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道琼斯指数急跌逾800点,全球股市却出现了全线下挫的走势。对于A股、港股市场,则难逃跟风下挫的表现。然而,同属新兴市场股市,A股市场的跌幅却显著高于其余多数地区的股票市场,如果按照两年多前的熔断机制模式,A股市场却又一次触及熔断阈值的风险。 从表面上分析,作为全球资本市场的领先代表,美股市场的暴跌,引发全球股市的恐慌下行,似乎还是存在一定的道理。与此同时,从全球主要股票市场的跌幅水平来看,则基本上出现3%、4%的普遍跌幅,而A股市场出现单日暴跌5%以上的走势,尚且不算特别意外。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与其余绝大多数的股票市场相比,A股市场在发生单日跌幅超过5%的走势之前,早已在过去三年多的时间内完成了50%以上的累计跌幅。至于创业板指数,则在过去三年多的时间内出现了近70%的累计跌幅水平。由此可见,同样是发生单日暴跌的走势,但A股市场的暴跌似乎显得用力过猛。 2016年1月27日,A股市场创出了2638.30点的新低位置,市场称为熔断底。本来,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内,熔断底的支撑力度还是非常有力,但时至目前,作为曾经的强支撑,如今却被市场有效击穿,并创出了2560.32点的新低位置。对此,自2014年11月以来的杠杆牛市成果,已经被全部吞噬,而曾经高度活跃的A股走势,却已经成为了一段历史回忆。 实际上,与上证指数相比,深证成指、中小创业板指数创出新低的时间更早一些,而按照目前的市场指数来看,却基本上处于2014年7月前后的低点水平,而对于上述市场指数而言,实际上早已把前一轮牛市行情的成果全部吞噬,并提前创出了调整新低点。 3000点,曾经被市场认为是政策底部。然而,在不经意间,A股市场距离3000点已经有近500点的空间,而股市从现在回升至3000点的水平,也足以称得上一轮中级反弹行情。至于各大市场指数的平均市盈率水平,则再度创出近年来的新低水平,但不管股市估值多么诱人,市场的非理性杀跌情绪也似乎没有丝毫的减弱,而对于现阶段的A股市场,更像处于一种极端非理性抛售的状态。 本来,如果股市尚且属于理性调整走势,那么还可以通过市场自我调节来完成熊市末端的调整过程。但是,当原本的理性调整逐渐演变成非理性乃至极端下跌的状态,恐怕也需要一些政策利好给予配合,以实现股市的稳定。 事实上,对于稳定股市,最首要的还是需要听到管理者的稳定声音与正面有利的态度。虽然从实际操作层面上,这对于股市企稳带来的影响比较有限,但起码展现出一种积极的态度,对稳定人心,稳定资金恐慌情绪带来基础性的积极影响。 再者,则需要实施一些具有实质性稳定市场的系列动作。例如,对于大股东减持潮的现象,A股市场需要制定出更进一步约束大股东减持频率的细化规则,并对频繁减持、违规减持者给予更严厉的惩罚,以提升股票市场的震慑力。同时,可以通过税收调节等方式,对大股东持续减持的现象带来约束。又如,对于IPO核发节奏进行适度放缓,具体操作中,可以从每周一批次的IPO核发速度调整为一个月核发一次,并对单批次的IPO募资乃至单月募资总额进行大额缩减,根据市场环境的好坏进行灵活调节等。 退一步来说,假如A股市场仍然处于极端非理性的下跌状态,且已经超出了市场的承受底线,那么则需要制定出更具影响力的救市动作。其中,最直接的做法,是实质性降税减负,其中包括印花税调降、股息红利税的降低等,这也是比较直接的救市做法。此外,要想达到迅速稳定市场人心的效果,则是直接停发IPO,待股市环境有所好转后再行重启。至于真正意义上的平准基金设立,则更具有参考性,这对于未来A股市场的持续稳定带来比较积极的影响。 谈及A股市场的IPO问题,在IPO发行常态化的定调环境下,实现IPO随报随上的发行方式却成为了现阶段的重要目标。或许,从政策层面的角度出发,现阶段的股市走势,却给了管理者出了一个难题,究竟是坚持IPO发行常态化的模式,加快向IPO随报随上发行方式靠拢,还是先稳定住股市,暂缓一下IPO核发任务与发行目标。对于这一选择,或许还是会对A股市场的稳定带来不少的影响。 外围股市非理性下跌,可以认为是A股暴跌的导火索。但是,纵观过去三年多A股下跌超过50%的表现,显然不能够完全归咎于外围市场环境的表现。通过这一轮非理性的调整,也确实需要引起A股市场治市方式以及制度改革的自我反思,如何稳定住A股市场,不至于深陷系统性风险的困局,仍然是当下需要首要解决的问题。 (文章来源:财富号郭施亮财经评论) 责任编辑:唐正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