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正值国内玉米市场收获上市时节,按惯例每年国庆节过后,国内玉米市场将迎来新粮集中上市重要“时间窗口”,今年也不例外,目前东北黑龙江、辽宁等地新季玉米收割上市数量逐渐增加,同时国庆节后临储玉米拍卖仍正常进行已然与新粮上市形成“无缝对接”。虽然整体来看,随着新季玉米上市数量的不断增加,叠加临储玉米拍卖粮源出库压力,国内玉米市场供应整体充裕,若市场需求不能完全配合以及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干扰背景下,玉米价格下行压力较大,但国庆节后多地中储粮库点启动新粮收购工作为价格底部形成支撑,加之中美贸易战背景下,进口谷物库存不断下降,因此在“上市季”压力下国内玉米市场也不宜过分悲观。具体分析如下: 玉米市场进入集中“上市季” 国庆节前后,辽宁、黑龙江等部分地区开始收割和零星上市,10月中旬东北玉米大量上市,叠加陈粮未有出库货源,市场供应将相对充裕。据统计,截至目前辽宁、黑龙江等地玉米收获进度接近3成,吉林接近2成,山东省玉米收获进度接近4成,河南玉米收获进度超过6成,且随着机械化收割的普及,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始迎新。而随着新玉米上市数量的增加,目前东北玉米价格也已经出现松动迹象,国庆节前(9月28日),辽宁益海嘉里价格下调20元/吨,二等14%水份玉米收购价1700元/吨。 拍卖玉米成交向“亿吨”冲刺 据统计,自今年4月12日国家临储玉米开始拍卖至今累计投放临储玉米19596万吨,实际成交量8648万吨,平均成交率44%,与此相比,去年5月5日临储玉米开始拍卖,同期共进行了22次拍卖,累计投放量为8616万吨,实际成交量5042万吨,平均成交率58.5%,9月最后一周临储玉米拍卖成交均价普降5-20元/吨,其中内蒙古2014年三等玉米成交均价猛降100元/吨预示着“新陈交替”的时间窗口已经打开。本周临储玉米投放800万吨,临储拍卖仍将正常进行,市场普遍预计和去年一样在10月底停止拍卖。9月最后一周拍卖成交量降至348万吨,10月共有3周可以正常交易,预计可成交1000万吨左右,依此推算,2018年临储玉米拍卖累计成交量预计在9500万吨,或向“亿吨”冲刺,届时拍卖粮源出库与新粮上市压力叠加,玉米价格下行风险将会加大。 中储粮库点启动新粮收购工作 据了解,国庆节后多地中储粮库点启动新粮收购工作,其中黑龙江省部分中储粮库点开秤收新玉米。据悉10月8日起中储粮肇东直属库开秤收购新玉米,容重三等以上、水分14%报价1700元/吨;绥化海伦库、双城五家镇库,双城临江库等均开始收购新玉米,其中绥化海伦直属库1660元/吨、双城市五家镇直属库1700元/吨、双城市临江直属库1700元/吨;同时河南漯河库等库点也都已开库收粮,德州中央储备库收购玉米15%水分以内1920元/吨,各库点收购数量2-4万吨不等,多以干粮为主。虽然各库点收购数量不大,但对于今年想要存粮、对后期行情看涨的农户来说,其惜售心理获得了支撑作用,加之今年玉米水分相较于往年偏小,农户留存质量偏好的玉米棒等待后期涨价销售的行为将有所增加,一定程度上缓解历年来新粮上市集中上量给市场带来的供应压力。 港口玉米库存逼近“零点” 据统计,今年1-8月我国进口玉米、高梁等谷物共计1210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34%,9月下旬起国内南方港口进口玉米库存水平逼近零点,进口谷物合计库存较去年同期下降五成,截止9月28日广东港口进口高粱、大麦库存共计51万吨,进口高粱库存5.4万吨,进口大麦库存45.6万吨,二者国庆节期间基本无到货;外贸玉米库存0.4万吨,内贸玉米库存60.4万吨。进口谷物现货供应紧张,个别贸易商进口高粱报价2000-2020元/吨左右,进口澳麦1900-1930元/吨,进口法麦、乌麦1850-1860元/吨,12月交货的美国2号黄玉米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2134元/吨,广东港口二等拍卖陈粮报价1900-1920元/吨,新季玉米报价1980元/吨左右;相对于国产玉米而言,进口谷物价格优势已经不明显,其对于内贸玉米市场占有率冲击力度大大减弱。 总的来看,十月将是国内玉米市场供应和价格的“分水岭”,虽然东北产区部分深加工企业降价收购, “涨看山东”已然“落空”,新旧叠加压力下,国内玉米市场下行风险增大,但随着政策性收购的不断开启以及进口谷物压力的不断削弱,今年北方农户(尤其是东北)对于粮价预期普遍高于去年以及不同于以往的收割习惯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支撑粮价,同时深加工企业入市收购数量也将有所增加,今年高开似乎已经成为普遍趋势,其中今日(10月10日)中粮生化公司已开秤,14%水分玉米收购价格为1560元/吨,比去年高开160元/吨,所以我们对于后期国内玉米市场走势也不宜过分悲观,建议用粮企业还是要保证相对充裕的优质玉米库存,已等待市场回调机会的出现,后期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深加工企业入市收购情况、降温及雨雪天气对收割上市进度及粮质的影响。 责任编辑:韩奕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