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期货股票期权专家 >> 专栏 >> 皮海洲

皮海洲:避免股市持续低迷 市场需要“开源节流”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8-09-18 08:20:34 来源:金融界网站 作者:皮海洲

自今年1月底以来,A股走出了连连下跌的走势。而跌至8月下旬,股指已逼近2016年初的熔断低点2638.30点。如8月20日,上证指数最低达到2653.11点,9月11日,上证指数最低抵达2652.70点,而9月12日,最低点跌到2647.17点。正如某些市场人士所言,跌破2638点只是时间问题,并且熔断底跌破或不跌破,已无实际意义。


也正是基于A股市场持续下跌的缘故,所以今年9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明确提出保持股市平稳健康发展,这是今年7月2日新一届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以来首次提到保持股市平稳健康发展问题。就健康发展来说,这涉及到法制建设等多方面的问题,可以视为是下一步的工作,而就股市的当务之急来说,则是要解决股市的平稳发展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股市平稳发展问题,让股市告别跌跌不休的局面呢?


首先,对下跌行情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即A股为什么会下跌?这其实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比如,有国际因素的原因。对于这一点,国人有目共睹。A股市场因此受到的冲击也确实不小。又比如,国内宏观经济仍在低谷运行。尤其高价房对中国经济绑架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面对高价房带来的压力,实体经济的运行非常困难,不仅很多企业难以支撑下去,而即便是勉强支持下来的企业,一年的利润还不如交易一套房子带来的利润多。不仅如此,当大量的资金都流向高价房的时候,实体经济也就出现了资金转运困难的局面,甚至就连银行的存款增速都出现了40年来的最低点。很多家庭不仅没有了存款,而且变成了负债。这不仅影响到实体经济的运营,甚至直接影响到股市的资金面变化情况,股市资金来源面临着困难。


而从股市自身来说,在社会资金紧张的情况下,A股市场仍然失血不断,IPO并发症得以显现。一方面是尽管A股接连下跌,但IPO却始终并未中断。另一方面是近年来IPO高速发行带来的后遗症终于爆发。IPO堰塞湖变成了限售股堰塞湖,限售股解禁后的套现不断。股市因此大量失血。而与此同时,今年股市加大了退市力度,包括ST长生也有望被强制退市。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由于退市过程中,投资者保护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以至投资者的利益受到伤害,这对于投资者的信心也构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正是在这些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A股市场出现了目前这种跌跌不休的走势。


其次,对目前下跌行情的一个基本判断,行情继续下跌的空间有限。目前股指逼近2016年初的熔断底,堪称是兵临城下。但行情下跌至今,其下跌风险实际上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得以释放,继续下跌的空间较为有限。实际上,近期股市已很少再现恐慌性下跌,从8月20日的上证指数低点2653.11点,到今天的低点2647.17点,18个交易日也只向下推进了几个点的空间。尤其是市场做空的能量已明显不足,如9月11日,沪市成交金额只有968.8亿元,9月12日更是降低到934.5亿元,再创日成交金额的低点,连续两个交易日的日成交金额萎缩到千亿大关之内。这意味着股市不论是做多还是做空,动能都明显不足。


其三,改变股市下跌局面,让A股行情平稳发展,需要股市“开源节流”。在行情继续下跌空间有限的背景下,实际上股市离低位企稳已经为期不远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采取积极的维稳措施,显然是有利于A股市场企稳反弹的,也即让A股市场走出平稳发展的走势。而其最主要的措施应是“开源节流”。


就“开源”来说,包括外资的流入。如A股纳入MSCI权重的提高,A股纳入富时罗素指数,这是有利于引进“外资”的。而从内资来说,机构投资者加大资金进入股市的比例,如社保基金、养老金、保险资金等。同时,上市公司回购、大股东增持等,这些都是资金“开源”的组成部分。


就“节流”来说,或许更加重要,也更能激活市场做多的热情。一、暂缓IPO发行,这是比较容易激活投资者信心的重要措施。二是控制重要股东减持,由重要股东承诺N个月不减持。三是暂停上市公司再融资,包括配股、增发、可转债的发行。四是取消红利税、进一步降低股票交易印花税。可以说,这些“节流”措施,只要能够任意采取其中的两项,就都有可能让股市走出目前这种跌跌不休的格局,而出现企稳反弹的走势。

责任编辑:李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