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从更多渠道进行理财投资,基金也成为目前除了股市以外最直接也是最多的一个渠道。但很多投资者对基金投资比较模糊,也比较盲目,为了对自己的投资理财负责,大家有必要知道基金投资的几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基金定投 有些基民买基金的时点没有掌握好,造成了买入之后就出现了浮亏,这个时候就会影响心理。基实并不是真的亏了多少钱,而是人的本性非常痛恨亏损,比如有基民买了1000块的基金,亏了60块钱,就会很痛苦,然后开始回大投入,追买5000块,结果不料又跌了,这次亏了的300,然后又进一步加大投入买了5万,很不幸的是这次就开始套牢了。 其实基金定投的原理,是基于我们无法预测市场的涨跌,从而通过时间来平滑成本,重点并不是在于亏了后持续投资减少亏损,而是把时间拉升,不管中途是涨不是低,整体可以处于一个投资成本的“舒适期”。 当然,有部份人认为跌的时候应该加大定投,而涨的时候应该减少定投,其实这个理念也是错的。因为跌的时候也有可能只是下跌的开始,加大定投后可能亏更多,而上涨也可能只是上涨的开始,减少定投只会错失机会。 因而定投就应该严格执行自己制定的定投计划,比如说每个月20号定投1000元或者1500元抑或是2000元及更多(具体定投多少看每个人自己的可收入情况),然后就机械式的傻瓜式的执行,这样比如说股市连续跌了一整年,那么其实你每个月都只买了一次,最后成本一定是低于主观在某一个月连续投资的。 而上涨周期也同样,没人知道能涨多高和多久,分次投资是可以有效的规避主观错误带来的投资失误的。 第二个误区是交易性 基金和股票一样,也会有波动,有时候涨得好,有时候跌得惨。很多投资者认为可以通过分析基金的涨跌规律来进行波段操作或短线操作,从而避免坐过山车。基实这种想法是好的,但实际情况可能与我们的初衷是相背的。 首先大家都知道,很多基金的申购费用确实不高,比起股票交易佣金来说便宜太多,但是很多基金也有一个规定,如果你申购成功后持有不满一定的时限赎回是需要收手续费的,有些需要收1.5%甚至更多,那么这里就无法为你的短线操作提供回施余地。 比如说你买了一只基金,预计会涨两天或者三天,然后涨了后赎回,可是该基金要求持续超过7天赎回才能免交易费,你两天后卖掉,基金两天涨了2%,你赎回扣掉1.5%的易费,实际上只赚到0.5%,假如这两天涨幅甚至还没有交易费率高,就会造成实质性亏损。而如果你的资金仅仅是为了做一次短线就套现出来,一旦计划没有成功,又会新套牢你的一笔资金,减少你资产的流动性。 再看看做波段,这比做短线来说要可行一次,因为持有超过一定时间,赎回不需要手续费。当投资的某只基金收益较高后是可以进行适度赎回的,一方面可以为自己增加现金配置,另一方面涨多了总是会跌也可以回避不可预期风险。 当然事事总不能完满,这样的交易需要对市场有高度的敏锐性,你得知道什么时候是高点,什么时候是低点,可这几乎都只是用后视镜才能看清楚,处在当时的时点几乎没有人能提前预知波的顶底。因此,对于大部份没有经验或者精力的基民来说,其实选择历史业绩可靠稳定增长的基金进行长期投资减少操作才是可取的。 第三个误区是基金特征 对于开始买基金的投资者来说,一般会先进行风险测评,对其风险承受度进行测试,以选择合适的基金理财产品。毕竟不同的基金,对应的风险高低是不一样的。最简单的分来,股票基金风险高于混合基金,混合基金风险高于债券基金,债券基金高于货币基金。 但这里有个误区,并不是说选择好适合自己风险承受度的基金产品就一劳永逸了,因为有些基金的类别是会变更的,需要我们定基查看一下自己投资的产品。比如说2015年行情火爆的时候,股票基金销售火爆,大部份基金产品都是股票型,而当股灾发生后,很多基金跌得很惨,又有大批股票型基金改为了混合型基金。这里面有个原因,纯股票型和混合型,对股票投资比例是有法律限定的,如果股票型就要求你必须配置80%的股票不能减仓跌起来就会比较惨,很多基金为了减少持仓回避系统性风险就会变更基金类型。 同理,当行情好的时候,也会出现混合型变更股票型吸引申购,所以这些基金对应的风险等级其实是动态变动的,需要我们进行不定基的审查。 另外,有些基金的名称会造成误导,比如说某2017年的明星基金产品某互联网+,光听名字大多数投资者都会认为是投资互联网高科技企业的股票,但其实这只基金当年高收益是因为重仓了贵州茅台、五粮液等多只白酒股。这里面很难说是对还是错,因为如果它真的重仓互联网公司就亏惨了,但重仓白酒确实为投资者带来了回报。 但这也改变不了挂羊头卖狗肉的事实,假如基金是因为其互联网+的属性才申购投资的,又假如互联网行业出现火爆行情,而其重仓的白酒正好大跌了,那么投资者的初衷是因为投资“互联网+”本应赚钱却因基金更改投资方向承受亏损就不好说了。因此,基民在选择基金的时候不应光看名字就草率的觉得这只基金的投资方向、投资标的就和自己想的一样,应该具体看一下该基金的十大重仓股,然后再作出投资决定。 责任编辑:王雨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