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投资视角 >> 产业研究

我国饲料玉米消费或被严重低估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8-11-02 10:40:26 来源:中国粮油网

我国饲料养殖玉米消费量逐年增长,饲料玉米消费可能被严重低估。考虑到我国散养户比例仍然较大,按照传统重能量消费习惯,玉米消费可能超过2亿吨。


饲料消费是我国玉米消费的主力军,约占我国玉米总消费的60%。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7/2018年度我国玉米消费中的比例分别为饲料60%、深加工31%、食用8%、种用1%。但有部分市场人士认为,其饲用玉米数据低估约3000万吨,玉米深加工数据高估约1000万吨。


我国玉米饲料消费快速增长


玉米在饲料中的作用主要是提供能量,可被多种富有能量的谷物所替代,常见且数量较大的替代品有小麦、高粱、大麦、米糠、木薯等。因此,分析玉米在饲料中的消费时应从能量消费角度入手,研究玉米在饲料中的消费应该包括其能量替代原料。


在国内,玉米替代品主要是小麦、高粱、大麦、稻谷等,替代发生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品质问题和成本优势两种。在小麦收割时节经常出现阴雨天气,导致芽麦时有发生,因为品质问题导致芽麦替代玉米的情况每年都会发生。还有最主要的一种成本优势,通常进口高粱和大麦就是因为成本优势而大量用于玉米替代。过去几年,我国饲料消费玉米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这不是因为玉米市场化后的价格优势,更多是由于我国整体饲料消费的增长。因为在玉米消费大幅增长的同时,相关替代品的数量也在快速增长。显然,新时代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从吃得饱向吃得好的要求,对肉蛋奶的消费数量增长是玉米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


饲料玉米消费或被严重低估


据了解,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居世界首位,生猪养殖玉米消费量占我国总量的一半以上。人们通常以生猪存栏和猪粮比来判断我国养殖行业的总体情况。2013年以来,我国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均呈下跌趋势,对应的饲料玉米或能量谷物消费量理论上是应该持续降低的,但无论是猪粮比,还是生猪出场价,均已跌至多年低位。


这表明当前生猪存栏较高,处于严重的产大于需阶段,这与生猪存栏数据持续下降存在矛盾。如果换一个角度来分析我国饲料养殖对玉米消耗量的变化,据相关经验,能量与蛋白在饲料配方中有相对稳定的关系且高度正相关。我国大豆进口量持续增长,表明豆粕消费量同比增长,由此可以推出玉米消费持续增长。


据估计,2017/2018年度我国大豆进口量或达9473万吨左右,假设按进口大豆全部用于压榨、国产大豆全部进入食用消费测算,按照进口大豆的豆粕出品率78%计算,年度豆粕产量将达到7400万吨左右。若按照玉米豆粕比3∶1,则年需玉米2.22亿吨;若玉米豆粕比2∶1,则年需玉米1.48亿吨;若玉米豆粕比2.5∶1,则年需玉米1.85亿吨。


由此,尝试得出两个推论:第一,我国饲料养殖玉米消费量逐年增长。在过去几年大豆进口量每年有较大幅度增长,表明饲料消费持续增长,必将带动玉米消费的增长。


第二,我国饲料玉米消费可能被严重低估。考虑到我国散养户比例仍然较大,按照传统重能量消费习惯,玉米消费可能会超过2亿吨。


我国工业饲料产量稳步增长


我国工业饲料统计中包括三部分,即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饲料。一般而言,配合饲料是成品,可以直接饲养动物,是我国现代饲料工业的基础。从工业饲料发展历程来看,过去10年间我国配合饲料产量几乎翻了一番,由该部分带动的玉米消费量也翻了一番。


与配合饲料相比,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饲料产量有增有减。浓缩饲料是半成品,需要与玉米等能量饲料混合使用;添加剂饲料就是佐料,需要与豆粕、玉米混配。


过去8年间,添加剂饲料增长200万吨,浓缩饲料下降770万吨。根据一般配方,添加剂饲料折合配合饲料的比例在25倍以上,而浓缩饲料则一般不超过5倍。显然,添加剂的增长可以弥补浓缩饲料的下降。


综合来看,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饲料合并对饲料玉米消费也是增长的。尽管从传统存栏数据分析,我国饲料养殖玉米消费应大幅下降,然而由于统计口径问题,其已经很难反映我国养殖数据,不能再作为饲料消费的判断依据。


从大豆、饲料工业数据和猪粮比等方面客观分析,我国饲料工业玉米消费增长。大规模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饲料存在,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散养户仍有一定规模。有理由估算,我国饲料玉米消费数据可能在2亿吨左右。


责任编辑:刘文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