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朋友问笔者,指数的点数是干啥用的? 为啥一个指数在同样的点数情况下,有的时候适合投资,有的时候却不适合投资呢? 笔者有个爱好是去看旧书。以前找到过一些十几年前的基金类书籍,其中有一个策略是说:“在上证指数1500点以下买基金,到了2500点就卖掉。” 像这样看点数来买基金的策略会有效吗? 我们来分析一下。 点数代表什么? 我们都知道指数是有一个点数的。例如上证综指接近2800点,恒生指数接近28000点等等。 这个点数代表什么呢? 我们可以简单的这么理解:点数,就是指数中所包括成分股的平均价格。 换句话说,指数包括的成分股的股价平均上涨了1%,那么指数的点数,也会随着上涨1%。 一般每个指数都会有一个起始点数。比如像上证综指和恒生指数,都是从100点开始的。 为什么是100呢? 这是人为指定的。指数公司会统计一下指数开始的那一天,股市上所有股票的总股价,并把这个总股价设置为100。当然了,也有的指数是从1000开始的。 之后,如果整个股市上涨1%,指数的点数也会上涨1%;如果整个股市下跌1%,指数的点数也会下跌1%。 从这个角度,我们就可以更方便的理解指数点数的意义了。 例如,恒生指数从六十年代的100点,涨到了今天的27500点,上涨了270多倍。 上证综指,从1991年的100点,涨到了今天的接近2800点,不考虑分红收益的情况下也上涨了28倍。 未来,上证综指也会像恒生指数一样,从上涨28倍到上涨280倍。但是还是需要时间的。A股的历史还是比较短。 点数为什么会长期上涨? 为啥指数的点数会长期上涨呢? 点数可以看做是指数中包含股票的平均股价,那我们可以把它分解一下: 股价 =(股价 / 每股盈利)× 每股盈利 = 市盈率 × 每股盈利 这就是市盈率的定义啦:市盈率 = 股价 / 每股盈利。 市盈率是最常使用的一个估值指标。 只要公司的盈利是正常的,我们就可以计算它的市盈率。 对指数来说,包括了一篮子的股票,所以指数从整体上看也是有一个总盈利的。我们用指数成份股的总股价除以总的盈利,就能得到指数的市盈率。 市盈率的变化是有范围的。 我们可以看一下,在过去几十年的历史中,恒生指数的市盈率变化曲线图。 恒生指数的市盈率最低到过5,最高达到过28左右,估值是有极限的。 其他时间里,恒生指数的市盈率则主要集中在10-20倍左右。 其实,恒生指数从创立之初到现在,市盈率甚至还变小了,从30多倍到了10倍左右。 那么,问题来了,市盈率变小了,为何点数还能上涨280倍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盈利的增长。 恒生指数背后的公司,它们的整体盈利是长期上涨的。 科技的进步、管理效率的提升,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不断进步,都会使得企业整体的盈利上涨。虽然在短期某几年里可能会在经济上遭受到一些挫折,例如亚洲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等等,但是总体上来看,企业的整体盈利长期是在不断向前进步的。 正是因为盈利的长期上涨,使得指数的点数能够长期上涨。 长期看盈利,短期看估值 虽然指数长期是上涨的,但是指数在短期内还是会暴涨暴跌的,这种暴涨暴跌主要是受到了估值的影响。 像2015年初至2015年6月份这段时间,A股指数的盈利并没有大幅上涨,但是指数的点数却大幅上涨了。 这就是因为大量投资者都看好股市,大量的资金涌入导致估值提升。 如果投资者在估值高点进入,那么之后遭遇大幅下跌就在所难免了。 最惨的情况就是像80年代末的日本股市:整体估值特别高,同时实体经济也有泡沫。 一旦泡沫破裂之后,指数的整体盈利下降,估值也从高点下降,指数遭遇到双重打击。 这种情况就很难在短期内恢复了。所以日本指数当年创下接近4万点的最高峰,结果快30年过去了,还只有两万点左右。 所以,“买指数就是买国运”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国家经济的长期发展,是指数盈利不断上升的保障。 投资指数基金,首先要对这个指数背后的国家有信心,这是一切的前提。 其次,为了避免长达七八年甚至十几年的浮亏,我们要在指数低估的时候分批买入。 这样,既可以享受到指数长期盈利的上涨,也避免了短期的大幅下跌。 至于如何判断指数是否低估,这个方法就非常多了。最常见的是盈利收益率、市盈率、市净率等指标,这些对指数来说也是非常好用的指标,在《指数基金投资指南》这本书里也有详细介绍。 总结 看完这篇文章,相信大家就可以明白文章开头那个看点数来买基金的策略,它的缺陷在哪里啦。 这是一个“刻舟求剑”型的策略。 港股恒生指数,以前也曾经在一两千点徘徊,但是随着长期上涨,到今天已经涨到两万多点。看以前点数来决定投资的策略,就失效了。 A股的整体盈利,长期看是在不断上涨的。A股的指数,从1991年的100点,涨到了现在的2700点。以后也会逐渐提升的。每隔十年,这个点数都会跟之前有很大的不同。 看点数来投资,可能短期里这个策略会有一定效果,但是长期看,以一个固定的点数作为投资策略,迟早会失效的。 责任编辑:王雨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