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产业&金融精选

一位经济学家对当下局势的通盘思考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8-09-18 15:30:20 来源:正和岛

中美贸易战是大家现在非常关注,也是影响我们目前经济的重要问题。对贸易战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


问题一:这次中美贸易战,对我们到底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实际上,如果从经济本身来讲,影响并不是太大。如果10年前打贸易战的话,我们当场就会趴下,我们没有力量来打。因为10年前,我们国家发展战略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方式。2007年,我们对出口的依存度接近70%。


但是后来发生一件事,就是2008年的美国经济危机。美国经济危机对中国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实际上对中国一个重要的影响就是我们终于发现,像我们国家这么大的经济主体,依靠出口来增长,显然是不够的。


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中国调整战略,从出口导向型转向内需拉动型,整整调整10年。2017年底,我们对出口的依赖度已经从70%降到了10%左右。去年我们GDP总量是82万亿,出口的贡献是8万亿左右,这8万亿左右里边美国贡献了1/3。


所以,如果贸易战打到底的话,我们对美国一分钱都不出口,对我们增长的影响为0.2-0.5的百分点,最大影响到0.5。0.5我们还承受得起,假定今年增长幅度6.5%的话,最多降到6%。


中国为什么一再讲对贸易战我们有底气、有信心,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战略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动。从10年前的出口导向型已经转向了内需拉动型。所以,特朗普老骂他们前任总统是猪,就是你们太笨了,应该10年前对中国动手,现在动已经晚了,一动手,(中国)就反击你。


虽然贸易战就经济影响本身来讲不是太大,但是情绪影响非常大。


大家看,只要美国一加关税,第二天中国股市一定大跌。股民老问我: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们?我们又没对美国出口什么,原因就是情绪影响太大。股市是最受情绪影响的事,而且已经影响中美双方的情绪了。你现在去美国,跟10年前就不是一个感觉。最近美国朋友来北京,我请他们吃饭,最后相互拍桌子,不欢而散,情绪影响非常大。


情绪一旦影响严重,我估计会传染到别的领域,那就不仅是贸易战的领域,可能会影响别的地方。


现在人们有一点担心经济的问题,整个社会的情绪影响非常大。我们心里要有一个底,实际影响不是有人想象的那么大。但经济影响辐射到社会各个方面,这个恰恰是我们要关注的问题。



问题二:中国下一步怎么打贸易战?


最近美国已经正式宣布要启动对中国另外2000亿(出口)美国的产品加25%关税,但中方已经讲:你们要打,我们就反击。问题是美国现在对我们出口1300亿美金,已经打了600亿(注:8月3日,商务部公告称对原产于美国约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就剩下700亿。


而700亿有一些是不能打的。比如手机触摸屏玻璃板,中国是最大的生产商。像湖南有一个企业,生产量非常大,我到这个企业调研,他们告诉我说,虽然中国是手机屏幕最大的生产国家,但是原材料来自于美国,我们不会生产这个原材料。你想,这种产品我们不能加关税。


这样一来,我们实际上就剩700亿美金左右,而美国要对2000亿(原产于中国的商品)加关税,我们反击它,实际上子弹已经不多了。所以,我估计中国要打中美贸易战的话,战略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怎么样“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我估计我们一定会做四件事——


第一件事,全方位开放


中国讲,走向全方位开放,用全方位开放来抵抗美国贸易战对我们的影响。全方位开放,就要准备开放三大市场:


1、物质产品市场。最近释放了四个计划:


(1)降低市场准入条件,最近国际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准入条件大幅度降低了;

(2)降低关税,从汽车一直到日用产品。日用产品涉及1000多类,降低关税的比例是55%;

(3)海南岛成为自贸岛,整个岛取消关税;

(4)在上海成立永久性进口贸易博览会,广州是出口贸易博览会,上海是进口贸易博览会,11月初将全面启动。


这四个信号就告诉整个世界,中国将要全方位开放物质产品市场。物质产品市场一旦开放,一定会产生两个效果——


一是刺激国内消费。国内消费一定会受到很大的刺激,我建议喜欢奢侈品的同志先别着急买,再过几个月,会很便宜。过去之所以贵的原因是关税很高,这么多的奢侈品进入中国,一定会刺激国内的消费。


二是提高供给水平。一旦好产品进入中国,中国人学习能力很强,会生产跟他们一样的产品出来,会提高中国的供给水平,推动整个中国经济的增长。


2、全方位开放的第二个市场就是服务市场,包括金融、教育、医疗等等。


从我们正式提出金融开放,海外金融机构在中国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的持股比例放宽到51%。而且教育也想全方位开放。今年博鳌论坛的时候,菲律宾总统来参会,在会上讲,我看你们急缺幼教老师,新闻报道说幼儿园教师老对孩子扎针,我们菲律宾有12万英语水平极好的幼儿园老师,而且不扎针,你们要不要?我们当然要。所以菲佣市场的开放不是遥远的未来,而是很快的事。


服务的关键是人要进来,所以国务院成立新的移民局,目的是什么?就是人要进来。物质产品开放是海关的事,让人进来是移民局的事,要推动整个服务业的开放。我估计外国的医生来中国工作,外国的教师到中国来教学都是很快的事。


3、开放投资市场。国务院最近修改了外资进入中国的负面清单。所谓的负面清单,就是指“什么不准干”,过去的负面清单是60多项,这次降到了42项,大量投资将会进入中国。


所以,全方位开放未来的运作,大致上将开放三大市场:物质产品市场、服务业市场、投资市场。美国在搞孤立主义,我们用全方位开放来应对。


第二件事,加速推动“一带一路”


既然美国不要中国的产品,禁止中国的投资到美国,我们得寻找新的出口、投资目的地,那就是“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包括了三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和两大洋(印度洋、太平洋),没有包括北美和大西洋,因为我们避开了和美国的直接冲突,要开拓新的产品市场和投资市场。


从国家层面来讲,要推动“一带一路”,一定要做好三个服务才行。


一是金融服务,为中国企业产品走出去,提供金融服务,所以成立亚投行,为“一带一路”搞金融服务;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因为中国产品要出去,投资要出去,基础设施必须配套才行。最近我去新疆才知道,新疆现在吃的海鲜不是来自太平洋,而是来自印度洋,就因为印度洋瓜达尔港到新疆喀什的高速公路打通了。


所以,未来企业讨论的问题将是供应链和基础设施,谁能建立一个新的供应链、维系供应链,谁就是未来。供应链的背后是基础设施支持,中国加大了“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投资,是为中国产品和企业走出去来服务的,这是我们第二个要做的事。


三是法律服务。最近我们成立了一个特殊法院,叫“一带一路”法院,专门为中国产品企业走出去搞法律服务。


所以我们搞“一带一路”,这三个方面的服务必须跟上。现在我们大资本用的比较多,未来更需要的是大量的中小资本走出去。去年7月份,我去东欧五国调研就发现,大量活跃着中国中小资本,像物流、便利店、零部件配套这种。今年8月份,我去非洲调研,到了摩洛哥,发现大量的中小资本也已经走出去了。


五年时间,我们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总额已经超过5万亿美元。大家看到“一带一路”将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支持。我想,未来我们许多服务业要琢磨一下为“一带一路”服务的问题,产品和资本将大量走向“一带一路”,既然美国阻止中国产品进入美国,我们加速“一带一路”合作,将非常有意义。


第三件事,稳住外汇


外汇不能出问题,外汇一旦出问题,我们将全盘皆输。稳住外汇有两个目标。


目标一,人民币不能持续贬值。我估计就是不能破7,破7了就是持续贬值,不破7就是没有持续贬值。虽然没有任何机构宣布这条指标,但是最近观察,给大家的概念就是这个意思。之前,我们发现人民币贬值快接近7了,我当时很紧张。结果不到两个小时,反弹回来,我知道央妈动手了。从最近的一系列举动来看,很明显就是不能破7。


目标二,外汇储备量不能持续减少。外汇储备量不能持续减少有一个指标,就是不能少于3万亿美金。只要外汇能稳住,那么中美贸易战对我们的损害不会太大。怎么稳住外汇呢?我想,不外乎有三个办法。


一,外汇改革。我们已经承诺放开的,会继续放开。比如出国求学,生活费、学费没问题,包括未来我们搞的一些对自贸区企业的外汇上的便利,也没有问题。但是对个人来讲,海外不动产、海外证券、海外投资类保险等三项海外投资,基本上叫停了。不仅叫停了,而且会进一步收紧。


现在海外刷银行卡,单笔消费超过1000元人民币连续21天,就要立案调查了。查一下,你是正常消费还是转移资金。再者,过去海外提现没有限制,最近正式宣布,一个人一年的海外提现数量上限就是10万人民币。前一个月又宣布了一件事,就是把远期外汇交易的风险准备金率从0提高到20%,银行要卖100美金的话,它的20%要交给中央银行,作为风险准备基金。


二,海外并购监管。对技术类的海外并购进行支持没问题,像海外收购的芯片制造企业、半导体企业等等,要多少外汇给多少外汇。但是非技术类全面叫停了,像海外买酒店、海外买足球俱乐部、海外买影院等等,不仅叫停了,买了这些东西的企业,外汇怎么倒腾出去,现在怎么倒腾回来。


三,“一带一路”投资。主要是用人民币投资,不再动用外汇储备了,因为要稳住外汇。海外用人民币投资,实际是所谓的一箭三雕:一是能够稳住外汇储备,不会消耗外汇;二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三是刺激国内经济,因为原材料在国内。


总体来讲,稳住外汇的基本办法就这三条,外汇基本属于收紧状态。


第四件事,保持国内经济稳定


我们打中美贸易战要做的第四件事,就是保持国内经济的稳定。怎么来保持稳定?


1、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


今年我们一件重要的事是防范金融风险,而防范金融风险导致货币政策的作用受到限制。但是财政政策还有余力,所以要加大财政政策的力度。现在很明确提出来,财政政策一定要做到两件事:


(1)减税费。


大家注意,减税费一定要落实到今年。年初的时候,国务院定了今年减税费1.3万亿,未来一定要落实这个数字。同时最近还可能出台一些新的政策,技术创新投资可以减免税收。


最近有一件事,员工的社保要由税务局来收。这一来,可能会加大许多企业的负担,尤其是中小企业。所以,最近(管理层)在紧急讨论关于减低社保缴纳费率的问题。因为如果继续增涨税费的话,中小企业压力会很大的。所以,要进一步减少税费,我估算了一下,今年差不多会减税1.5万亿。


(2)加大财政投资。


财政投资未来不能搞金融性投资,主要是基础设施组织。年初国务院定下来,今年基础设施投资有1.3万亿,由募集社会资本完成,就是以发债券方式完成。虽然现在有债务违约问题,但是国家所定的债权还必须加速推动。募集资金差不多达到1.5万亿。最近所讲的3万亿投资就是指:税费减1.5万亿 + 基础设施投资1.5万亿。


最终干嘛呢?刺激经济。所以财政政策,未来几年将会更加积极。


2、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中国必须要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到现在已经定下来,中国未来二十年内增长的主要产业有三个:


(1)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这8个战略新兴产业要加快推进。国家将加大投资力度,也更加释放市场的作用,来推动它。


市场的推动力量和国家投资力量要加速推进,尤其是在对待民营企业的创新上这方面要加大支持。比如最近人工智能方面有一个重要突破,医疗影像把你的五脏六腑照得清清楚楚,看病不一定见大夫,传过去就行了。


大家注意,在这8个要点上,国家已经不分民营企业还有国有企业,做得好的都会获得国家投资支持,加速推进产业的发展。


(2)服务业


服务业必须加速推动,包括消费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生产服务业、精神服务业。服务业未来为中国的这种贡献非常大,去年我们第一次出现消费的贡献超过了投资,为什么?因为服务业发展很快。我估计税费减免上,服务业一定会有新的优惠政策。


(3)现代制造业


现代制造业将是未来对中国贡献非常大的产业,目前已经明确了5个发展重点:飞机制造与航天器制造;铁装备制造;核电装备制造;特高压输电装置;现代船舶和现代海洋装备制造。


上次一个研讨会上,有民营企业家问:魏老师,好像没有我们的事。我说:你错了,给你提供了巨大的机会,为什么呢?未来企业不是去直接生产这5个领域的产品,分工协作是未来社会的主流,这个产品是谁生产的,说不清楚。


你想,大飞机有600多万个零部件,涉及近百个行业、众多的中小企业,上海有家生产大飞机的集团,只干一件事——设计和组装,所有零部件都是招标采购,谁搞得好就买谁的。


所以,民营企业只要有生产能力就行,不在于生产什么,关键是你生产能力怎么样。从传统产品生产到分工协作,是个巨大变革,未来大家请注意,中国民营企业必须改变商业模式,有技术分工体系才行。


这五个要点一旦起来,给我们每年提供GDP总量应该在30万亿以上。最近我看一个报告,战略性新兴产业40万亿以上,服务业36万亿以上,现代制造业30万亿以上。我们之所以预计到2030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主体的原因不是对现有产业的统计,是对未来产业的统计。


应对总结


总结起来,中国打贸易战一定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估计最少要做这四件事:全方位开放,力度一定会加大;“一带一路”倡议必须加速推进了;一定稳住外汇,外汇不能出事;国内经济保持一定的刺激、增长。


中美贸易战问题确实有影响,但是建议大家不要把它看得太重,虽然外汇受到一定影响,也不要过度恐慌,我们还是有自身的设计和做法的,大家不必紧张。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经济,目前大家最关注的是中美贸易战。第二个大问题是内部的问题,今年我们有三大战役:防范金融风险、扶贫、环境保护。


对经济本身影响最大的一件事就是金融风险,年初的时候,我们关于防范金融风险提出来几条对策:


1、去杠杆。去年GDP总量是82万亿,乘以250%就是我们整个社会的负债,差不多210万亿。这个负债确实太高了,远远超过国际红色警戒线,有人推算过,杠杆率超过GDP总量270%,将会引爆一场金融风险,导致中国经济最少倒退5-10年。


所以,中央决定要去杠杆,就是防止债务危机导致金融危机。年初定下来,现在搞了半年了。7月31号,国务院开了一个会议,对于去杠杆政策有所调整:


(1)控制好去杠杆力度。


过度去杠杆可能会引发整个经济运转出问题,或者说缺钱了,都没有钱了。为什么?在金融为主的国家,一旦去杠杆力度太大的话,整个社会可能撑破了甚至崩盘。所以才强调,要控制好力度。


这句话是啥意思?我判断,这次去杠杆,不是要一下达到目标,而要通过一个过程达到。比如说三年内,2018、2019、2020三年时间慢慢把杠杆率从250%降到200%。


我算了一下,如果杠杆率从250%降到200%的话,就是40万亿人民币,一年是13万亿左右。13万亿的负债去掉,我觉得社会承受能力还是可以的,这样力度就比较好一点。如果太厉害的话,可能会导致我们整个社会资金非常短缺,可能会出问题。上半年太猛了,后半年资金紧张情况一定会得以缓解。


(2)结构性去杠杆。所谓结构性去杠杆,就是谁的负债太高,就先解决谁的问题。现在看,结构去杠杆的重点是两个:


一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已经不是重点了,国有企业是重点。所以说,后半年我们对国有企业改革有两句话,一个叫确定主业,一个叫混合经济。


确定主业意味着,非主业资产要用来还债。所以民营企业注意,未来一段时间,好多资产会很便宜的,因为国有企业要还债,非主业的资产必须卖掉。另外一个混合经济,希望民营企业能够介入其中,降低国有企业的负债率。民营企业进来,等于把分母做大,负债率就降下来了。


这两条是为了解决国有企业负债太高,推出来的改革措施,对民营企业将是一次重要的机遇,明年(效果)可能就会充分显现出来。


二是地方潜在债务。


地方潜在债务形成一个主要原因,一个是开发区,一个是所谓的PPP项目,这次大家看到,政策出台了,掐断了所有开发区贷款项目,银行一律不给开发区贷款。为什么?因为你到底是企业还是政府得搞清楚,开发区实际是政府,它以企业形式出钱,开发区基本靠贷款扶持,现在下定决心全面掐断了。


另外一个3P项目,财政部把1.8万亿剔除了3P项目,不给3P项目贷款,为什么?一定要控制好地方潜在债务的增量。


2、治理金融乱象。


这次治理金融乱象的重点是两种技术,一个是互联网技术,已经开始在解决了。我们国家差不多有1000个左右的所谓互联网金融公司,当时批准它们成立时候,它们是一个信息中心。所谓信息中心就是有钱就花,没有钱的在这个平台上发布信息,然后完成撮合功能。但是后面这些公司变成信用中心,信用中心就是金融机构,但是它们没有牌照不接受监管,结果出了大量的乱象。


所以,这次治理正式宣布,你要成为信用中心,第一要有牌照,第二接受监管,要么你就别做了。


大家看,好多平台暴雷,差不多2000亿左右吧,如果不解决,让它们继续膨胀,未来可能就会很麻烦。我看了一下,被治理的大部分是民营企业,但是没办法,为了防范风险只好这样做了。当然对老百姓、投资者来讲很麻烦,但是总体来讲,是要把它治理了。


另外一个新技术就是区块链,区块链技术引发的比特币、数字货币平台,全面清理,央行正式宣布,比特币必须赶出中国。中国关闭了所有数字货币平台,而且央行最近宣布,不准以区块链技术进行非法融资,目前已经得到控制了。


像所谓的比特币,好多人现在陷进去,必须想办法尽快解决问题。有一次我在首都机场等飞机,发现一个小伙子,穿的西服、领带很整齐,对几个人讲比特币(这几个人一看就是民营企业老板),告诉他们一定跟着买,比特币未来会涨到一个币卖七万美金……


我实在忍不住了,过去拍了一下小伙子的肩膀,我说:你出来一下,我有点事跟你聊聊。叫出来了,我说:你不要给他们洗脑袋好不好,民营企业赚钱不容易。小伙子回我一句话:他们不进来,我怎么解套?


大家看,这事终于正式宣布了,一律不允许。因为早暴(雷)比晚暴(雷)好多了,晚暴搞不好就会转变为系统金融风险。


3、加大宏观审慎政策力度。


8月底,我们的货币增长速度只有8.5%,而在过去,年平均增长17%以上,确实控制住了,而且坚定不移。虽然各种利益集团代表要求放水,但是中央非常坚定,不放水,要解决问题。


另一个宏观审慎政策是,防止市场得传染病,给市场“打隔断”。房地产市场一旦出问题,不能传染给别人。传染给别人的话,就会引爆金融风险。


这里提醒大家,对房地产问题还要谨慎,因为7月31号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政策定调中,唯独一个提的更严厉了,就是房地产。以前是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现在改成坚决控制房价上涨,不是过快,上涨都不行,后面一句话是推出各种长效机制。


总体我的看法是,中国能防止这次金融风险,我觉得中国还是有竞争力的,别把我们想得都很笨,实际我们有精英。系统性金融风险在中国的爆发的可能性基本不大。


未来是艰难的三年,2018年、2019年、2020年,这三年时间只要不爆发金融风险,最后结果一定会推动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金融风险这个问题,不要太过度地紧张。最近大家预期总不好,一直在紧张,建议大家预期还要好一点。只要有信心、措施得力,中国一定能逃过这一劫。


责任编辑:翁建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