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上证综指跌近3%,跌破2500点,创2014年11月以来新低。10月19日,A股上演V型反转。10月22日,上证综指大涨4.09%,券商集体涨停。但是上证综指2449.20点,到底是不是这轮熊市的底部,暂未可知,但不妨回顾一下历史上A股的几次“至暗时刻”。 一、2005年6月,上证综指998 从2001年6月“国有股减持”政策出台时上证综指最高到2245点,到2005年6月上证综指最低跌到998点,四年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但股市指数却被腰斩,中间虽略有反弹,但市场走势总体向下,2005年是熊市的尾端。 “九破1300,跌穿政策铁底” 因为各种原因,从2002年开始,1300点就一直被认为是市场的“政策底”和“铁底”,从2002年到2004年三季度,上证综指曾先后有几次跌幅1300点后,立马展开一波像样的反弹。到2004年9月上证综指跌破1300点后,三个交易日内收回,然后一波快速上涨。然后到2004年10月,指数开始在1300点附近展开了鏖战。上证综指先后在10月22日、26日,11月2日、5日、8日、9日,12月13日、15日,先后八次盘中击穿1300点然后又被拉回。 但无奈大势所趋、覆水难收,到2004年12月17日,上证综指第九次跌破1300点后,终于再难收回,预示着指数进入到下一个台阶区间。1300点的“政策铁底”被跌破,这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影响,因为跌破1300意味着技术上看所有的支撑位基本都被跌穿了,再往前找就要看到1999年“519”行情启动时的1048点的低点了。 “跌破1000点,是否还要推倒重来” 2004年跌破1300点后,到2005年救市的政策就开始陆续出台,最直接的是2005年1月24日,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2‰下调至1‰,继而引发市场在2月份的一波小反弹。但反弹仅仅持续了一个月,3月份开始市场继续下跌,到6月份上证综指先后跌破了“519”行情启动时的1048点,以及具有极大影响力的整数点位1000点,最终上证综指到2005年6月30日达到998点才企稳。 跌到1000点附近时,A股市场中所有的问题都已经成为了无法解决的难题,“上市公司各种圈钱”、“股票市场只重融资不重投资”、“企业盈利持续下滑”、“股改后流通股大幅扩容怎么办”等等等等,极度悲观下,任何利好都会被视作是利空,“G三一”等第一批股改公司即使白送股份和现金提高减持门槛,股价照样大跌。最后市场又回到了一个老问题的讨论,中国股市要不要推倒重来,“当初,“推倒重来论”受到千夫所指,如今,股市已然倒塌,却不知如何重来”(引自《股市动态分析》2005年6月4日第23期) “政策底”、“市场底”、“基本面底” “政策底”、“市场底”、“基本面底”三者的时间顺序来看,“政策底”在2005年2月左右就已经非常明确了,一是前述在1月24日降低了印花税,二是保险资金入市,2月16日,中国保监会会同中国证监会下发《关于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交易有关问题的通知》及《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登记结算业务指南》,这也意味着保险资金直接入市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市场底”在2005年6月底出现,上证综指最低到了998点。“基本面底”出现的时间则更晚,2005年A股上市公司业绩增速是持续下滑的,这个过程要到2006年一季度才见底,因此“基本面底”差不多要到2006年二季度左右才能说真正看清楚。 换言之,在2005年市场寻底过程中,“市场底”大约之后“政策底”四个月左右,大约领先“基本面底”三个季度左右。 二、2008年10月,上证综指1664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蔓延至全球引发金融海啸,BDI指数从万点以上直泻而下,中国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宏观经济政策经历了从“双防”到推出“四万亿”的方向性转变,上证综指从2007年10月最高的6124跌到了2008年10月最低的1664点,下跌幅度之深、速度之快都是前所未见的。 “覆巢之下没有完卵,市场呈无差异化的普跌” 2008年A股市场从趋势上基本上就是一路下跌,中间除了4月23日降低印花税有过一周左右时间的反弹,基本上没有像样的反弹,下跌过程中由于内外部因素的叠加,几乎完全没有任何抵抗。结构上看,2008年呈现出了无差异化的普跌。 2008年在全市场普跌的情况下,没有一个行业板块有绝对收益,也几乎没有个股有绝对正收益。2008年基本上所有股票全军覆没,99%的个股下跌,近80%的个股跌幅超过50%。按照我们的个股统计样本标准(暨2007年7月1日以前上市的公司),1377个上市公司中2008年上涨的公司仅有17个。 “最痛苦的事:1800点先上再破” 对A股市场来说,2008年下跌中最痛苦的事情可能就是1800点的先上再破了。如前所述,上证综指从2007年10月的6124点开始调整下跌,到2008年9月18日上证综指最低跌到了1802点。9月18日晚,国家出台了救市三大政策,一是印花税从双边改为单边征收、卖出征收千分之一,二是汇金公司直接入市、在二级市场自主购入工、中、建三行股票,三是国资委支持央企增持或回购上市公司股份。9月25日,沪深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增持股份行为指引》第七条作出修订,放宽相关股东增持上市公司股份敏感期限制。 三大救市政策利好下,次日暨9月19日上证综指大涨9.5%,两市全线涨停,指数涨停。在救市政策出台后的五个交易日内,上证综指累计涨幅超过20%,最高摸到了2333点。这种情况下市场总该见底了吧,论下跌幅度、论估值水平、还是论政策支持,都应该说到位了。可惜就是好景不长,9月的小反弹周期十分短暂,仅维持了半个月A股便再度下跌。 虽然10月份央行频繁下调利率,然而市场情绪没有任何好转迹象。10月9日,央行再度宣布下调存贷款利率和准备金率,并暂免征收利息税。10月22日,央行决定扩大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浮幅度,调整最低首付款比例。10月30日,央行月内再度降息0.27%。整体来看,虽然这段时间政策利好消息不断,但A股仍下跌了18%之多。更要命的是,10月份最后上证综指跌破了1800点三大救市政策出台时的低点,最后到了1664。此时的市场恐慌是达到了极致,因为能够想到的政策都已经出台,而指数所有支撑位又全部跌破,1664以下再要找低点就要看到2005年6月份的998了。 “政策底”、“市场底”、“基本面底” 2008年寻底过程中,资本市场的“政策底”大概在4月份就已经出现了(降低印花税),但9月份的三大救市政策对股市的支持力度更为直接明确,而且从9月份以后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宏观经济政策整体开始了明确转向,中国人民银行分别于9月25日、10月15日、12月5日和12月25日四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9月份以后,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五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到11月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是政策转向的顶点,国务院提出了“四万亿”投资的刺激计划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底”大致在2009年一季度出现,业绩增速的下行趋势开始结束。股市的“市场底”大致出现在2008年的11月,到2009年当市场看到了天量信贷以后股市就一发不可收拾了,股价的表现要远远领先于基本面的表现。无论是钢铁、煤炭还是其他资源品,股票价格从2009年年初开始上涨,连续上涨、大幅上涨,到2009年8月份的时候,基本上都至少已经涨了一倍,但到2009年8月份的时候,商品价格还基本一点没涨。 三、2012年12月,上证综指1949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2009年的“V型”反转后,大多数经济增长指标在2010年达到了最高点,由于当时很多观点认为经济将要进入新一轮上行周期,企业在2010年大幅扩大了产能进行了大量资本支出,从而使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但新一轮周期的幻觉很快消失。到2011年中国经济面对的是通胀上涨、货币政策收紧、经济增长指标全面滑落的不利局面,股市大约从2011年4月开始,一直到2012年12月,出现了趋势性的下跌。 “1949,跌出‘建国底’” 股市从2011年二季度就开始下跌,但更痛苦的还是在2012年。2012年从5月到11月,上证综指差不多是月线七连阴(9月小幅上涨1.9%,其余月份上证综指均为下跌),上证综指累计下跌幅度达19%。其中权重股持续走弱,指数有几次维稳行情,但最后都破位下跌,大盘指数在12月4日曾经跌到了1949点,被市场笑称“建国底”。 5月3日至7月31日,大盘单边回落4个月下跌14%。这里面有各种利空,最大的是有关“国际板”的消息。6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改委等八部门的《关于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指导意见》提出,研究制定境外企业到境内发行人民币股票的制度规则,认真做好相关技术准备,适时启动境外企业到境内发行人民币股票试点,市场认为国际板将再度提上日程并将大量分流A股流动性,6月4日大盘暴跌。 “GDP破8,悲观情绪下,无视任何利好” 2012年市场还会在谈论GDP增速是否要“保八”的问题,但形势的变化发展远比想象得要快,“保八”根本没有来得及过渡,GDP增速就已经进入到“7%”的运行区间。经济下行使得市场情绪非常悲观,可以说A股的情绪到了极度悲观的状态,虽然期间有各种利好消息,但市场都不予理会。 4月28日,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解决新股发行的“三高问题”,同日,交易所将A股交易费用降低25%。6月20日,证监会将所有境外投资者的持股限制由20%提高到30%,以及央行在5月12日、6月8日和7月6日接连宣布降准降息,市场都丝毫没有企稳回升的迹象。 9月28日,在“维稳”十八大的工作指导下,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等多家保险巨头三天加仓超过100亿,汇金公司加仓大型银行股,使上证指数保住2000点并扭转了被动的局面。10月16日,证监会将合资券商外资持股比例上限由此前的1/3升至49%。然而直至11月8日十八大召开市场仍然处于震荡下跌的通道中。11月16日,IPO再度暂停,虽然官方没有明确说明,但是事实上新股发行已经处于停歇的状态。 最终上证综指在2012年12月4日到达了最低点1949点。 “政策底”、“市场底”、“基本面底” 2012年并没有出现降低印花税等直接刺激资本市场的政策,“政策底”主要体现在宏观经济政策上的变化上,暨从2011年收紧的政策再次转向宽松的“二次刺激”政策。从时间上看,我们认为“政策底”在2012年6月左右已经基本确定无疑了。 有几个标志性事件:一是央行2012年2月24日和5月18日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各0.5%,同时于6月8日、7月6日两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二是财政政策方面,2012年国家发改委审批通过了一大批投资项目。其中就有当时特别有名的宝钢湛江项目,2012年5月24日,湛江千万吨钢铁项目获批,湛江市长走出国家发改委大门时,忍不住亲吻项目获批文件,这个场景经照片定格后,迅速在网络上广为传播,引起广泛热议。 与以往两次市场寻底过程不同的是,2012年那次市场的“基本面底”大概在2012年三季度就出现了,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在2012年三季度达到低点之后开始回升,但“市场底”要到2012年12月才出现,这一次“市场底”相比“基本面底”的出现要滞后而非领先。 之后就是2015年的“股市异常波动”和2016年的“两次熔断”,股市下跌同样是非常的惨烈,由于时间距离现在较近投资者印象较为深刻,本文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回顾历史上A股的那几次“至暗时刻”,我们感觉: 一是股市连续下跌就会使得市场情绪非常悲观,让人感觉内忧外患下困难总是难以克服的而未来机会又都是看不到的,如同当下,上市公司中报业绩增速很好三季报预计也不会太差,但对未来下行的预期已经很悲观; 二是“政策底”、“市场底”、“基本面底”三者之间确有明显的时滞关系,一般情况下,“政策底”先于“市场底”出现,而“市场底”先于“基本面底”出现,领先的时间有时候会很长达到半年到三个季度。 三是底部具体位置究竟在哪里事前确实很难判断,2008年最低跌到了1664,如果情绪波动再大点到1564或许也未尝不可,但从投资的角度看别说在1664满仓,即使到2000点能够满仓,依然会在次年获得丰厚的回报。 寻底会是一个过程,绝对的底部点位无法判断,更重要的或许只能是要去判断上市公司未来的生命周期是否够长、盈利能力是否够强够稳定,这决定了当前股价和估值下权益资产是否具有很好的投资价值,如果是,那便值得拥有。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