻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危害程度之重,为近20年所罕见。据省农委统计:截至9月17日,全省遭受霜冻面积近53.33万公顷;黑河地区5.33万公顷;其他县市10.67万公顷。 对大豆而言,除黑龙江外,其他省份均有减产,其中,辽宁减产幅度最高,为15.24%,吉林、内蒙古减产幅度分别为5.80%、7.83%。对玉米而言,四省份单产均有下降,辽宁减幅最高,为14.17%,其次是内蒙古,为14.03%,黑龙江、吉林减产幅度分别为3.97%、10.36%。 5)2001年从9月15日开始 在这次霜冻中,黑龙江全省出现降温过程,最低气温降至0℃以下,黑河南部、伊春及萝北、富锦、同江、绥滨、虎林等县(市)出现霜冻,9月21日早,全省甚至普降枯霜(也叫“酷霜”,即较严重的霜),与常年平均霜冻日期相比,均偏早4~9天,导致各种贪青晚熟作物受害严重。 近几年虽然也有早霜,但是其危害没有那么严重。2006年9月上旬,黑龙江北部和西部8个市县、吉林东部6个市县、辽宁西部3个市县出现了早霜冻,造成部分作物灌浆碰壁,黑龙江玉米、大豆单产分离较2005年减少2.9%、6.6%。2011年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组织调查,结果显示早霜危害面积为3200万亩,其中,辽宁省为707万亩,吉林省为1275万亩,内蒙古东部为381万亩,黑龙江省为858万亩。早霜对大部分地区玉米的产量影响不大,仅辽西和吉林的个别低洼地块受早霜影响较大,减产幅度超过10%,其他大部分地区早霜导致的减产幅度都不大。 四、本次早霜可能的影响 本次早霜如果发展为霜冻,影响可能升级。 结合这四次霜冻影响,辽宁省三次霜冻大豆减产幅度居于首位,吉林省两次霜冻玉米减产幅度居于首位。 1)黑龙江大豆减产幅度范围为7.66%~22.31%,均值为14.99%;玉米减产幅度范围为3.97%~13.84%,均值为7.49%。 2)辽宁大豆减产幅度范围为1.92%~47.22%,均值为17.62%;玉米减产幅度范围为7.59%~29.58%,均值为17.11%。 3)吉林大豆减产幅度范围为2.23%~30.57%,均值为12.87%;玉米减产幅度范围为7.98%~20.65%,均值为12.62%。 4)内蒙古大豆减产幅度范围为7.83%~39.44%,均值为23.30%;玉米减产幅度范围为7.64%~14.03%,均值为10.36%。 总体来看,1977年东北地区大豆单产没有下降,玉米单产减产幅度为6.38%。1989年东北地区大豆单产减产幅度为25.76%,玉米单产减产幅度为18.30%。1995年东北地区大豆单产减产幅度为12.64%,玉米单产减产幅度为4.42%。1999年东北地区大豆单产没有下降,玉米单产减产幅度为10.90%。 对玉米而言,今年黑龙江西北部播种期干旱,苗晚出1~2周,产量不如前几年,受早霜影响,玉米单产或将下降20%~30%。当气温低于0℃,早霜较为严重时,按照日均2%的产量减产,天数则按早霜发生时至完熟所需天数计算,早霜发生的越早,对产量的影响越大。按照目前预测,早霜提前4-5天,可能造成玉米减产8%-10%。 对大豆而言,黑龙江地区是我国大豆主产区,从农民反馈的消息来看,豆荚和植株出现明显上冻迹象,推测这次霜冻将降低产区内大豆单产预期,个别地区会有明显减产。受该因素影响,9月10日,大豆期货涨停,涨幅4.99%,豆二期货也跟随上涨,上涨1.36%。5-9月份气温平均降低1度,大豆亩产减产15~20斤。 事实上,即使不出现早霜,8月下旬以来持续性降雨和温度偏低,也会使玉米、大豆作物品质下降,收获量低。 2018年8月24日,第19号台风“苏力”登陆韩国。吉林部分地区遭受暴雨袭击。由于副热带高压偏北,台风连续袭击我国北方粮食主产区,前期东北两度遭遇高温,使得东北地区粮食作物例如玉米、大豆产量堪忧。自从进入9月份,西伯利亚冷空气持续南下,之前一次降温程度不是很明显,仅仅影响东北地区,中国南方地区温度还是比较高的,之后一次冷空气力度更强,波及全国范围。根据气象预报,9月上旬,受冷空气影响,西北地区中东部、东北、西南地区大部、江南,华南等地累计降雨量有30~60毫米,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低1~2℃,8日起东北最北端出现0℃以下的气温。农民应做好防护措施,减少霜冻、降雨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 责任编辑:刘文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