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养老FOF不是业绩最好基金的集结” 养老FOF本质是FOF,中文译为“基金中基金”,许多人会认为是“优中选优基金”,对FOF的印象大概是“那业绩应该很好了!” 非也,一,FOF不是业绩最好基金的集合;二,高收益不是FOF所追求的。 投资一只FOF,相当于同时投资多只基金,将风险分散化,降低了整体基金业绩的波动,收益方面自然就变得中庸了。FOF在最初的产品设计思路上,便是希望能熨平传统股票型的高波动性,同时获取的收益能比传统债券型基金高一些,即:风险预期会相对更低一些,收益预期会相对更好一些,夏普比率更高一些。 2、“比起业绩,控制回撤对于养老FOF更要紧” 每年风水轮流转,业绩长青的基金不多,养老FOF自然不奢望成为永远领先的那只。养老FOF与普通FOF一样,主要聚焦于大类投资,所涉及资产类别的相关度越低越好,因为这样才能加强分散风险的效果,从而平滑各类基金或资产之间的波动性,最后使基民能获得较稳定的优良的投资收益。 因此,比起普通基金,FOF更像一个有实力的高冷品种。FOF更注重大类资产配置、控制回撤风险,更多关注大机会、趋势性机会,盘中的小波段和小机会,FOF的管理者是看不上眼的。 3、“养老FOF关注基金经理的风格甚于TA的历史业绩” 与上一点同理,FOF和养老FOF对基金经理的要求与传统基金不一样,基金经理业绩可能不是最重要的。 业绩最优的基金经理对个股的研究、财务分析能力更强,更擅长挑选单个公司;而FOF及养老FOF的基金经理,更擅长于挑选“资产”,对不同资产实施组合配置后,综合考量整体波动性和个别波动性,进行动态调整,以控制风险。 其原因就是:基金经理选择的是基金而不是个股。 举个例子,FOF基金经理若判断现在市场机会为主题性机会时,他不用去判断哪个股票更好,而只需要选到最会捕捉主题投资机会的个基就可以叻~ 总体来说,FOF和养老FOF对基金经理有更高层面的要求,他们需要从配置上实现风险平滑,而传统优秀的基金经理是需要在某个具体领域做精做优。 4、“养老FOF造福患有选择恐惧症及懒癌的投资者” 2006年之前,美国市场上基金太多,造成投资者的选择困难。后来美国养老金的改革法案颁出,将目标日期基金、目标风险基金纳为QDIA(默认模式),当投资者没有做投资选择时,雇主可以免责将个人的养老金投向这些产品。 设想,选择恐惧症们在思考牛熊转换节点、纠结五花八门的配置方法时,刚好有这么个根据年龄为你量身打造、省去你几乎一切力气的投资品种,何乐而不为呢?养老FOF与普通公募基金一样,是一种普惠于民的便利工具,因为门槛超低,人人可白菜价上车,想买随时买,对于懒癌患者也是福音。 5、“养老金投资真正的风险不是不保本,而是投资收益不足” 这算是养老Topic当中,富二嚼了好多遍舌根的话题。重申一遍,许多人觉得:养老金=养命钱=保本,这些等号都是不成立的! 保本有啥好的呀客官们~所谓的“保本”行为和产品,实质上是转嫁风险,常人眼中的风险都是“高波动”,但“低收益”难道就不是风险了么?高仓位能不能战胜养老风险咱不知道,但低收益肯定不能。 因此,养老FOF相对于第一二支柱,以及第三支柱的养老保险等产品,更加重视权益投资对资产增值的作用,在投资者条件匹配的情况下,仓位甚至可以高达80%以上。 6、“养老FOF的战略配置比例和投资比例是不一样的” 客官有空可以去翻翻现有养老FOF产品的招募说明书,会发现有“战略配置比例”一说。 别小瞧了这个战略资产配置,这可以称为养老FOF长期投资的锚,即为资产配置决策提供参照基准,在复杂市场环境中保持稳定的投资方向。有了锚,便可坚定目标,避免过度悲观和过度乐观造成决策失误, 比如说,权益类资产的战略性仓位为25%,而投资比例可以为10%-30%。25%的战略性比例是投资者着眼于长期投资目标而制定的资产配置比例,其实际时间跨度可以拉长,从整体上平衡风险管理和长期受益目标。10%-30%的投资比例,是指在操作过程中的权益仓位上下限。 7、“养老FOF最显著的作用不是获取稳定收益,而是锁定时间” 论收益,养老FOF其实不如每年表现最优秀的基金,论稳定性,养老FOF可能也比不过纯固收类产品。客官若执着于获取稳定良好的收益,大可自己鼓捣更多优秀基金,养老FOF并不是你的不二之选。 只是,凭一己之力做到业绩长青,真的很难。各家基金公司基本都会将“鼓励长期持有、长期投资”挂嘴边,但理念人人都能讲,投教人人可以做,投资者心理也明明白白。可现实中“打脸”的情况太多了,总不能总埋怨我们投资者心浮气躁吧。 而养老FOF一开始就设置了最短持有期限,分为1年、3年、5年三档,鼓励长期持有,放眼长期回报。投资这类封闭式养老FOF,意味着从一开始你便做好了这部分资金的规划,希望获取一个长期受益,养老FOF也从而保证了“长期性”。 因此,“长期性”可以说是养老金的核心特征,产品设计、战略定位都是围绕这一特征俩进行的。脱离长期性,养老FOF的那套听起来很厉害的资产配置理论也失去意义。 责任编辑:王雨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